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梅波 《人民调解》2022,(12):48-52
<正>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对于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保障能力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道路。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社区矫正工作为例,梳理其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工作做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三化”工作发展,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20,(1):81-81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现已在全国全面推进。截至2019年12月,全国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78万人,累计解除矫正对象411万人,近年来每年新接收矫正对象50多万人。2019年全国新接收矫正对象57万人,解除矫正59万人,全年正在列管的达126万人。  相似文献   

3.
<正>打造高质量的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是提升社区矫正质量的保障与核心。关于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组成人员,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部分专家教授认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既包括具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门国家工作人员,也包括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居(村)民委员会和社会团体等辅助执法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4,(2):83-83
正2013年,各地落实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推进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社区矫正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国28个省(区、市)、72%的地(市、州)和62%的县(市、区)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2013年,全国社区矫正经费预算预计达到8.43亿元。目前,全国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7.1万人,社会志愿者60.1万人。全国31个省(区、市)司法厅(局)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警察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区矫正警察队伍建设概况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规定为刑罚的执行方式,在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的同时,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不断正规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也不断地发展壮大。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司法厅(局)经所在省(区、市)编办批准设立了社区矫正处。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行政与法》2009,(11):81-84
社区矫正主体是指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和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总称,其中矫正组织分为社区矫正的专门机构、协作机关和民间组织,矫正工作人员包括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社区矫正职权应专属于司法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展模式,不宜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内涵式的队伍建设是提高现有社区矫正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和参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教育转化,建立起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专职社工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重要补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矫正工作格局。其中,志愿者队伍始终活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最前沿,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力地推动着洪山区社区矫正工  相似文献   

8.
正天津市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建设,在抓好基层司法所干警队伍建设的同时,致力建设一支社区矫正专业化工作队伍,于2008年8月成立了天津市社区矫正中心(下称"中心"),组建了一支独具特色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干警按照市司法局制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招录、管理、教育培训及考核激励等机制初见规模,社区矫正三支队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队伍、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不断加强,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短讯七则     
《人民调解》2015,(2):15-15
深入研究社区矫正新规律着力深化制度创新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建明在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研究社区矫正新规律,着力深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机构队伍建设创新,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体现出的行刑社会化,是人类刑罚思想的演变,不仅可以看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法制建设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适用限制多、受众少,因此需要从立法、队伍建设、适用范围等方面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文 《行政与法》2008,(9):105-108
文章集中研究了当前制约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法律依据,组织机构,执法主体,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提出要完善立法工作,修改相关法律,制定社区矫正法,组建专门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矫正人员,加大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扫平障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实施至今,我国每月社区矫正人数净增长17.2万人,每月平均增长1.32万人;截至2012年7月底,江苏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1万人,所有的乡镇(街道)都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江苏省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在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在农村社区矫正的理念、体制和方法方面不断创新。本文提炼出江苏农村地区的  相似文献   

14.
正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和刑罚执行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安徽省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省份,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8年来,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8年来,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逾10万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持续控制在0.1%左右,远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未发生影响全省的重大恶性犯罪案件。8年的创新探索中,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利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未成年犯处遇的一种特殊方法,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在许多国际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司法体系。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缺乏对未成年犯矫正的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区矫正措施过于形式化,社区矫正缺乏统一标准,社会各界配合不强。因此,推进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需要完善机构设置,完善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建立专业矫正队伍,设立多种矫正措施并加大考验力度,落实未成年犯案底消灭制度,构建有效完备的矫正评估制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未成年犯处遇的一种特殊方法,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在许多国际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司法体系。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缺乏对未成年犯矫正的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区矫正措施过于形式化,社区矫正缺乏统一标准,社会各界配合不强。因此,推进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需要完善机构设置,完善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建立专业矫正队伍,设立多种矫正措施并加大考验力度,落实未成年犯案底消灭制度,构建有效完备的矫正评估制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13,(5):40-41
过去五年是湖北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为实现社区矫正全面试行后、尤其是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为刑罚执行主体后的新发展,湖北省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实现了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五年间,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7447人,解除矫正24912人,现有22535人,重新违法犯罪率仅为0.75‰。一、抓关键,重视机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全国覆盖,是我国刑法“宽严相济”原则的体现,也是人权理念制度化的实践.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实践更好地完成矫正人员的教育与重塑,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矫正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体制摩擦、行刑程序粗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将以社区矫正实践面临问题与困境为立足点,探讨该制度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的监督管理工作是社区矫正工作三项任务之一,本文立足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以监督管理为切入点加以研究,在社区矫正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创新,推进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监管更好执行,维护国家刑罚执行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通过对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以避免其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12,(10):92-92
自2003年7月我国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05.4万人,累计解除矫正58.7万人。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期间的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0.2%这一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