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消解法检验硅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常规,水中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必须要做硅藻检验,以确定生前入水溺死或抛尸入水伪装溺死,同时可根据检出硅藻种类判断溺死水域现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有机消化法(硫酸-硝酸破击法)[1-2]。我们自1999年起,应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微波消解法)进行了5例溺死案例的硅藻检验,获得较好效果,并与传统的有机消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尚未查见应用微波消解法系统研究人体组织内硅藻检验的实验报道。1材料与方法1.1检材分组检材为2000年8月份吉林地区某较大型水库中发现的溺死尸体。实验组:新鲜的和冷冻的肺边缘组织检…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2015年某日,在珠江某河段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尸体检验发现机械性窒息征象,但不能确定死者入水后是否仍有生命活动,故提取死者肺、肝、肾及现场水样进行硅藻检验。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女性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左眼睑结膜见出血点,右眼睑结膜充血。颈部右侧见散在斑点状皮下出血。双肘部见对称性皮下出血,左侧肩背部见片状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03年8月12日,某天桥下路边发现1具男性尸体,经调查,死者系张某,31岁,健康,无心脏病史。1.2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头皮未检见损伤,未触及肿块。双耳廓未检见损伤,双外耳道未见出血。双瞳等圆等大,直径为0.5cm,角膜透明,球睑结膜未检见出血。鼻部未检见损伤,双鼻孔未检见出血。气管居中,甲状软骨未检见损伤,未检见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左肩锁部12cm×2.5cm;左前胸部15cm×9cm、右季肋部2cm×2cm、左4~7胸椎右侧1.0cm处5.5cm×2.7cm、第10胸椎至第1腰椎右侧1.5cm处6.2cm×1.8cm、左肩部至左上肢前外侧22.5cm×6.5cm、左膝部前…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任某某,男,56岁。2011年12月17日,被发现死于某宾馆房间床上。现场勘查见尸体呈头东脚西,仰卧位,其脚部床单上发现有点状及片状血痕。死者系学校退休体育教师,生前未发现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全身呈明显贫血貌。左、右胸部大面积皮下出血,左侧季肋部检见一15cm×12cm皮下淤血,青紫肿胀。胸廓塌陷,可触及骨擦感。左前臂外侧检见1cm×12cm擦伤,左膝关节下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检案中,水中尸体的检验是工作中的难点。硅藻检验作为水中尸体检验的必须手段,因其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对上海地区水样中硅藻的分类、分布进行了疏理。以期为上海地区溺水死亡案件落水地点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王某,女,20岁。某日夜间和朋友吃饭后男友送其回家,后与家属失去联系,其男友失踪。次日,家属于死者轿车后备箱中发现其尸体。轿车停于自家楼下,外观无明显异常。尸体侧卧于后备箱中,无包裹物及捆绑物。后备箱中未检见血迹,未发现有抓挠和蹬踹的痕迹及其他可疑物证。1.2法医学检验尸体检验死者颜面部青紫,睑结膜见点状出血,左耳垂后部见条状擦伤,颈前部皮肤见淡红色改  相似文献   

7.
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有效地对水中尸体进行生前或死后入水鉴定,组织器官中硅藻的定性和定量检验被认为是较好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1]。为进一步证明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鉴定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作者对10年间(1994~2003)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10年间(1994~2003)法医室受理的498例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案例,根据尸体检验和调查访问,明确为生前入水者124例(24.9%),死后入水者44例(8.8%);不能明确生前或死后入水者330例(66.3%)。男性尸体293例(58.8%),女性205例(41.2%);年龄最小为出生1天,…  相似文献   

8.
葛锦 《法医学杂志》2006,22(6):461-462
1案例某男,58岁,因邻里纠纷与人发生撕扯,被一拳击中面部后当即向前倒地死亡。尸体检验:男性尸体,尸长168cm,发黑,长9.5cm。衣着整齐;外衣表面沾有多量灰尘;上身内衣左前襟处有血迹;右后侧外裤口袋有新鲜破裂口。头皮未检见损伤。右眉弓下见大小0.7cm×0.3cm的表皮剥脱。双眼睑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检验案情及现场勘查2012年6月10日下午18时,某村路边水沟内发现1具男尸,经调查,死者系徐某,男,36岁。该路段路基高50cm,路面宽15m,路面未检见碰撞及刹车痕迹。尸体呈侧卧位,左前方倒放着1辆摩托车,车体未检出新鲜碰撞痕迹。尸体检验死者上着短袖衬衫,右肩部有较大面  相似文献   

