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案要旨] 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时,应在尊重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基础上,结合文义理解、合同的整体解释、交易习惯与目的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同相关文字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8,(8):56-56
为贯彻落实市高级法院关于“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官司”的工作要求,延庆县法院以平安奥运活动为契机,全院围绕这一工作主题,集中开展研讨活动,经过研讨,延庆县法院从8个方面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10,(1):55-56
去年11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从5个方面规范释明工作.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和实体选择权,保障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事审判部门日前提出八个明明白白的要求,以确保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一是文书送达要明明白白。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要提高程序意识,对起诉书、答辩状、应诉通知书、地址确认书、传票等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文书,要准确填写,明白解释,让当事人真正理解各项文书内容,行使好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唐力 《现代法学》2003,25(5):122-127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而法院则应当为满足当事人的诉讼要求提供妥当的"司法服务",为当事人进行诉讼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还要求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畅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形成既有"分权"又相互"协作"的诉讼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欣 《中国公证》2011,(2):64-64
从事公证工作有七个年头了,每天要面对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不记得接待了多少当事人,也不记得又送走了多少当事人,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老者,也正是在那一天,我学会了用眼睛诠释尊重。  相似文献   

7.
芳菲 《法治纵横》2014,(24):26-27
乌鲁木齐市各大小区单元门口张贴的“驾照收分快速处理违章”的小广告,公安部发布的“史上最严交规”实施已近两年。针对“买分卖分”现象,公安部交管局曾表示,将加大审核力度,核实前来处理违法的驾驶人和违法当事人是否一致,打击非法中介,遏制“买分卖分”现象.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听审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法律科学》2008,26(6):105-112
听审请求权是当事人的一项程序基本权利,听审请求权保障是现代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的宪法理念。在民事诉讼中,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的尊重;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使判决产生正当化的效果,增强人民对裁判的信赖度;为判决的既判力提供根据。听审请求权由陈述权、证明权、到场权、辩论权、意见受尊重权等内容组成。为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我国应当着重做到:民事诉讼法上确立听审原则、加强法官的释明权、进一步公开法官的心证、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机制、改进送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太月 《行政与法》2004,8(6):128-128,F003
本文探讨了不同学说对合同解释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提出合同解释是法官在尊重当事人合意的前提下,对合同文本、合同行为进行解释,力图使欠缺或者矛盾的合同清晰、完整。进而指出合同解释的对象的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12,(11):35-36
6月5日,纠纷双方当事人李亮(化名)和朱明(化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司法局卓刀泉街司法所内平静地签订调解协议书,一起争执长达一个多月的投资经营幼儿园经济纠纷终于尘埃落定,被迫停课多日的蓝剑幼儿园又恢复了正常教学,小朋友们在家长的护送下欢天喜地上学了,全程参与这起纠纷调解的卓刀泉司法所所长巴于清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1.
徐丹 《法制与社会》2013,(33):52-53
律师与委托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冲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面时委托当事人利益、公共利益及律师个人利益三者间的关系处理这一难题,偏向任何一方皆会造成法律上的不公正或委托当事人利益的损害。因此,我国应当在尊重已有的法律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的冲突解决机制,实现我国律师与委托当事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常见劳动争议调解模式有四:指导型调解、分析性调解、评估型调解及转化型调解.前三种的成败有赖于调解员在和解的过程中说服双方达成协议的主导性能力,侧重利益的分割,因而压抑了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的主动性.而转化型调解则要求发挥当事人的作用,即通过协助当事人健全自我认知、体会对方的立场,转变对事件的感知,促成理解,重建共识,化解纠纷.可见,这不仅减少了制度负担,也有更好地尊重当事人意愿,更大程度上修复社会关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处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审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是诉讼实践提出的课题,法律尚无规定,需要在理论上作出回答。处理重合案件要正确把握各类重合案件的基本属性,正确理解当事人诉权和法院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等,同时应对重合案件的审理作类型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在对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民事检察监督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又要全面理解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及限制,并积极找寻民事检察监督的契合点,维护好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事人处分与国家干预是我国民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民事审判活动就是这两者交替运动的过程。能否正确地理解并实施当事人处分与国家干预,不仅关系到能否在民事诉讼中贯彻国家意志,保障社会利益以及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民事纠纷的迅速、合法解决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仅就国家干预与当事人处分的关系谈点浅见。在我国民诉制度中,当事人处分与国家干预并不是以相互排斥、彼此对抗的状态存在,而是在总体上构成了一种和谐结合、协调统一的关系。依存性、同向性和统一性正是这种关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判决是否具有既判力或者属于"终局性判决"是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焦点所在。既判力要求纠纷当事人和其他法院对判决不能再起争执效力以维护法律秩序稳定。香港法院应当尊重中国内地法律文化,将既判力理解为并非绝对不可变更的判决,内地应当完善再审制度,实现两法域之间司法权的尊重与协调。  相似文献   

17.
叶丽 《法制与经济》2008,(10):126-128
仲裁协议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当事人既然合意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就表达了受仲裁约束的愿望。然而,实践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仲裁协议,如何认定其效力,不仅要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还要充分尊重合同解释规则。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12,(3):14-15
如何理解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应理解为,当事人之间依法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行为的约束及限定,也就是说,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执行协议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19.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刘德良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涵义及其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并受法院裁判或调解协议拘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理解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时...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外国法院判决能获承认与执行的条件之一,正当程序意味着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当事人应实质性、充分而积极地参与诉讼程序,与裁判者展开理性的对话从而积极影响裁判结论的形成,使裁判者的裁判权受到来自被裁判者一方的合理约束,这些方面正契合了民事诉讼辩论主义机理,法院裁判范围应受当事人主张的约束,同时强化法官的阐明职责。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应确立辩论主义,完善法官阐明制度,保障当事人实质性参与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使国际司法协助中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得以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