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张建君 《桂海论丛》2003,19(1):53-56
程恩富先生在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观点 ,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根据程先生的“生产劳动”内涵 ,程先生的“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存在“劳动既创造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的逻辑悖论。因此 ,笔者希望通过该文与程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现实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学界曾就此进行过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但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所谓的分配不公指的是平均主义、差距悬殊等问题,其实质就是工资与“劳”相脱钩,多劳未必多得,少劳未必少得,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归结起来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要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劳”的计量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劳”的计量问题才能按劳分配。以往人们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它却解决不了今日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往往包含在集体劳动成果之中,而从集体劳动成果之中却无法计量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解决不了“劳”的计量问题。这时,必须从现实出发进行理论创新,证明“劳动具有价值”,说明市场具有计量价值的功能,于是劳动具有的价值就能通过市场得到趋近准确的实现。可见,证明劳动具有价值后,分配不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3.
理论是现实的抽象和升华,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劳动产品、商品及其价值的创造是最基本的范畴和命题,结合现实的需要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神实质,必须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劳动,即劳动是劳动力有目的的使用,只有坚持这种理解,才能使劳动产品和商品的范畴得到拓展,进而在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的观点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区分了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 ,第一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 ,或者说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实现在物质产品中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二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能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以能否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标准 ,即凡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以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为依据来判断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作者认为 ,随着劳动过程的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和财富观念的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必然扩大。  相似文献   

5.
时 代在发展 ,实践和理论也在深化日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当时当地的生产方式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作出了理论上的阐明。如今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面对的情况已经不同于往昔。按照江泽民主席“七一讲话”的要求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2001年10月 ,来自百余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汇集南开大学 ,举办了“全国劳动价值研讨会” ,对劳动价值的内涵外延作了讨论和反思。多数与会者认为 :只有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 ;把剩余价…  相似文献   

6.
当前,数字经济呈现出与一般商品经济不同的诸多新特点,但其生产关系并未能超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畴。从生产劳动的目的性、“数字活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程度、劳动力的补偿、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方面看,平台经济“无酬”阶段的“数字活动”不属于劳动,更不属于生产劳动。“无酬阶段”的“数字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的价值既不是一般互联网用户的“数字活动”本身创造的,也不是数字平台“在从数据中创造价值方面”起了“关键作用”,而是数字平台的价值在“无酬阶段”的“数字活动”过程中转移到了“原始数据”上。数据商品的价值来自平台专业劳动者所进行的平台化生产、维护等劳动,而非普通平台用户的“数字活动”。在厘清平台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新型数字化平台获得的高额利润一方面来自对“活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来自由垄断带来的垄断利润。我国在融入数字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要摒弃数字资本主义的弊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激活数字经济变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问题之一,就是确立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劳动属于生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但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应坚持社会与历史的统一认识管理劳动的生产属性与价值创造。确立管理劳动属于生产劳动不但不会导致价值共同创造论,而且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5):87-90,104
张福军博士发表的《对马克思的工资和利息理论的再认识》一文,对关柏春有关观点提出商榷。但是文章在运用马克思的观点讨论"党政军公检法等人员是否创造价值","说明劳动的价值是否必然会导致循环论证"、"资本收入是占有了谁的劳动"等问题时,却在很多地方错引了马克思的话,从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当今现实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完全不同,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王晓 《前沿》2005,(2):21-23
随着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出现了科技、管理、服务劳动等新型劳动。科技、管理、服务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比一般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这些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