10.
Li Q  Ma KJ  Zhang XD  Yu YA  Xu SG  Zhao H  Chen X  Yan JJ 《法医学杂志》2011,27(5):324-6, 333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硅藻对于判断水中尸体死亡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水中尸体407例,对死亡原因、案件性质、组织器官中硅藻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取45只兔按照生前、死后入水及不同季节入水等随机分为9组,应用硝酸消化法处理检材,检测肺组织中硅藻含量.结果 407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阳性372例,其中意外死亡和自杀351例,他...  相似文献   

11.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12.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13岁,某日因纠纷与他人打架,胸部、右腹部及大腿被踢后倒地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2法医学检验解剖检验死后第2日进行尸体检检。鼻唇沟处见小片状表皮剥脱,左前胸乳头下见4.5cm×4.0cm及4.0cm×1.7cm、前正中线右肋弓处见2.0cm×0.3cm表皮剥脱及出血。剑突下见1.2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杨河水域硅藻的数量及藻属分布,为法医学水中尸体检验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2年9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杨河水域的15处样本点的水样标本,显微镜下对水样中的硅藻分类进行鉴定。结果川杨河水域共检见12种硅藻藻属,种群中小环藻属、羽纹藻属等为优势藻属。川杨河黄浦江段、中心段及东海段硅藻藻属有所差异。结论应用川杨河水域硅藻藻属的分段研究结果,可为溺死的法医学鉴定,尤其是判断落水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15岁,某日凌晨因上腹部疼痛伴晕厥被家人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经抢救无效死亡。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明显家族史,无外伤史。1.2尸体检验死后1 d行尸体检验。全身体表未检见损伤及出血。脑质量1 800 g,表面及切面苍白,镜下脑实质内小血管空虚呈贫血状,部分小血管腔内见炎症细胞比例增高;心脏质量280 g,左、右心室壁厚度分别为1.4 cm及0.3 cm,镜下左心室及乳头肌纤维见灶性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溺水死亡者肺、肝、肾、骨髓等器官淡水硅藻检出率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差异,为法医学解决水中尸体死因鉴定提供技术帮助与科学证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1、4、7、10月沈阳市浑河中溺死尸体每月(组)各5例;45只家兔分相应月份生前、死后入水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当月发现水中尸体后第2天入水,取人及兔肺、肝、肾、股骨骨髓及现场水样备检,应用酶消化法检测各组器官中硅藻数量、种属并与现场水样比对.结果 各组溺死尸体肺中均检出多量硅藻且种属与现场水样一致,春、秋及冬季溺死尸体肝、肾中仅可检出少量体积较小的小环藻等中心纲硅藻,夏季肝、肾及骨髓中均未检出硅藻;各组溺死家兔肺中均检出少量小环藻等中心纲硅藻,肝、肾及骨髓中未检出硅藻.结论 硅藻种群的季节性变化及不同种群硅藻体积的差异可能造成肝、肾等大循环器官中硅藻检出率的季节性差异;仅肺中检出硅藻,肝、肾中硅藻检验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溺死可能.  相似文献   

17.
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即空气吸入与检验污染之和的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用硝化-光镜法检测贵阳地区40例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含量的最大值,同时作了8例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检验。非溺死组肺脏硅藻最大值2个/5g;溺死组有7例为56~463个/5g,1例是2个/5g。表明(1)水中尸体肺脏硅藻检验值大于最大值(2个/5g),可考虑为溺死;显著大于最大值(本文溺死组7例56~463个/5g)则可鉴定为溺死;(2)等于或小于最大值,提示干性溺死或抛尸入水,可结合尸检发现及案情鉴别。  相似文献   

18.
静脉给药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7例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P  Bao CS  Wang LX 《法医学杂志》2006,22(4):305-306
分析了1996 ̄2005年间某地区因静脉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并经尸体检验的27例案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以速发型为主,个体诊所和非法行医者处多见,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药物均可引起,部分尸体检验可不检见明确病变,说明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应综合临床用药、临床表现以及尸体检验结果等各种因素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51岁,某日在与他人争执和撕扯中突然倒地,"120"急救人员到场后发现其已死亡。1.2尸体检验死后第3天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成年男性解冻尸体,尸长171 cm,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左侧鼻翼见0.3 cm×0.3 cm皮肤擦伤,左下颌见一长1 cm皮肤擦伤,右下颌见5.5 cm×0.5 cm皮肤擦伤;颈部4.0 cm×3.0 cm范围内见点状皮  相似文献   

20.
溺水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为生前入水,是公安法医日常鉴定的要点也是难点,而一旦溺亡的案件中掺杂了其他复杂的案情,其鉴定意见失真也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医鉴定过程中,溺死一般依据尸体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和硅藻检验等综合考虑。PMCT为法医诊断溺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规使用于诊断溺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对溺死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溺死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发展的必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