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规模巨大、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之路”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中国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展示,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示范作用。它将证明一个现代化的后来者仍然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当代中国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必然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中期以后,中美两国学者对双边关系中的舆论和形象问题给予的关注呈上升趋势。本文认为,90年代中国国内对美国的看法总体上爱恨交融,“精神分裂”,并且一度反美声浪高涨。中国人对美国的羡慕向往和反感痛恨历史上曾潮起潮落,而造成这种起落的基本原因在于中国自身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以及两国关系中的偶然事件成为中国民众对美看法起伏的引发因素。文章认为中国人对美看法的公开、多样化对塑造理性的公众舆论未必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3.
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座“文革博物馆”。——巴金2005年12月,一则令许多中国人吃惊的消息由新加坡《联合早报》不断传入中国大地:曾见证“文革”血雨腥风、位于重庆的一座“文革”墓群(也称红卫兵公墓),因房地产开发即将被拆除。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被广泛转载,这座平日里鲜于在媒体上露面的“文革”墓群,一时间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目标。一月初,当记者赶到重庆“文革”墓群时,看到不少参观者都是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专门赶来的。偏僻墓园的历史记忆从外表看,这是一座普普…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以异样眼光看待中国发展而导致的奇谈怪论也不时冒出,除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黑洞论”等怪论外,近期,又悄然蔓延一种“中国输出通缩论”。 “中国输出通缩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他在去年10月间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  相似文献   

5.
俄刊《远东事务》2006年第1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可夫.伯杰撰写的文章《中美学者眼中的中国大战略》。文章考察了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大战略的一些重要论述和观点。在美国学者中,一些人认为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是“深谋远虑”的战略,这是基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弱小,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必将采取更加“独断的立场”;另一些美国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大战略只是对特定外部环境的反应,只具有策略性的特征,因此反对美国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而中国学者在看待此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与美国学者有着本质不同。现将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6.
读者与编者     
言论中国应成为世界主导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值得中国与世界为之自豪。这是一个饱经屈辱而历史漫长的国家重新屹立于世界的大事,值得全世界为之赞叹。对于中国的未来,是满足于成为一个区域强国还是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世界大国,许多学者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清帝国叶赫那拉氏的后裔,100多年前,她的祖先面对一个东方帝国辉煌历史的终结,一个向西方屈辱历史的开始。100年后,造化弄人,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她却努力成为一座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用另一种方式为中国的崛起做事。这不免让人唏嘘历史的吊诡。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正在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她应该有自己的世界战略。目前,中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应该是:打破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建立一个各大国真正平等的多极世界体系,中国在其中应该作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发挥作用,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现代化的强国而提供一个和平和对中国有利的世界环境。这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又一次以强国面目出现在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以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是美国为之炫耀的资本,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为什么遭受打击的偏偏是美国”的疑问声中,情报机构也成为人们指责和质疑的焦点。而在2003年伊拉克“情报门”事件中,人们对美情报机构的问责声也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二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是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当地时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并进攻东南亚诸国,自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日本走上了不归之路.美国人一直将日本"偷袭珍珠港"视为自己的耻辱,原因之一是他们一直认为,珍珠港是自己的领土,"偷袭珍珠港"就是侵犯美国的领土.社会上也有许多关于此类的说法,比如珍珠港被空袭是"赤裸裸的对美国领土的攻击",但是美国却直到1959年才将夏威夷正式并入其版图,成为第五十州,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05,(3)
中国车出口美国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将开始出口汽车到美国市场,初始的目标订在2007年卖出25万辆。这将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汽车首度进军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卖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汽车。这将是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形象的绝佳机会。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只是国际名牌的廉价加工工厂。奇瑞将为在美国出售的汽车提供10万公里加10年的安全保证,并比同类车便宜30%。有人会认为奇瑞只是在“赔本赚吆喝”。但它的历史已经显示了它的实力:它是中国大陆第八大汽车制造公司,创设于1997年.去年共在中国大陆卖出9万辆汽车。而日本和韩国车刚进入美国时也遭到了同样的质疑,但现在,本田和丰田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车,而韩国的起亚和大宇也正在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13.
(一)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时期,并相应地把中国的身份概括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梁启超:《中国史序论》,载《饮冰室文集》卷34,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5页)。无论这第三阶段始于何时(梁氏大概是以18世纪末的“海通”为开端),至少自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以后,中国就已被纳入现代国际体系,进入“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价值体系与国际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个西方主导的外部世界所奉行的是弱肉强…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和美国而言,中美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的Et益强大,美国将中国视为“21世纪最大竞争对手和挑战者”的倾向性日益上升,这就使得中美关系经常因偶发事件而产生大的波动。而鉴于美国对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良好中美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对美公共外交,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财富与战争     
在最近美国出版的《财富与民主:美国富人的政治史》一书中,美国学者凯文·飞利普斯将现实与历史比较后发现,战争会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必然选择。 凯文·飞利普斯被认为是共和党的战略家,著书达九部之多。他专门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的“普遍怨恨”及漠视这种不满的危险性,这使得那些有名望的共和党人深感头痛,这第九本论著可能会让那些保守派人士气得发疯,他们认为飞氏无非是想煽动阶级斗争。 依据飞氏理论,美国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以投机狂潮、政  相似文献   

16.
媒体     
《南风窗》2007,(19):9-9
格林斯潘重回聚光灯下【美】《新闻周刊》9月24日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离开美联储一年半后,带着其回忆录《动荡时代:新世界中的冒险》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书中一半是回忆录,一半是未来世界经济预测。在接受《新闻周刊》的访问时,格林斯潘认为美国除掉萨达姆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只要石油供应稍有中断,油价会高达每桶120美元,这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混乱。对于目前的次贷危机,格林斯潘认为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件",原因在于投资者迫切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自己当年已经发现该市场存在问题,但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至于这场危机是否会引发美国经济的衰退,格林斯潘认为还需要观察。他还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者,而中国如何进一步拥抱市场将决定全球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基辛格:不要害怕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在纪念美中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华盛顿的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时认为:“常听人说,中国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迟早要成为超级大国,如果是,也是历史的必然,自古以来没有规定过世界上只能存在一个超级大国。而美国的使命不应当是阻止其它国家  相似文献   

18.
1968年,美国费兰克·奥尔特上尉领导着一个“假想敌机训练”小组。几年后,这个小组便以“神炮手”而著名,随后,又诞生了闻名世界空军的“侵略者中队”。20世纪末,海湾战争开创了空中攻击赢得一场战争的先例,于是,一个崭新的作战模式——空地一体战,成为军事专家瞩目的特点。中国的“爱德华基地”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有专家称它是中国的“爱德华基地”。爱德华空军基地于1951年建在美国临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州莫万夫荒漠西部边缘。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训练中心,同时,也是闻名世界的美国空军从事航空和航天技术研究与发展的管理、计划及实施部门。于是,中国的“爱德华基地”,便成为飞行员神往的“空中沃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作用日益明显。这引起了美国部分右翼人士的"焦虑",他们不顾中国政府长期对"和谐世界"理念的宣示,始终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的崛起。认为中国将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最终威胁美国的利益。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薛涌 《法制博览》2008,(20):4-5
随着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由此还触发了“中国威胁论”。在国内,“大国”话语也主导媒体和人们的思想,“大国论”铺天盖地。再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没》轰动全国。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但日本居安思危的末日感,和中国太平盛世的陶醉,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