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成为中日两国的主要矛盾。对于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两国各有主张。但根据国际法原则和史实,中国对钓鱼岛享有不争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法看中日钓鱼岛争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原则来看 ,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最先发现并获得其主权 ,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的原则根本不能成立。美日之间的和约或协定也不具备决定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法律效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国际司法判例 ,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的划定问题上应该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 ,达到最为公正合理的划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领土的争端由来已久,是近几十年来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日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之一。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日本方面所宣称的拥有钓鱼岛群岛主权及相关东海海洋权益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论证我国对钓鱼岛及其相关海洋权益拥有的权利,从法律和理据上更具有说服力和正当性,在此基础上采取的对策将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大量历史文献和事实表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寻找种种理由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提出领土要求,美国也频频介入钓鱼岛的纠纷中,使钓鱼岛问题成为涉及中、日,美三方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敏感性问题。本文试图以中.日、美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三方面,分析钓鱼岛对于三大主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籍灵 《法制与社会》2013,(24):144-145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就中日两国针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论,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割让"和"先占",具体问题第一是钓鱼岛在最早是否属于中国领土;其二是日本的"无主""先占"的理论是否成立,在国际法视角下,本文将从先占、时效、时际法和禁止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孙兴杰 《政府法制》2012,(24):16-17
7月6日,野田佳彦派出首相助理和内阁官房副长官前往东京都都厅,向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转达政府将出面收购钓鱼岛的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钓鱼岛风波引发的危机可能要远远超过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  相似文献   

7.
体育不应与政治混为一谈,但球迷不这样想,.中日两国就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之际,李娜决定参加在东京举行的泛太平洋网球赛,被网民大骂汉奸,有网民更表示要焚烧她日前推出的自传《独自上场》泄愤。,厦门某集团董事长更在微博上大骂:“很早就听过李娜是汉奸,今天果然证实了。”  相似文献   

8.
潘嫣 《法制与社会》2013,(7):151-152
近期,随着日本政府无理的单方面的宣称决定从所谓的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及"保钓事件"的发生,中日两国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之争愈演愈烈。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成因出发,以先占、时效取得及中日大陆架划界争端角度阐释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最后提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赖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5):189-190
中日两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主张各异,对有关国际法的理解也有明显分歧。本文试结合《联合国海洋公约法》的有关内容,对中日东海之争论背景、争论焦点、钓鱼岛问题及解决措施作简要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5日,37岁的河南省鹰城市规划局局长尤韧在家门口被人连砍数十刀,后被邻居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血案震惊鹰城乃至全省。年轻有为的他为何会在家门口被砍伤?劫杀?情杀?仇杀?……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夜深人静,血案惊煞鹰城人  相似文献   

11.
大量历史文献和事实表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寻找种种理由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提出领土要求,美国也频频介入钓鱼岛的纠纷中,使钓鱼岛问题成为涉及中、日、美三方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敏感性问题.本文试图以中、日、美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三方面,分析钓鱼岛对于三大主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盛 《公民与法治》2009,(11):19-20
一名交通肇事案相关人在多名警察进行盘问过程中,突然遭到另一名男子刺杀身亡。血案,竟发生在警察眼皮底下。这般骇人的事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但在广西凌云县,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致他人死亡,凶手自然是要受到法律制裁:可当时在办案的警察要不要为血案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1日,一条名为"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因自习室'抢座位'引发血案7人伤亡"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上."学校"、"血案"、"7人伤亡",几乎所有容易吸引眼球的关键字眼都出现在文章中,帖子引发的关注可想而知.然而,经过公安机关连续多日的侦查、排摸,帖子反映的血案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钓鱼岛问题一直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年来,日本政府曾多次企图使钓鱼岛“国有化”,使两方的矛盾更加尖锐.一方面日本提出了先占说和时效说来证明钓鱼岛的归属,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始终以强烈谴责和钓鱼岛自古以来即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由进行抗议.本文从借鉴帕尔玛斯岛仲裁案出发,试图通过分析帕尔马斯岛的裁判理由来分析钓鱼岛问题的争端,并对解决办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新形势下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策略——以法律手段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钓鱼岛之主权,有着充分的理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是中国对钓鱼岛争端的重大善意释放,然而时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缔造的中日互信机制已面临困境。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势在必行,中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日本9月7日在钓鱼岛海域对中国渔船冲撞、对渔民抓扣事件在中日两国都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国为促使日方停止非法行为,采取了中日建交38年以来罕见的反制措施。日前,外交部要求日方承担赔偿责任,日方则予以拒绝。那么,从国际法的规范性角度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日方的行为以及中国的反制?当前国际法学界对此缺少探讨与回应。  相似文献   

17.
刘磊 《北方法学》2015,9(1):120-131
我国早于日本发现钓鱼岛列屿对之命名并进行了主权性宣告,因此在1895年日本兼并之前拥有主权。从已有的历史证据考证,由于证明钓鱼岛列屿晚清纳入台湾省行政管辖的证据尚不充分,因此《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的范围是否包括钓鱼岛列屿不无疑问。如果钓鱼岛列屿不在《马关条约》的割让领土范围之内,我国要求日本二战后归还主权的诉求需寻找其他依据。日本1895年的兼并行为因晚清、民国政府长期怠于维权,从国际法理上分析,因时效与禁止反言原因我国在钓鱼岛列屿主权问题上可能会失分,但日本因非法行为亦可能产生否定性时效。钓鱼岛主权与中日海洋划界问题无直接关联,由于钓鱼岛自身海洋地理特征,将钓鱼岛归属作为中日海洋划界依据不符合国际法院判例,中国主张钓鱼岛主权并非基于海洋油气资源利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归还一战前窃占岛屿仍然具有法定效力,日本应当根据《波茨坦公告》归还一战前所窃占的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18.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20):27-27
在2011年10月3日以前,震惊世界的“天使杀手”血案一直是这样一个版本:2007年11月3日,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的21岁英国女留学生梅瑞迪斯·克尔彻被警方发现死于其宿舍卧室中,  相似文献   

19.
元宵夜,深圳华强北商业区赛博广场前,发生一场血案。一名男子持刀将一对年轻夫妻捅成重伤。经过医院方面的大力抢救,夫妻二人转危为安。正当警方正全力以赴查找线索,侦破案件时,被刺伤者之一的女子,竞离奇地在医院复查的过程中失踪。凶手到底是谁?为什么动手刺杀年轻夫妻?妻子为何离奇失踪?12日晚上,被警方从南昌抓回的行凶男阿龙向警方讲出了血案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菏泽市康庄小区的居民怎么都没想到,2011年2月24日,小区内发生了血案,当事人竟是熟识的邻居。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起因竟是3只宠物狗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