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相声是一种独特的讽刺艺术,讲究“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婉而多讽”,就是说,要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教益,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引人发笑,乃是相声的艺术特色。引不起笑声的相声决非上乘;而低级、庸俗的相声,即便使人发笑,也只能归于下品。粉碎“四人帮”之初,曾出现《假大空》、《帽子工厂》等一批优秀相声;它们迅速而尖锐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以其鲜明、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幽默的语言而脍炙人口,引人发出痛快的笑声。然而,这几年相声创作却走了下坡路。为了逗人发笑,有些演员可谓不择手段: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寻开心,互相在辈份上找便宜,以至于  相似文献   

2.
言之有误     
瞧见一博客上有人这样留言:“艺德比艺术重要。”——糊涂也没有这么糊涂的。雷锋说相声你听么?  相似文献   

3.
天津是公认的相声艺术发祥地之一,众多为相声艺术作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天津。天津离不开相声,同样,相声也离不开天津。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09,(8):96-98
马三立先生是著名的相声大师,活着的时候,是国内“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去世后,人们又把他尊为中国的“相声泰斗”。马老的相声段子,比如稻豆你玩儿》,已经成为华人世界耳熟能详的“段子”。其实,马老的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逗你玩儿”,在逗观众乐,在为这个世界带去欢笑。即使是在他受到不公正的迫害、事业低潮时期,他依然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豁达乐观来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今年元旦,侯耀华亮相上海,参加《笑林盛典》直播。接受采访时,他炮轰现在中国相声的现状是“说相声的在工作室里胡写、上台胡说,观众在台下胡听”。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8日,一台名为“魅力女声”的相声专场在天津名流茶馆拉开帷幕,七八位天津女子相声演员轮番登场,这是天津茶馆相声“娘子军”首次以“集团军”的形式面向观众,在全国相声界也开创了先河。天津茶馆相声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天津在全国打响的“重量级”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交友的境界     
“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计划经济年代,年轻人结婚很难不麻烦朋友,添置家具、手表、自行车都需要购物票,更遑论冰箱、电视机了。那时的相声作品中有不少是讽刺不正之风的,比如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铉的相声段子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反面人物--“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和“课头儿换料头儿、料头儿换肉头儿”的“徐姐”,至今都是相声作品里的“经典人物”。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风格     
常宝霆在相声“不同的风格”中描摹刘宝全、白云鹏和小彩舞等曲艺演唱家的艺术特色,当他学小彩舞唱腔的颤音时,却用手揪着脖子不断抖动,就此丢下一个“包袱”,引得满堂大笑。这一段表演,使我从艺术上的不同风格联想  相似文献   

9.
王春 《廉政瞭望》2011,(5):14-17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宫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07,(3):102-103
有一句话最近经常听到,叫做“潜规则990把这“潜规则”如果放在字面上去解释,似乎还说不大清,可具体是什么东西大家心里却都清楚。别的咱就不说了,就说这演艺圈吧,“潜规则”可多着呢!郭德纲在他的一个相声段子里,曾经讽刺了如今的演员上戏就得跟导演去睡觉的现象,夸张肯定是有些夸张了,但事情却也不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臆造。好像已经有很多年了,有关导演(主要是男导演)和演员(主要是女演员)之间的绯闻就从没断过。以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件为例,某位在北京的“北漂”女演员,因为某导演对其承诺没有兑现,就将其与该导演在一起的录像视频贴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就连海外媒体也参与报道。  相似文献   

11.
“马季下蛋”的联想牛耕今年春节的正月正晚会,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他的弟子们合演了一个相声小品,大意是说不认识马季的人向马季传播一个“最新”消息:马季下了一个蛋。第一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鸡蛋,第二个人说下了一个鸭蛋,第三个人说下了一个鹅蛋。不论马季怎样否认...  相似文献   

12.
劳骥 《前线》2011,(8):57-57
少时听过“连升三级”的相声,名家刘宝瑞的代表作。段子说的是:目不识丁的张好古,凭家里有钱,借奸佞魏忠贤势力中进士、当翰林,又由糊涂皇帝朱由检给他“连升三级”。故事生动有趣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3.
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曾有相声段子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现在回味,这话其实不准,至少“于国平们”的事迹说明了这一点。于国平的事迹告诉我们,学雷锋不只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4.
正曲艺界认为,是马三立真正将相声从撂地摆摊带进剧场殿堂的。相声界甚至有些说法:"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这样的赞誉在同行之间实属难得,他被公认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表演影响了几代人,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据说,《天津日报》曾组织过一个活动,在卫国道塑20个人的雕像,马三立得票最多。  相似文献   

15.
听说笑话     
三十多年前,听候宝林先生说相声,讲醉汉借酒撒疯的笑话。一个醉鬼横躺在大马路中间,夸下海口,谁也别想让他起来。有人告诉说:“自行车来了!”一拍胸脯:“往这儿压!”又有人告诉说:“三轮车来了!”一拍胸脯:“往这儿压!”“汽车来了!”还是那句话:“往这儿压!”“消防车过来了!'’这回不拍胸脯说大话了,“蹭”地爬起来就开溜。为什么?他心里明白:别的车不敢压他,只能绕着开;救火车可顾不得这  相似文献   

16.
2012年6月16日,作为“西岸”文化品牌又一落地项目的天津相声广播津味相声先锋店——西岸相声会馆华夏未来分店,红河西区环湖中路华夏未来隆重开业。  相似文献   

17.
“说”是一种艺术,能说会道的叫有“口才”,人们常把某个干部的口才好坏作为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事实上,不仅仅是“说”,“听”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否“会听”、“善听”,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千部听的本事就不高,不会听。其主要表现:一是爱说,不爱听,只练“口才”,不练“听才”。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习惯于“我说你听”,往往是居高临下,爱打官腔、唯我独尊、唯我正  相似文献   

18.
闲话蟋蟀     
不只一次听人慨叹,生活得太累。“累”而且“太”,可见轻松是需要的。杂文虽不比相声,有所谓“笑一笑,十年少”的娱乐功能,但写杂文也未必非紧张不可,硬是同轻松水火不容。及先把杂文喻为"匕首"和"投枪"的普迅先生,不是同样呢白的说过,杂文"也能移人情  相似文献   

19.
“说”是一门艺术,善于语言表达的叫有“口才”,“口才”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之一;同样,“听”也是一门艺术,会听、善听,也应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说,与人的心态有关,虽有一个想说不想说、敢说不敢说的问题,但根本上还是个知识、能力、素质问题,是个会说不会说的问题;听,与人的素质有关,虽有个会听不会听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在于心态,在  相似文献   

20.
踏实是福     
著名相声艺术家李文华病逝后,我在多篇回忆和赞颂的文章中看到一篇短文,文中写道:“李文华去了……那个身材瘦小、满脸褶子、不苟言笑却常使人开怀大笑的小老头儿,用与名利无关的一生留给我们不尽的财富。我只想说李文华的‘踏实’……”“踏实,成了他的符号,也成就了他的事业、美名。”“踏实,也是大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