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读者答疑     
“借钱还钱期限两年”有依据吗? 2004年5月8日,我朋友因做生意急需钱,从李某处借了20万元,当时打了一张欠条,内容大概是我朋友向李某借款20万元,下面是署名和日期。我朋友至今未向李某偿还欠款,碍于朋友情面,李某也没有及时向我朋友索要。2006年8月9日,李某与我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某提起要我朋友还20万元的事,并希望我朋友在一个月之内偿还。不料我朋友却说:“我问过律师了,这张借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了诉讼时效了,你没有权利要我还钱了。”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2.
读者答疑     
借钱还钱期限两年有依据吗?编辑同志:2004年5月8日,我朋友因做生意急需钱,从李某处借了20万元,当时打了一张欠条,内容大概是我朋友向李某借款20万元,下面是署名和日期。我朋友至今未向李巢偿还欠款,碍于朋友情面,李某也没有及时向我朋友索要。2006年8月9日,李某与我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某提起要我朋友还20万元的事,并希望我朋友在一个月之内偿还。不料我朋友却说:我问过律师了,这张借  相似文献   

3.
王山 《特区法坛》2007,(5):35-35
【案情】张某与李某是多年的邻居,也是好朋友,两个人平时关系比较密切。2006年6月,张某凭2张金额各为1万元、2万元,落款人为李某的欠条(以下简称欠条1、欠条2),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偿还欠款。对于欠条1,李某称已还清,对于欠条2。李某称欠条2不是自己所写,指责张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对此,李某均未能提供任何证据,张某也予以否认。法官提出对欠条进行笔迹鉴定。但张某和李某都认为应当由对方申请鉴定和预交鉴定费用。由于双方互相推诿,鉴定无法进行。本案的举证责任该如何分配呢?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之提出刘男、刘女原系夫妻,双方于2005年9月13日在民政局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书中载明了刘男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第三者同居的事实。2005年9月26日,刘男为刘女出具一欠条,内容为:今欠刘女5万元整,订于2006年12月份还清。欠款人:刘男。后刘男未依据欠条履行,刘女遂持欠条起诉至法院,要求刘男依欠条给付5万元欠款。而刘男则称自己不欠刘女钱,当时是因刘女扣押户口本,其为迁移户口不得已才写的欠条。  相似文献   

5.
虚假报案行为是否属于诬告陷害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情]因发生经济纠纷,赵某委托张某向王某追还60000元定金。某日,张某看到李某驾驶着王某的一辆北京现代越野车,在行驶至某交叉口时车停了下来。张某顺势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要求还钱,并且拔掉了车钥匙,无奈之下,王某、李某下车离开。  相似文献   

6.
被告人张某系搞批发生意的个体工商户,1999年12月,经朋友担保,他向李某借款2万元,约定月息为4%,借款期限为8个月。今年3月25日晚,张某来到李某家,谎称还钱,要李某看看借条上的利息是多少。李某拿出借条给张某查看,张某在拿到借条后随即拨出携带尖刀,威胁说:“你要过来,就别想活。”李某只得让张某逃走。张某抢得借条后,即将其销毁。对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抢夺的借条只是一种债权凭证,本身不属于财物。而抢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并不一定能…  相似文献   

7.
1998年,张某(男)经吕某介绍与李某(女)相识并建立婚约关系,双方在婚约订立后的恋爱过程中互有财物往来,后张某与李某因故解除婚约关系。同年12月3日,张某、吕某与李某及其姑丈席某各方在席某家中就张某与李某恋爱过程中的财务往来问题进行协商结算。在协商过程中,李某同意退给张某部分现金。在交付其中部分后,李某尚欠1500元未付给张某。经协商,该1500元由李某付给吕某,再由吕某付给张某。为此,吕某给张某出具了欠款条,李某也委托其姑丈席某给吕某出具了欠条。因李某及吕某皆未履行欠款条内容,张某以吕某为被告诉至法院,请求吕某给  相似文献   

8.
袁霞 《人民调解》2012,(12):38-39
2009年开始,江苏省昆山市王某在李某的介绍下向张某购买大闸蟹,但蟹款始终没有结清,至2011年8月20日,王某结欠张某大闸蟹款共计12万元人民币。经张某多次催讨。王某于2011年8月20日写下一张欠条:“王某结欠张某蟹款共计人民币12万元。  相似文献   

9.
日前,舒城县公安局干汊河派出所接到干汊镇迎新村单身老人李某报案称2000元失窃,该所立即组织警力展开侦查,查获作案人系单身老人的邻居、年仅17岁少年张某。经审讯,张某承认自己偷李某2000元钱,是为了打“老虎机”赌钱用,随后张某被刑拘。原来少年张某迷上一种叫打“老虎机”的赌博游戏,嗜赌成瘾,起初是乘家中大人不注意偷拿点自家钱去打“老虎机”。谁知坑人的“老虎机”总是“喂不饱”,钱进去多出来少,加之家中大人已盯牢“荷包”,少年只好把手伸向左邻右舍家行窃,靠偷来的钱物维持赌资。今年7月6日,张某乘邻居单身老人李某不在家,撬开李…  相似文献   

10.
广西自治区永福县桃城乡有一老太太李某,今年已有84岁高龄,本该安享清福了。2月5日,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踮着一双小脚步行了10多里山路来到了县直言律师事务所,哭诉着要状告她那不孝的儿子张某。 1998年,老人李某唯一的儿子张某要建房,老人便将自己多年的积蓄3500元借给了儿子。去年10月,老人因患眼病,要儿子还钱医治。没想到儿子不但不给钱,反而将老人从新建房中赶了出来,叫嚷着说还钱可以,从今以后你李某的生养死葬我概不负责。争吵中竟把老人狠狠地推倒在地,造成老人右腿严重骨折,用去医疗费500元。老人…  相似文献   

