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万银 《求索》2011,(6):105-106,139
意识形态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且能够为其所开发利用以维护自身统治合理性的各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其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合理性之本,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一是从马克思主义需要论维度,通过界定意识形态资源的内涵来阐释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接受思想为基础,分析与建构意识形态资源的社会认同;三是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和方法论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生发,以此证明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7,(2)
<正>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特拉西在18世纪末提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所谓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通俗点说,意识形态就是指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西方国家一直标榜他们的价值观为"普世价值",并强行将他们的意  相似文献   

3.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性郑茂兴任何一种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不例外。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反映到人的思想中去,使产生了私有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了公有制,私有观念已经失去了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还会存在私有观念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自私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阶级社会中的自私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是漫长的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中的私有制经济关系必然会产生私有观念,它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私观念属于社…  相似文献   

5.
前盲部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各有一个.符合题愈的谷案。将字母坟在题后的括号内)。 1.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这句话说明,阶级现象是: A.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政治现象 B.阶级社会中一切现象产生的基础 C.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现象 D.国家、政党等主要社会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学习《政治常识》,必须注意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首先是:() A.劳动观点 B.群众观点 C.阶级观点 D.实践观点 3.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句话明确指出了政治:() A.是以一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B.与经济的关系 C.对经…  相似文献   

6.
李小娜 《前沿》2013,(5):41-43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扬弃的结果,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并随着实践的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7.
农业合作化时期阶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农民思想中的植入与形成是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表现。土地资源的获得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利益诉求,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塑造了农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实现乡村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聚合。  相似文献   

8.
对于任何社会形态而言,意识形态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思想表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加强社会主义意以形态建设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丽  何玉杰 《人民论坛》2014,(1):183-185
农业合作化时期阶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农民思想中的植入与形成是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表现.土地资源的获得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利益诉求,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塑造了农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实现乡村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聚合.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作为价值取向指导一定的阶级、集团为自身利益制定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套思想观念,它指导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团、法律、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就在于传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便使最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权产生的条件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民主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是前提,经济民主是基础。就社会主义人权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来说,首先,从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观点看,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权产生的基础。人权,不论是个人人权还是集体人权,也不论是政治方面的人权,还是经济社会方面的人权,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阶级利益的体现。任何阶级社会里,都不可能在享受权利方面人人平等,而这种享受人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政治发展中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在政治中的活动,亦即政治行为,它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支配和制约:一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环境;二是人的政治心理素质,亦即政治意识。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运行机制以及政治发展形态在内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于人选择何种政治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人从事政治活动的直接内驱力,则是人具有怎样的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性的人的政治意识状况,非常明显地反映着政治的性质和政治发展走向。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愈益迫切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与现代民主相适应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 刘德厚在1989年第一期《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关于建立经济政治学的几个问题》,论文着重论述了建立经济政治学的问题。论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价值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意义上讲,他们提出了关于“上层建筑意义上的政治”,旨在揭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普遍本质;另一方面,从阶级的意义上论述了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类社会既存在阶级的政治,也存在社会的政治。作为阶级政治,反映着阶级的关系,并随着阶级的产生、变化、消灾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处理阶级內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的內容。其表现形式为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政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规定了政治忠诚的形成机制及其作为理论形态的基本特征:在形成方式和内容上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在主体上是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统一;在构成要素上是知情意的统一。政治忠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它鲜明的阶级性和斗争性,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则决定了我们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以及思想和理论要求。与一定社会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以及政党和阶级利益的内在相关性,决定了政治忠诚的具体性和实践性。在我国,讲政治忠诚首先是对党忠诚,并且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三《思想政治》指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为了使学生能较完整、准确地理解国家这一概念,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的内涵。一是从它的基础上看,国家这一概念揭示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建立在一定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为了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公众施加政治思想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进行思想意识灌输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能使人们认同现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模式,削弱、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还能建构一种准则,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是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利益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政治制度是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用于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各方面规则的总和。因此,政治制度实质上就是国家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的规则。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的国家,在分配社会利益时,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向统治阶级倾斜。国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它在分配社会利益时要顾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协调好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统治阶级的利益同社会的公共利益既有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相矛盾的地方,怎样处理好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阐述国家问题,是基于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说是基于生产力这一根本的视角:就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社会在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就国家的基础来看,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国家的职能来看,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就国家的消亡来看,随着经济集团——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相似文献   

20.
在阶级社会中,代表阶级利益的各政党在政治框架下形成了政党制度。自人类历史最早的政党——英国的“圆颅党”和“骑士党”(1641—1642)诞生以来,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代表了一定政治形态的运作模式,在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创造了新型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阶级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证明,这一政党制度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中国牢不可破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