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我国粮食发展战略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有句名言:“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斯大林形象比喻:“粮食是宝中之宝。”毛泽东告诫:“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陈云指出:“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就是了。”这些宏论,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于一个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大事,必须有正确的粮食发展战略作指导。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12.45亿人口,吃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政府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几年粮食虽然已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说:“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发展粮食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要发展粮食生产,归纳起来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外延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发展粮食生产应以提高单产为主,但保护和扩大粮食作物面积也不容忽视。而要使现有的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不再减少.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因地制宜,不再占用耕地和粮地。要在保证耕地和粮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卖粮难﹄的思考及对策李郑生“卖粮难”不是新话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卖粮难”,但去年以来出现的卖粮难,时间更长,涉及面更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回顾我国粮食流通历史,不难发现,我国的粮食流通从来就没有跳出“卖...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不可忽视,势在必行 一、建立粮食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6.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粮食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对边疆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但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增长,目前,粮食总量不足、商品率不高、人均占有粮水平低,产销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满足  相似文献   

7.
莫童 《中国妇运》2002,(2):46-47
我国是一个拥有将近10亿农业人口、分散的个体经营、技术落后的农业大国,粮食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粮食生产沿革及再上新台阶之途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尽管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总产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2.对亿,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量低,而且增长速度缓慢,所以粮食问题一直成为吃饭和建设的头等大事,受到政府的重视。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要求:到2000年,粮食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比1995年增加350亿公斤,人口控制在13记以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9.
郑楚光 《世纪行》2011,(3):16-16
影响粮食供给关系主要凶素:第一是粮食的生产。这方面主要受到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进步、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总结说:“我国有13亿人口要吃饭.土地资源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最大的隐忧。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途,必须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第二是粮食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消费需求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惊人的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9,(11):6-6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从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出发,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的理念之后,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又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来。  相似文献   

1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乡镇“两校”吴玉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人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可以说,没有八亿农...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因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1949年以来,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围绕农业发展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汪高坤 《人民公安》2000,(14):25-26
日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在 咫尺。中国“入世”,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城市治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农民再转移流量再增大 城市流动人口可能再度膨胀 时下,中国流动人口已突破8000万,居世界各国流动人口之冠,也就是世界第一大国,流动着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 中国城市治安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人口的管理问题。人口,必须在控制中流动,在流动中控制。入世,将使中国人口流动再掀巨浪,农村人口大转移再起高潮,其原因有: 一、农民收入将一度出现减了再减。农民的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汤成快 《群众》2022,(4):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泰州作为平原水乡、鱼米之乡,历来是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省第一个“亩产吨粮市”,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3.5万亩、总产量281万吨,粮食单产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泰州下辖的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姜堰区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其中兴化市多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吃饭因粮食短缺而被迫计划了40多年。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粮食连年丰收,但“卖粮难”、“买粮难”、“储粮难”等等问题却交替困扰着中国。走出“怪圈”,已是刻不容缓。1998年,本世纪中国粮食流通领域最重大的行动终于拉开帷幕。骤然升温的焦点1998年春夏之交,中国粮食流通领域骤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3月19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结束,新任国务院总理的来论基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CCTV记者提问时,所阐述的施政纲领中、“五项改革”的第一项便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4月27日至29日,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农村小康指标体系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认为,大部分城市已基本实现了小康,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存在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小康,全国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小康目标是动态的发展过程,社科院《农村小康指标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表一)指标内涵城镇化非农化非农化非农增加值比例农村现代化、机械化农村电气化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3月的北京暖风拂面,春意盎然。笔者就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和奋斗方向等问题,拜访了小麦育种专家、农业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同志。 粮食是世界瞩目的大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和人口大国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而且拥有12亿人口,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以仅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在这种条件下,粮食的供给,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头等大事。路明副部长说,21世纪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关键的历史阶段,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粮办工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食统管的产物。国家粮食部门1956年起对私营粮食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形成了由粮食部门统管的粮油加工、粮油食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粮油机械四个方面的生产专业,拥有1.7万个基层企业,100万名职工的粮办工业体系。但自从1993年粮价放开以来,粮办工业的日子似乎是“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粮办工业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粮办工业进入历史性转折阶段1998年是粮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的一年。按照国家“四分开一完善”的基本思路,国家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加入WTO ,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也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入WTO后的“三农”问题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联合召开的WTO与“三农”问题研讨会 ,很有必要 ,也很及时。与会的专家学者、地方领导、企业界人士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意…  相似文献   

20.
粮食减产原因何在王志仙“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先的治国之道,也是我国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然而,近年来,“老弱妇孺居家种田,精壮劳力打工挣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是普遍现象;我国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