11.
犯罪嫌疑人赵某,女,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市分公司(国营)业务员。李某,男,某市宝山实业商贸公司(个体)经理,与赵某是夫妻关系。1995年9月的一天,李某得知赵某有一笔公款需要存入银行,便要求赵某将钱存入其朋友张某所在的某农业银行,为张某揽储,赵某表示同意,并当即将14万元现金交给李某,李某随即携带现金前往张某处,由张帮忙,将钱存入银行后,李某以该存单(活期)抵押贷款12万元。之后,李某将抵押贷款的情况告诉了赵某,赵未提出异议,但要求将存单拿回交公司做帐。第二天,李某便通过张某找关系将存单借出后交给赵某,并…  相似文献   

12.
张某曾向王某借款。法院于1993年3月4日调解张某归还王某人民币2.5万元,限于3个月内付清。张某为逃避债务于1993年4月8日与其妻李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夫妻共同财产平分。张某应得的份额赠予李某,所欠债务均由张某承担。张某因无力偿还,遂在履行期满后外出不归。王某为主张债权以张某与李某曾是夫妻关系为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李某的财产以偿还债务。在查处过程中,对此案有以下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应根据民诉法第108条规定裁定不予受理。李某不是王某诉张某借款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与王某无债权债务关系。无…  相似文献   

13.
正[基本案情]张某、李某原系夫妻关系,2009年8月13日,二人在临沭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离婚。2006年4月26日,张某向卢某出具借条一份,借条载明:今收到卢某现金贰佰万元整(期限2006年4月26日至2006年5月2日),张某。同年5月25日,张某又向卢某出具借条一份,借条载明:今借到卢某现金贰佰万元整,张某。2010年5月26日,卢某以张某、李某为被告诉至临沭县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肆佰万元及利息。临沭县人民法院将应诉通知书、起诉或反诉状副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案情王某因赌博被邻居李某告发,公安机关当场将王某抓获,后王某因赌博被拘留15天,罚款6000元。王某从拘留所出来后,得知是因为李某告发后,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一天,王某纠集他人闯入李某的住房,对李某一阵拳打脚踢后,让李某赔偿自己所遭受的罚款与拘留期间的误工损失,共计8000元。李某称自己没钱,王某等又对李某拳打脚踢,并在李某家中翻箱倒柜寻找钱财未果后,让李某打一欠条,欠条内容为:今欠王某人民币8000元.  相似文献   

15.
[案情]王某答应帮助解决同村张某(刚刑满释放)之子的3000元学费.王某之妻李某当即表示反对并与王某发生口角.张某认为王某之妻李某是指桑骂槐,遂与李某发生争吵,暴打李某一顿后扬言如不赔偿精神损失费用,要继续对李某实施报复.  相似文献   

16.
刘崇 《中国公证》2014,(12):49-50
正当事人张甲、张乙到公证处申请办理其生父张某遗留的一处房产的继承权公证。经查,张某与李某于1970年结婚,二人生有张甲、张乙两个子女,后二人因感情不和于1993年7月离婚。张某于1994年6月与王某再婚。王某与其前夫生有一子郭某,时年14岁,在张某与王某结婚后随生母王某、继父张某共同生活。1999年7月张某与王某离婚,离婚后张某一直未再婚,单独生活至2013年病故。  相似文献   

17.
一、实情李某与原告王某于1978年结婚,1981年共同建造大小房屋5间,1989年,王某作为房产主领取了市政府房产机关核发的《私有房屋所有权证》。1993年11月6日,被告张某提出想购买李某5间房屋,李某同意。隔日,李某与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李某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王某的名字。12月14日,王某、李某将该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当着他人的面交给张某,随后张某将购房款24000元交给李某。然后,李某又将购房款交给王某。1995年,李某、王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双方各分得一半购房款。1998年6月,王某以其末在“…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施璟 《江淮法治》2010,(18):31-31
2(110年5月的一天,李某来到宁国法院起诉与丈夫离婚、办案人员了解到李某因与夫家关系紧张影响到夫妻感情,并患上了抑郁症。其子就读于重点高中,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并且并不知道父母打算离婚这一事实。此时距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到父母此时打离婚官司对孩子可能带来恶劣的影响,工作人员花了两个多小时做李某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叶戈胜 《法治研究》2006,(10):70-71
一、受虐杀夫案引发的法律思考2005年北京市发生一起弱妇锤杀前夫案。53岁的李某与丈夫张某离婚后,因两人仅有一套住房,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判决双方各分得住房中的一间房屋。李某却因此长期忍受前夫的骚扰,派出所出警20余次都不能解决问题。2004年1月20日凌晨,张某突然持铁锤猛砸熟睡中的李某外甥孟某,并将其砸伤。听到孟某的呼救后,李某和姐姐冲出来与张某搏斗,并夺下铁锤。后张某又抓起打火机,欲点燃屋内的汽油,结果被李某姐妹俩按倒在地。李某姐妹俩后用铁锤将张某打伤。在姐姐送孟某去医院治疗后,李某害怕力气比自己大的张某起来反击,加上长期受张某骚扰,一气之下持铁锤将张某砸死。  相似文献   

20.
[案情]李某想垄断本地的长途货物运输,但本地的畅通快运公司却与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李某多次找到该公司老板张某,提出要参股,被张某拒绝。2001年2月3日,李某突然带人来到快运公司,将张某从办公室挟持到一间车库内进行毒打,并强令张某在股权转让合同上签字。张某无奈.只好签字同意将畅通快运公司50%的股份以10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李某。自2001年3月起.李某每月都来找张某收利润,到2002年4月,李某收取“利润”共计35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