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赋予县域发展新的历史性内涵,即县域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共同富裕、居民幸福.推动县域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县域,需要同时做好“县强、民富、绿色、幸福”四门功课,其中“县强”是县域统筹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幸福的坚强基石.在县域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今,唯有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才能达到“县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如  匡强 《唯实》2013,(3):62-65
民生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幸福是民生的目标和方向。幸福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由此看来,幸福既是和“心”、“意”有关的人们的主观感受,也是人们对“生活”、“境遇”的一种要求。从本质上看,幸福就是人们基于某种价值观和偏好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出的感受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1,(4):62-63
兔年春天,幸福成为最热的词汇:“幸福北京”、“幸福广东”、“幸福重庆”……两会纷纷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列为“十二五”的主要目标。阳春三月,“幸福”接力棒传递到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带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的新期待,带着对“幸福中国”的新谋划汇聚北京,为下一个五年绘制蓝图。您眼中的“幸福中国”什么样子?如何实现?您怎样理解“GDP减速,幸福提速”?  相似文献   

4.
“幸福”这一古老的命题.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并遭遇“幸福陷阱”、“幸福指数”、“幸福政治”等一轮新概念的轰炸。人们如梦方醒般地重新认识与诠释“幸福”.其中奥妙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黄明哲 《党课》2012,(1):103-105
近年来,“幸福指数”急剧升温,不仅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且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为什么在物质财富日趋丰富的当下,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却愈感奢侈?幸福是人类追寻的终极目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作为特殊群体的共产党员,新时期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呢?2012年,本刊专题策划了“讲给党员干部的十二堂幸福课”,为广大共产党员理解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收获幸福、提升幸福、感悟幸福提供一点启发。祝愿广大读者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真正科学的经济学应是合科学伦理判断的经济学.科学伦理即促进人生幸福的伦理.合科学伦理判定的经济学也即促进人生幸福实现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根本主题只能是人生幸福.幸福主题缺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缺陷,也是此经济学不正确性的根本原因.关于幸福实质的不同认识并不妨碍人们在幸福人生必备的基本要素方面达致共识,追求“物质化”的客观标准恰是妨碍人生幸福实现的重要原因,牺牲的意义在于能避免或减少牺牲.所以关于经济学落实幸福主题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均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春节买回几张色彩斑斓、笔力遒劲的“福”字斗方,倒贴门面。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期盼。期盼全家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幸临福至。   “福到了”,是人生的不懈追求,也是相互间的美好祝愿。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期盼是一致的,但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却因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而大相径庭。   有人以发财为幸福,有人以升迁为幸福,有人以吃喝享受为幸福,有人以声色犬马,纵情玩乐为幸福,有人以出国留洋为幸福,如此对幸福的理解和感知,难避偏颇与曲解之嫌。   古贤人对幸福却自有其圣洁高明的见解,曾曰:“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  相似文献   

8.
黄明哲 《党课》2012,(15):100-102
在哈佛大学主讲“幸福课”的讲师本·沙哈尔说,“成功就是幸福”是许多人错误的认识,是“幸福的假象”。获取幸福需要智慧。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他用教学实践证明: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当我们重视学习时,也增加了获取幸福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指引并帮助我们走向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有丰富的内涵,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和平与发展的统一,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结合对中国梦多元化表达方式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梦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争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以此作为发展规划制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将幸福指数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标;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是对以单纯追求GDP为标志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发展模式的修正、完善与发展,也是人的价值与地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1.
雷锋的“傻子”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都取决于雷锋“傻子”精神所依仗的大智慧.之所以这样,人民才赞扬雷锋的“傻子”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需要雷锋的“傻子”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才呼唤雷锋的“傻子”精神.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以此作为发展规划制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将幸福指数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标;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是对以单纯追求GDP为标志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发展模式的修正、完善与发展,也是人的价值与地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相似文献   

14.
吴乐 《实践》2021,(2):44-46
幸福是什么?在脱贫户的眼中,幸福是“两不愁三保障”,是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是实现乡村振兴、共赴康庄大道。当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响起,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念好“精准经”,拿出“绣花功”,打出“特色招”,建立完善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15.
“你幸福吗?”“我姓福。”“你为什么幸福呢?”“因为我爸姓福。”“为什么你爸幸福你就幸福呢?”“因为我是我爸亲生的……”这条在微博上流传甚广的段子,源自一家媒体近期播出的调查节目。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被记者问到“你幸福吗”时,回答说“我姓曾”。这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火速在网络走红,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答复”,随之引出了更多的“神一样的”评论和段子。  相似文献   

16.
向上的力量     
《学习导报》2011,(12):19-19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获得幸福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理解和说法,也会有一千样感受和感悟。有人曾用"方程式"来趣说:幸福=个性+需要+生存状况,这是科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是经济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感恩+知足,这是社会学家的“方程式”。各种各样的“方程式”,也许还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5,(10)
心理学家们对“主观幸福”的研究提出了新发现:幸福不分性 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哈利· 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他提出感受 幸福的九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最近,众多媒体热议建设“幸福广东”的问题,注意力多偏于讨论个人的幸福感。其实,依我浅见,建设“幸福广东”应该是建设整个广东社会的幸福,并非是某一部分人或某个别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相似文献   

20.
白维国 《新湘评论》2010,(11):32-33
武冈是欠发达地区,我们全力打造“幸福武冈”、“富庶武冈”、“平安武冈”、“活力武冈”,实现富民强市和科学跨越发展。 以民生为本,打造“幸福武冈”。把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最高执政目标,致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充分尊重民意。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开通民情热线,公布各级干部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建立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