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赐林 《理论月刊》2007,(9):122-124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追求爱情者的悲剧、贤妻良母的悲剧和反抗男权者的悲剧等三种妇女生活悲剧,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追求婚烟自主、追求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给予肯定和赞扬,表现了作者的进步妇女观和关注妇女命运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李亚娟 《理论月刊》2004,(11):119-120
明清传奇《长生殿》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部夫妻爱情悲剧,是荒凉的夫妻爱情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其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几乎变态的弱者,是和命运及自己心里的阴暗战败了的悲剧性的弱者。最初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黄金,结果却用那黄金把自己锁住了,锁在了一个畸形的圈子里。对爱情、对金钱的欲望折磨了她一生和她一家。  相似文献   

4.
洪桦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1):116-119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去探索苗族爱情叙事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揭示出苗族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莉 《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16-118
从美学角度对尤金.奥尼尔悲剧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奥尼尔的悲剧创作取得了较高成就。一是作为悲剧主体的各类悲剧人物对生存权利、独立自由要求的张扬,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渴求,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对自我实现的超越,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二是悲剧主体对社会现状的否定、对家庭束缚的突破、对伦理规范和宗教信仰的悖反、对国家法令的违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悲剧主体的意志、情欲以及在抗争或超越中显现出来的情感力度是强大的、不可阻挡的,主体在悲剧性超越中所迸发的激情具有动人心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国的芭蕾舞台上挂起红灯笼,导演张艺谋大胆地对古典芭蕾舞剧进行了中国式探索,极具形式感的灯笼以及融入剧情的京剧表演,让观众再次体验了张艺谋善于借鉴和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功力,”这是一个电影导演给舞台带来的新东西。 舞剧讲述的是20世纪上半叶一个年轻女子的爱情悲剧。她有了青梅竹马的爱人,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被迫做了老爷的三姨太。婚后她与情人相遇并  相似文献   

7.
刘翠霞 《两岸关系》2008,(11):66-67
回眸:台湾电影的绚丽与滑落 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陆和香港电影相比,台湾本土电影起步较晚,但不管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台语片、武侠片,还是60、70年代的乡土写实片、爱情文艺片,80年代的新电影,台湾电影在艺术造诣、市场开拓方面都曾经有过不俗的表现,为中国电影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8.
脆弱的爱情     
满大街上都在声嘶力竭地传唱着爱情的流行歌曲;满电视里都在轮番上演着爱情的肥皂剧;满书摊堆里都在推销着爱情的流行小说;电影更是不甘落后,先是《廊桥遗梦》,后有《泰坦尼克号》,演的同样是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在这二十世纪末尾的几年,爱情像是咖啡伴侣一样,  相似文献   

9.
彭红卫 《理论月刊》2004,(7):131-133
马致远的《汉宫秋》以汉元帝的命运悲剧为中心,依托孤雁意象,演绎了元代知识分子乃至古代知识分子在进与退、出与处、归与不归的途中进退失据,无法驾驭自己生命之舟,注定漂泊无依的宿命。作为抒情性文本,社会悲剧构成了它的表层意蕴,它以民族意识,社会批判,爱情悲剧为中心,显示了作品的客观意义。而命运悲剧构成了它的深层意蕴,显示了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搭错车     
少女爱上了劳改犯,用泪水和爱心铺就了探监之路。她甚至不顾父母百般劝阻,毅然和他生活在一起。然而,搭错车的爱情结果必然是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1.
赖志明 《理论月刊》2004,(3):112-116
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是“理”与情的冲突,即所谓“天理”与人欲的冲突。这些可爱、可怜、可亲、可敬的寡妇,虽然难于抗拒自己的悲剧命运,但时代光亮始终照耀着她们的心灵,希望之火不灭,人生追求长存。  相似文献   

12.
片片情浓     
喜欢看电影,尤其喜欢看爱情电影。电影可以借来调整心情,爱情电影则可能挽救将逝的缘分,也会开启心底里挥不去、不敢理的回忆。记得《心动》里,张艾嘉拥有一个古香古色的盒子,那是她20年前的初恋情人送给她的礼物。打开,一叠关于天空的照片无声地躺在里面,照片的背后是他的字“这是我想你的时候”——这是每每他躺在天台上想她的时候拍的……这便是爱情。  相似文献   

13.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同名自传体小说的主人公,他凭着强健的体魄,敏锐的智慧,坚韧的毅力,试图通过顽强的个人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超人梦、爱情梦、文学梦和成功梦。但现实和梦想的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这些美好梦想的一一幻灭,马丁也因此投海自尽。马丁因梦而生、因梦而亡,他的悲剧是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4.
《苔丝》和《边城》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是苔丝,《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翠翠,她们都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在两部作品中,苔丝和翠翠都是作家寄托理想的人物,都是美与爱的化身,都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美、淳朴的人性美和凄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5.
不能只为了自己的爱,而将别人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恋爱行为应当是自觉的,思想是健康的,对自己对社会负责,这样就不会演绎爱情的悲剧了。——题记  相似文献   

16.
2月,是爱情隆重上映的日子,让我们走进电影的世界, 影片推荐/阳光满天一起品味爱情,倾听爱的真谛!《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  相似文献   

17.
爱情叙事是整个中国电影的现代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考察中国电影史,爱情叙事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1956年出品的《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不仅在其爱情叙事上有自己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在其历史性上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这是一个有可能产生相当辉煌但是却并没有到达相当高度的历史时代,一个充满着希望但是最终却是充满着遗憾的时代。在其现实性上,对于当前的红色经典的改编,更应该有其独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茜 《求索》2014,(3):135-139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具有反战和爱情双重主题的小说。亨利和凯瑟琳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战争的丑陋和对爱情理想的摧残。面对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无法逆转的命运,人们应该克服恐惧和焦虑,以“弗兰克式”的态度直面困境,挖掘生存的意义,完成生命所赋予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魏颖 《求索》2005,(12):172-173,203
《韦护》中自由间接引语、双重视角、镜子-本文的存在使文本的叙事结构产生了裂缝,并在裂缝中透露出歧义丛生的叙述声音,丰富了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宋义霞 《求索》2012,(8):160-161,153
贾平凹近年力作《古炉》,以亲历者的感受,用一个小孩子的经历,通过陕南闭塞落后以烧瓷为生的小山村,巧妙深刻地展示了"文化革命"独特不堪回首的历史。作者从环境悲剧、爱情悲剧和人格悲剧的三重审美视角揭示动乱的社会根源,艺术地表现了动乱中的文化失落与人性扭曲的阵痛,让人痛苦中震撼惋惜,让人反思中惊醒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