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渗透经历了悄然崛起、迅速扩张和扩张停滞三个阶段.其活动特点也随之调整,从和平宣传招募转向暴力控制威慑.阿富汗政府治理缺失、安全力量不足、经济落后是“伊斯兰国”势力在其境内蔓延、扩张的根本原因.当然,“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扩张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有意识形态上的抵制、部落传统文化的对立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的牵制.目前,“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已无力恢复到全盛期的规模,但其圣战萨拉菲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能排除其可能进行战略北移,从阿富汗北部向中亚渗透.  相似文献   

2.
阿富汗安全形势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结束在阿富汗作战任务、主要部队撤离阿富汗,阿富汗安全部队开始独立应对包括阿富汗塔利班(简称塔利班)在内的反叛势力挑战,但明显力有不逮.相反,塔利班袭击频率和活动范围则不断攀升,“伊斯兰国”也着手在阿富汗境内攻城略地.此外,塔利班创始人、“最高领袖”奥马尔死讯传出可谓影响阿富汗未来走向的最大变数,不仅直接影响阿富汗安全形势,且关乎和平进程成败.在此情势下,美国、俄罗斯等区内外大国2016年以来加紧调整对阿政策,聚焦反恐,力促和谈,避免阿富汗安全形势彻底失控.  相似文献   

3.
塔利班是影响阿富汗重建工作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奥马尔去世后,塔利班内部纷争加剧,"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呼罗珊省"势力增强,加尼政府军事清剿力度加大与外部势力打击和制裁措施升级,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塔利班的实力。为此,塔利班采取了选择强硬领导人、频繁发动袭击、坚持游击战等相应的反制措施。就目前情况来看,塔利班正在整合内部力量,出于争夺阿富汗局势主导权的考虑,塔利班发动袭击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而加尼政府的军事打击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很难从根本上消灭塔利班势力。阿富汗政府、外部势力与塔利班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将决定阿富汗局势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国际舆论认为,阿富汗的塔利班运动不是简单的国内派系斗争,而是伊朗什叶派原教旨主义和阿富汗逊尼派原教旨主义之间的直接冲突,并已演变成为以美国、巴基斯坦为一方和以俄罗斯、伊朗、印度为另一方,对支持和反对塔利班的争夺。现将有关各国的战略意图及做法简述如下: 美国 建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联盟,既可抵御伊朗,又可制约俄罗斯,与美在这一地区的根本利益相符。美一直认为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抗责无旁贷,煽动不同的伊斯兰派别间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提起巴阿境内的极端组织,学界习惯性地直指"基地组织"与"塔利班",而对于"哈卡尼网络"并没有足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将其归为一个地方性犯罪团体,并认为它的目标也就仅限于骚扰阿富汗几个地方区县政府。但实际上,哈卡尼组织对于整个巴阿局势,甚至周边版块,包括南亚地区、中亚五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试图通过对印度人或印度在阿富汗修建的基础设施发动恐怖主义袭击,获得巴基斯坦的好感,拉拢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组织,并与中亚各国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展开合作,积极构建一个以阿富汗为基点,辐射南亚、波及中亚地区的极端势力网络。  相似文献   

6.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了15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其变体。孟加拉被印度及西方称为恐怖组织新“天堂”,据称境内的极端组织不少于15个,政府已取缔3个。阿富汗是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塔利班时期极端势力达到巅峰,目前还活跃着塔利班、“基地”和伊斯兰党等组织。印度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及东北几邦较为集中,政府已公布12个恐怖组织的名单。  相似文献   

