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在湖南是很成功的,在全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湖南国共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就是湖南的国民党组织。本文拟就国民党在湖南的建立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 1922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了西湖特别会议,确定了先以少数负责人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进行国共合作的方针。这一方针为孙中山所接受。随即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陈独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194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湖南工作的指示》和5月4日的《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文件,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总方针和“隐蔽精干”的决策,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同志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而为革命保存了大批领导中坚和骨干力量。而这个总方针和决策的提出,又与当时的中共湖南省委关系密切,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蒋介石蓄意发动的皖南事变,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全面分裂走向,全民族抗战陷入空前黑暗的时期。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解决皖南事变对国共合作乃至全民族抗战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周恩来同志肩负着党中央的委托,领导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重庆,以自己高超的斗争艺术在党的统战工作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一借着身处国民党心脏地带的有利条件,周恩来同志运筹帷幄,同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正面交锋。他坚持原则,机动灵活,充…  相似文献   

5.
欧丽娜 《传承》2011,(11):10-11
1925年以前,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助手、夫人在幕后全力支持着孙中山国共合作事业的进行。孙中山逝世以后,她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积极地与国民党新老右派抗争,维护着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她继续高举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旗帜,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此后也始终为着孙中山未尽的国共合作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国共合作”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在有不少人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本文从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国民党的政治转型、民进党以及台湾社会对国民党的看法、共产党的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但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国共合作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9.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适应新的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加强党在甘肃的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重新建立了中目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简称甘肃工委),工委机关设在陇东解放区庆阳城内,领导甘肃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甘肃工委重建后,陆续派出大批党员干部进入国民党统治区,恢复原有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新生力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由于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甘肃工  相似文献   

10.
《群众》已经走过了60年的战斗历程。1937年12月11日,《群众》周刊作为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在武汉诞生,其后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局势的变化,先后辗转重庆、上海、香港等地,宣传马克  相似文献   

11.
曾琦准备加入国民党,由于国共合作的实现,便反对国民党的“联俄容共”政策。曾琦支持国民党的“清党运动”,始终“反共不反国”,希望与国民党合作。但在国民党的“反革命”暴力之下,曾琦难逃国民党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滇西抗战,较集中地反映出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的诸多特点,为全面认识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提供了事实依据。本文拟就此略述拙见。 一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是相持阶段国民党继续抗战的决定因素。武汉失守后,原国民党统治区的大片国土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面对百分之四十的日军猖狂地进攻和对中国内地不断加强的空中攻击,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进行“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对日本侵略军的这种“攻势与反击”仍不失主动顽强抗敌之举。  相似文献   

13.
邵力子因为“西安事变”被迫辞去陕西省政府主席不久,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下,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三中全会,选举邵力子为中央常委,出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泽东非常高兴地向周恩来、朱德等人说:“邵力子出任中央宣传部长,我们在国统区办报刊有望了,机不可失!”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直想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刊,结果虽多方努力都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4.
1949年8月,党中央毛主席命令第一野战军向西北国民党统治区进军,相继解放了兰州、西宁、银川等地。国民党残余部队负隅顽抗,猬集华南和西南,总数在一百万人以上,组织起"湘粤联防"和"西南防线",企图建都广州或重庆。在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下,我军乘胜追击。1949年秋末第四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陈赓兵团打垮了"湘粤联防。"1949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在广东支持和协助孙中山,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反军阀的斗争。在此期间,周恩来和孙中山有过直接的交往与合作,对周恩来一生影响极大。共同致力于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年1月,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表明了联俄的立场。1923年6月,周恩来亲自率领"旅欧共青团"的代表来到里昂,与国民党总部代表商谈国共合作问题。1923年11月,周恩来当选为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总务主任,在执行部部长回国期间,周恩来实  相似文献   

16.
许艳民 《传承》2011,(9):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7)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在自身利益立场上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综合苏联、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方立场,"党内合作"形式是唯一可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主要因为实行"党外联合"形式带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单方意愿色彩,采取何种合作形式关键是孙中山的态度;共产国际从自身利益出发力促国共合作实现,合作形式尊重孙中山意愿;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已是次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艳民 《传承》2011,(24):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相 《同舟共进》2008,(12):47-47
1936年9月,习仲勋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关中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也是伸向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触角。国共在此敏感地带常有摩擦。1940年6月起,国民党方面开始动用武力对关中地区实行小范围的零敲碎打,习仲勋针锋相对,立刻组织边区军民予以还击。1941年8月关中分区警备司令部成立,  相似文献   

20.
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是摆在爱国统一战线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因此,研究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关系,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