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西部地区要在大开发中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建立一支规模宏大、专业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效用突出的人才队伍,以人才资源开发推进其它各类资源的开发,进而提高西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大开发、大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人才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既是西部大开发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保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人才队…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关键靠人才。人才资源匮乏,开发利用不足是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要在西部大开发中赢得主动权,必须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建立 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来开发,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应放在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地位。省长程安东同志曾多次指出:“西部大开发,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大开发。”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只有有了人才,第一生产力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西部大开发必将带来西部人才的聚集和竞争,而这种竞争又会形成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随团到美国参观考察,就美国人才资源开发问题,从政府、市场、用人单位三个层面,较全面地了解了美国在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特点。我们感到,在美国,用人单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在人才资源开发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功能。 一、用人单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 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它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所有的管理者都负有人才资源开发的责任,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去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 1.发现人才的视…  相似文献   

5.
正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补人才短板"的重要任务。补人才短板,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桓台县公安局始终岖持以人为本,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机制,完善措施,科技、投入、人才三轮驱动,大大激发了公安队伍的内在活力,为公安事业契合时代要求、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7.
孙正洪 《现代人事》2000,(11):20-22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朱镕基总理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条件”。目前西部地区文化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这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改交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加大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立足巩固和培养一支具有“西部特色”的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要做好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应避免“五重五轻”现象: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与调整。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这一系统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大胆创新,切实做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一、解放思想,破除旧习。更新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进入21世纪,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东部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外企抢滩中国市场推行“人才本地化”战略也需要人才,人才争夺不可避免。面对挑战,西部地区一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实现人才理论的创新;二要破除习惯思维,推动人才开发实践迈上新台阶。 1.解放思想,树立新型人才观。首先要树立大人才观。一方面,眼睛要盯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如果需要,就应费大力气、花大代价引进为我所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一行参加了国家人事部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重庆市人事局和日本山梨学院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日欠发达地区开发——人才与管理问题”国际研讨会。中日双方围绕搞好两国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个主题,就如何从更新观念、建立新的人才理念、优化人才开发的硬、软环境、健全市场体制、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和促进人才的价值实现、东部支持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形式及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职称工作是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甘肃职称工作多年来以“三个有利于”为基本准则,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绩,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走出了一条切合甘肃实际的改革之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之际,职称工作要勇于创新,为西部开发服务,为吸引、稳定、培育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的首要原因当推缺知识、缺人才。为此,程安东省长在最近召开的金省人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西部大开发,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大开发”。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在建国之初也通过提出“开发人才。尊重人才,依靠人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这一人才战略思想来振兴新加坡经济。可见,人才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开发、发展的关键。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与资金、技术、项目相比,人才属于最重要的资源。发展高新科技没有高级技术人才不行,提高产品质量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不行,调整经济结构没有高水平的实用人才不行,离开了人才的支撑,任何设想和规划都难以实现。所以,开发人才资源,无疑是我们迎接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也是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14,(12):42-42
10月28日,2014年福建省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作为2014年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人事人才研究所、福建省人才研究会、福建省企业经营管理者评价推荐中心、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州汇天下企业管理资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落实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厘清影响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难点和症结,推动企业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创新开发,以更有效的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驱动福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跨越发展,为人才培育与管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肖鸣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首都要建成“人才之都”,就是要大力实施首都人才战略,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以开发为主导的人才资本吸引机制、以改革为主导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教育培训为主导的人才资本积累机制、以法制为主导的体制创新机制,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集人才资源密集、专业结构合理、人事法规健全、市场开放有序、信息网络发达、产业规模宏大等特点于一身的高度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之都”。  相似文献   

15.
郭方 《现代人事》2000,(8):18-19
在西部大开发中,深入研究和解决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县级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真正实现人才先行,人尽其才的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就西部而言,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县在人才流动中普遍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人们对人才市场的认识很有限等诸多问题,加之择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人才的合理流动。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总量和高级专业人才的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人事部部长张学忠说,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也是我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西部大开发的整体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力争用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年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宋德福部长提出把人才资源开发和调整人才结构作为世纪之初人事工作的战略任务。根据这一精神和西部大开发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的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西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建设重点,强化政策措施、优化人才环境、改善配置手段、促进人才结构的调整。为西部大开发中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是开发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管理经验的退(离)休人才资源,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邵东县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开发退(离)休高中级专业技术和有管理经验的人才为重  相似文献   

19.
围绕人才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十五”期间,实施安康人才战略,开发安康人才资源,应明确以下思路:完善一个体系,建立两个基地,实行三个创新,优化四支队伍。一个体系:就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十五”期间要在综合性的市、县、区人才市场基础上,努力建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复退军人就业市场和农村乡土人才市场,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  相似文献   

20.
人才资源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开发应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是西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西部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西部实施人才资源战略的若干以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