7.
巴阿边境地区历史上就是重要的鸦片产地,阿富汗目前是全球最大鸦片生产国和海洛因输出地,巴基斯坦则为阿富汗毒品输出的重要通道。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该地区的活动,尤其是阿富汗境内安全局势与该地区的毒品生产和贩运紧密联系。该地区毒品生产和贩运既有地理、气候和经济原因,更有政治和历史文化原因。对该地区毒品生产和贩运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对世界毒品市场的影响,也有助于研究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等恐怖极端势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谁的塔利班     
一、塔利班简介 "塔利班"一词出自波斯语,意为"宗教学生军"、"宗教学生集团"、"宗教学生组织",塔利班政权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其全称为"阿富汗伊斯兰学生运动组织".①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曾经在反苏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各派武装纷纷掉转枪口,为争夺权力相互厮杀,阿富汗再次陷入内战之中.1994年,一个地方军阀绑架并强奸了一名当地妇女,奥马尔不满地方武装骚扰百姓,遂率领800多名伊斯兰学校的学生发动武装起义,袭击了那名军阀,此举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地方武装,并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前阿富汗战争处在交战双方边打边谈的局面,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扩大势力范围,并有外溢之势。卡尔扎伊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美国撤军等是当前阿富汗问题中的热点。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由于反恐问题矛盾激化,对阿富汗局势产生影响。毒品成为阿富汗非传统安全中的首要威胁。阿富汗形势对中亚安全影响有限,主要体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即恐怖主义合流和毒品泛滥。中亚安全威胁仍主要来自地区内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阿富汗动荡局势愈演愈烈.过去的2015年被阿富汗塔利班(简称阿塔)称为自2001年以来其在战事上最为成功的一年.①在这一年里,阿塔卷土重来,频繁发动攻击,取得了“丰硕战果”,其中包括对阿富汗北部重镇昆都士的短暂占领.而另一极端势力“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简称IS)在阿富汗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联合国2015年9月的一份报告显示,阿34个省份中的25个都有IS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王凤 《西亚非洲》2023,(6):137-158+164
阿富汗塔利班意识形态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能够被动或主动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塔利班的意识形态主要受到南亚迪欧班德学派思想中的极端思想影响,同时融合了沙特阿拉伯所奉行的瓦哈比主义以及阿富汗普什图族部落习惯法的内容。这些思想来源决定了塔利班意识形态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塔利班所独特理解的伊斯兰教法,其意识形态因此呈现教条化、极端化和排他性等特点。2001年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它很快实现重组。此后20年,塔利班政治身份和地位发生转变,战略目标得以重塑,组织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内部随之出现严重分化,塔利班同时还受到形形色色具有现代意义的伊斯兰思想的冲击。其意识形态由此出现新变化:居于核心地位的伊斯兰教法思想呈现宽泛化理解态势;认识论也由注重外在信仰转变为注重内在信仰;意识形态其他思想层面,如战略观、政治观、宣传观、军事观以及对外关系观等结合现实需要而出现相应调整。尽管如此,这种变化仍然存在局限性和复杂性。2021年8月塔利班再次夺权后,上述已然变化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影响着塔利班的执政实践和国家治理,其执政走向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阿富汗各派内战方酣时,伊斯兰学生组织"塔利班"悄然崛起。"塔利班",普什图语意为"学生"。领导人是毛尔维·穆罕默德·奥尔马。这是一支由神学院学生组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20日,阿富汗伊斯兰国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Karzai)应邀访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并就阿富汗当前形势,包括阿富汗和平与重建的成就、阿富汗如何重新融入地区与国际社会、阿富汗在地区发展与繁荣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阿富汗的稳定对中国的具体利益何在等问题作了精彩演讲。现将卡尔扎伊总统的演讲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恐怖组织的认同构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个体恐怖分子在群体中找到自我、组织内部同一性的构建以及组织一致对外的恐怖主义活动。在整个认同构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恐怖组织内外群体文化融入策略选择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潜在恐怖分子在主流文化中认同受挫,转而寻求加入恐怖组织。第二阶段,恐怖组织以自身所处的宗教文化为基础,构建其组织文化,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加深组织成员对这一文化的认同,但与此相对,恐怖组织外群体却很难认同其组织文化。第三阶段,恐怖组织内外群体文化融入策略选择的矛盾持续激化,最终导致恐怖组织采取一致对外的恐怖主义活动。通过“伊斯兰国”作为案例,对上述恐怖组织的认同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伊斯兰国”的“成功”是与其“成功”的文化融入策略密切相关,而其在阿富汗的受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文化融入策略“失当”所导致的,即“伊斯兰国”在阿富汗不但无力完成与塔利班的竞争,而且无法解决组织面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因此,在打击“伊斯兰国”等暴恐极端势力时,关注文化融入策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逐步土崩瓦解,国际反恐战争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受中东恐怖组织成员"回流"和阿富汗局势变化影响,根植于中亚政治经济环境的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活动范围和袭击目标国际化;恐怖主义思潮内生化、年轻化趋势明显;袭击方式更具极端化暴力特性。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变化对地区和周边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中亚各国普遍加大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预防恐怖犯罪机制,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争取地区安全局势可控。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三股恶势力。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常常出现合二为一的情况,拉登国际恐怖网正是这种"二位一体"的典型实例。从1992年至今,拉登对中东、非洲的美国目标发动多起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被美国政府列为当今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曾在全球悬赏5百万美元欲将其缉拿归案。1996年拉登重返阿富汗,处于塔利班政权的庇护下。美国一再向塔利班政权施加压力,逼其交出拉登未果。目前,美国对拉登恐怖组织仍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7.
塔利班卷土重来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利班政权倒台后的两三年中,阿富汗境内暴力事件相对较少,局势一度相对稳定,卡尔扎伊政权建设逐渐步入正轨,阿富汗经济、社会重建进程也取得一定进展.但从2005起,塔利班武装袭击行动日益增多,阿富汗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三年来,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后,塔利班武装能力和活动大增,其控制区也不断扩大.塔利班卷土重来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与中亚有着非常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同时阿富汗问题对中亚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随着2021年美国仓促撤军、塔利班重新夺取政权,中亚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引发大国为争夺地区安全和经济主导权展开新一轮地缘政治竞争,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又遭遇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中亚地区安全的新特征、新变化的梳理和分析,发现阿富汗变局后中...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塔利班伊斯兰政权在美军事打击下土崩瓦解.此后4年,塔利班一度消失.从2005年起,塔利班又开始"复燃",特别是2006年在全国各地频繁制造各种恐怖袭击,引起阿局势持续动荡,各类袭击和冲突已造成1700多人死亡.①塔利班重新活跃的原因何在?背后有哪些对其有利的因素?无不引人关注与沉思.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上半年,塔利班武装在阿富汗的袭击活动愈演愈烈,使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切。6月8日,北约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近期向阿富汗增兵以对付塔利班武装。作为中国的近邻,阿富汗境内安全形势恶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西部安全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考察了当前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认为今后一段时间阿境内的低烈度冲突仍将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