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素昭 《求索》2014,(10):166-170
学术界往往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研究《史记》,但《史记》的服饰描写也极具特色。《史记》人物着装体现身份等级;《史记》服饰色彩彰显尊卑贵贱;《史记》服饰体现了"中和之美"。因此,《史记》的服饰描写深合儒家学说的核心"礼","以衣现礼"概括了《史记》服饰描写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在这部伟大著作中,司马迁就如何提炼历史题材,如何塑造历史人物的鲜明形象,提出了一系列美学原则。本文试图以《史记》为主要对象,对司马迁的美学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杰舜先生主编的《汉民族史记》九卷本于2019年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好评如潮.该套著作不仅在叙事取向上彻底摆脱了近代通史的叙事范式,采取了《史记》式的叙事结构,突破王朝述史的框架.可贵的是,《汉民族史记》证实了"五帝是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观点,把汉民族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献给全球华人的巨著《汉民族史记》九卷本是汉民族研究的又一座高峰,通过这套巨著,我们可看汉民族上下6000多年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连绵不断的历史以及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海外移民史.  相似文献   

4.
陈金霞 《人民论坛》2014,(2):175-177
黄老学是战国中期至汉文景时期兴盛的重要学说,司马迁及其所著《史记》对黄老学的贡献极大.在《史记》之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黄、老合称,更没有黄老学的名称,《史记》为黄老学命名,通过为黄老人物立传而记载了黄老学发展史,通过记述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诠释黄老若干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黄老学的若干理论.  相似文献   

5.
黄老学是战国中期至汉文景时期兴盛的重要学说,司马迁及其所著《史记》对黄老学的贡献极大。在《史记》之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黄、老合称,更没有黄老学的名称,《史记》为黄老学命名,通过为黄老人物立传而记载了黄老学发展史,通过记述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诠释黄老若干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黄老学的若干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早期历史叙事中的叙事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至西汉是我国古代史学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足以构成史学发展阶段性的著述有《春秋》、《左传》和《史记》。《春秋》处在中国史学的草创阶段,其叙事极其简略;《左传》处于历史叙事的成熟阶段;《史记》处于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辉煌顶峰,代表了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最高成就。三部历史叙事文本的叙事者处于不同的位置,《春秋》的叙事者出现在本文的叙述层,《左传》的叙事者出现在本文的故事层,《史记》的叙事者以明确的身份“太史公”出现在交流层。  相似文献   

7.
《史记》所记述的历史,从表面来看似乎纷繁复杂,实际上它不但体例井然,而且其繁复的内容也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历史的主体,即《史记》所记述的变动不居的人与事;历史的主线,即人与事所构成的贯通古今的历史进程;历史发展变化的主因,即古今人事之中所蕴涵着的理与常。历史的主体、主线与主因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史记》所述历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时喜欢书籍,由小人书,连环画开始,边读边藏,到参加工作那年搬家时,生活用品倒没有多少,我视如命根根的那两大木箱藏书,引得上下左右议论纷纷,咂舌咂嘴。经过近10年的苦心经营,我终于为自己营造起一间书屋:10平方米的卧室,三面环墙立着五层墨绿色的木质书架,按不同类别堆码着2000余册书籍。我的藏书以国内外文学名著为首。木架的正中,放着一套精装的《史记》。提到收藏《史记》,还有一段趣事呢。我对《史记》的神往,始于70年代,当时有一部记录片: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泽东主席送给这位美国总统一套《史记》,影片解说词中称《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历史著作。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的一个特写的近景,"史记"二字占据了整个画面,《史记》从此也深深刻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9.
《循吏传》是中国“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种,自《史记》始到《明史》以至《清史稿》大多有之,集中为“循吏”立传。所谓“循吏”,《史记·循吏列传》司马贞《索隐》:“谓本法循理之吏也。”《汉书·循吏传》颜师古注云:“循,顺也,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由此看来,“循吏”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官吏中那些奉职守法、依理办事的人。笔者读了诸史(中华书局校点本)《循吏传》,深感这是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循吏”自身,的确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今略陈管见,以企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0.
朱光宝 《求索》2005,(9):143-146
本文认为《史记》作为历史著作而具有重大文学价值的原因在于其价值取向的正义性、远大性和主题思想的崇高性、深刻性;还在于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内心的冲撞性;更在于司马迁写出了历史人物丰富的情感活动、隐秘的情绪心理世界以及其中的矛盾,从而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生活”。  相似文献   

11.
《史记》的坎坷经历康仙舟《史记》人所共知一,它是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获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大初四年,共计3000在历史风云,分本纪、世家、外传、书、表五种体裁,是我国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司...  相似文献   

12.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巨大。最早把《史记》与某部小说联系起来的是明代的李开先。他拿来与《史记》相提并论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水浒》。李氏在《词谑》一书中说:“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岗谓:《水浒传》委屈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此后,明人袁宏道、天都外臣、李贽、叶昼,清人金圣叹、樵余等又相继发表了相同的意见,对我们研究《水浒》与《史记》之间的继承关系,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史记》对《水浒》在艺术方面的影响,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陈昆满 《世纪行》2007,(10):14-17
《史记》中有多处记述,对楚人重然诺的诚信品格作了定论。楚人重然诺的诚信品格,一是体现在对祖国的忠诚上,二是体现在职业道德上,三是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四是体现在对已的执着自信上。楚人这种诚信品格的成因主要是:环境决定、文化影响、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14.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也是司马迁著《史记》以"究天人之际"思想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对考察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天官书》文字古奥,专业性强,号称"天书",今人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对历代《天官书》天文学和星占学方面的研究情况予以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不朽价值,同时也来自于历代读者的阅读与消费、传播与研究。"史记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过程。20世纪以来,国内的《史记》研究,由"史料学"向"史记学"发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向多样化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史记》研究也向集体协作发展,并与现实结合,逐步走向世界。这些新成就的不断出现,正是《史记》经典著作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高萍 《求索》2013,(12):138-140
历代论家对《史记》附传未能予以足够重视,然附传是《史记》人物传记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为历史人物立传的最大化需求,也实现了通变和立名的著述目的;从结构意义讲,附传具有对比、反讽、衬托、重复等功能,充分体现了司马迁的史识与史笔。  相似文献   

17.
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不朽价值,同时也来自于历代读者的阅读与消费、传播与研究。“史记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过程。20世纪以来,国内的《史记》研究,由“史料学”向“史记学”发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向多样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史记》研究也向集体协作发展,并与现实结合,逐步走向世界。这些新成就的不断出现,正是《史记》经典著作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张魁星 《乡音》2015,(1):43-44
如果把司马迁的扛鼎巨著《史记》比作浩瀚的文化海洋,那么李保平先生的新作《大写的智慧——品味太史公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写的智慧》)就是作者畅游其中辛勤采集的智慧之贝。千百年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司马迁通过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皆对后世产生了广  相似文献   

19.
当代《史记》研究十大论著评介张大可李家发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史记》研究成为专门学问,称“史记学”。《史记》全本在朝鲜、日本已流传一千四、五百年,并成为日本的传统学术研究。1949年后,中国的“史记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秉承《史记》的体例传统,以本纪、志、表、列传来记载丰富多彩的唐朝历史,通过对《新唐书》体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在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历史学家们通过文本书写,既展现了唐朝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又有重点地展现了唐朝历史发展中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