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那么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一、关于价值源泉问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在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价值的惟—源泉。这是因为:1.从马克思揭示的价值的本质来看,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可见,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2.从价值…  相似文献   

2.
1 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笔者认为应当准确地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区别开来。价值 ,是指商品的价值 ,它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财富 ,是指使用价值 ,即有用物品或物品的效用。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是指他拥有更多的有用物品从而可以更多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 ,这就是富的标志。财富的创造 ,不仅要有人的活劳动 ,还必须要有非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 ,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等。光有人的劳动 ,创造不出任何一个有用的物品。所以 ,财富是由活劳动与其他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那么 ,什么是财富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决定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理论依据.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劳动价值论也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抽象劳动和活劳动创造价值,而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只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发生变化,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现在,体力劳动者的直接劳动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所占比例和作用都在下降.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范围明显扩大了.这就要求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海机关动态》2001,(10):19-22,23
(1)劳动创造价值,是在活劳动与非活劳动因素的结合中实现的马克思在强调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同时,还指出:“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马恩全集25卷)。这就是说,可变资本或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要以不变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参与为条件,商品的价值正是通过现实的活劳动与潜在的非活劳动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是潜在的凝聚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性商品,劳动的价值是指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活劳动,而活劳动的价值量则等于该劳动所创造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价值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但人类劳动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为价值。同价值相比,劳动是更为一般的范畴,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人类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使之适合于自己的需要,同时,人类也在劳动中改变自  相似文献   

7.
张建君 《桂海论丛》2003,19(1):53-56
程恩富先生在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观点 ,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根据程先生的“生产劳动”内涵 ,程先生的“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存在“劳动既创造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的逻辑悖论。因此 ,笔者希望通过该文与程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绝大部分智力劳动成果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切主要特征。智力产品同样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但是,与一般物质产品比较,智力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第一,智力产品大都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这样,凝结在智力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就成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创造智力产品中必需付出的劳动。这就是说,智力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体上相当于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的个别价值也就是它的社会价值。第二,智力产品的价值包括必要物化劳动和必要活劳动两部  相似文献   

9.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3,3(6):83-86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的凝结构成价值实体,这本是劳动价值论的根本观点,可如今却受到价值创造多元论的挑战。为此,本文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非商品劳动创造价值”、“所有劳动都创造价值”等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财产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社会劳动成果在劳动者和财产所有权之间如何实现分配,如何认识劳动的社会正义和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是建构社会分配制度的基础.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公平是社会分配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础;脱离了社会公平分配理念的分配制度就是对一切现行人类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坚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收入和财富源泉提出了许多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2.
钟朋荣撰文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困难重重,其深层次原因是,在国有经济的分配问题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在理论上,我们强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企业的利润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这就好像说小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和方法。价值的源泉只能是劳动。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是生产性劳动 ;创造价值 ,第三产业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创造应有不同根据 ,不能强求两者应有同一本源 ;价值与财富是有区别的 ,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张晓燕  田梦 《新东方》2023,(6):84-88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劳动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也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人类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削弱、人类活劳动是商品价值唯一来源的论断受到质疑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判断标准受到冲击等挑战。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构建人机和谐的劳动环境、重塑人们的劳动观念以及保障劳动者的主体权益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107-110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论”没有真实的理论根据。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关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资本收入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劳动现象可从劳动方式、劳动时态、劳动样态予以认识;本文从劳动时态切入,指谓全劳动为死劳动、活劳动和拟劳动之总和。计划经济体现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作用;市场经济则是活劳动主导死劳动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拟劳动开发,体现"活劳动——死劳动——拟劳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活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  相似文献   

19.
农民王某将自己生产的100斤小麦拿到市场上出售,结果只卖掉了50斤,另外50斤自己食用了。有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既然如此,不管卖掉的还是自己食用的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都有价值。自产自食的劳动产品,只能谈价值无法实现,而不能说没有价值。应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首先,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一般人类劳动是指生理学意义上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性支出。不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和…  相似文献   

20.
王金水 《前沿》2004,26(10):177-18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科学地阐述了服务就是商品 ,揭示了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 ,也是创造价值的社会劳动 ,指出了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与它是否凝结或物化在物品上没有直接关系。这对大力发展服务业 ,拓展就业空间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消费热点以及一些供不应求的领域大都集中在服务业 ,服务业增长的空间还相当广阔 ,它能够大量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