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松柏  胡晓登 《求实》2006,(Z3):259-260
一、新时期的西部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古老但永远新颖的人类现象。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剧变,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重组,利益格局重构和利益意识唤醒,社会价值取向多,观念分野,社会道德标准漂移和约束力降低,导致与社会巨变相适应的社会心态浮躁和冲动倾向等现状的凸现。因此,社会转型期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特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小辞典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同法律相比,道德是一种软约束。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小辞典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研究党引领社会道德实践的历程,探索不同历史时期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阶段性经验与特征,找出规律性启示性的经验,对于现实的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适用于一切时代的道德是没有的,同时,“道德是人们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要求的反映,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①代表着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并以消除剥削和压迫为目标,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和政党,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强调着“联合”的意义和力量,强调真理、正义…  相似文献   

4.
陈筱倩 《世纪桥》2011,(21):51-52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它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规范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同时它也凝结了所处时代的执政者(或阶级)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也会有所改变,但不管在哪个时代,其当时的道德要求都是高于当时的现实存在的,就如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一样,道德就是一种"希望"式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可以到达的驿站,又必将是被驶过的港湾。本文通过对道德的历史发展规律的追寻,觅得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致性的现实,从而对道德的这种"希望"性展开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康德与马克思的道德思想截然不同,虽然两者都明确地将人作为道德的主体,并围绕着人来进行道德体系建构,但由于二者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导致他们的道德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在先验哲学中,康德将人看作是同时生活在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二元的有限存在物,并为人的认识能力规定了界限。因此,康德将道德律作为一条绝对命令而颁布给人,将道德标准作为先天的知识而赋予人。与此不同,马克思从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出发,从人的活动中、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中考察道德的产生、存在和变化,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伪善,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的本质,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的道德样态,实现了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作为目的论者,承认历史决定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确定不移的客观规律性,新社会的产生与旧社会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从来就不具有普适性,它是阶级的产物。由此,有些人把马克思称之为非道德主义者。事实上,马克思并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者。马克思不是从内在的、评价性的方面抽象地理解道德,而是从外在的、社会学的观点来思考道德。马克思力求从经济发展的全部事实与规律上来阐明道德的内在本质。因此,马克思是道德社会学的开创性人物,他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人的解放的高度来审视道德,而不是仅仅从理性上作出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有关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著作来看,他考察了人类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氏族时代上层建筑的起源及其最初形式,原始社会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发生阶级分化时代的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及其演化,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及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的上层建筑形式,还总结了巴黎公社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上层建筑的一些具体形式。在马克思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处在伴随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延续过程之中,它的内在结构及各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它的具体形式、性质和职能都历史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8.
《求实》1980,(Z2)
29、为什么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 历史阶段相联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几百万年,而阶级存在至今不过数千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迟早要归于消灭。马克思研究了这一  相似文献   

9.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划时代的哲学家,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的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的历史,人们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才会有精神生活。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则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人们以何种方式生活,不但归根到底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而且直接受到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支配。因此,生活方式既能体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生产方式不同,社会形态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初期的蒙昧、野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具有愚昧、野蛮的特征。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空前的进步,人类逐渐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虽然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单纯具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还不足以说明生活方式的先进和优越,还不能表明生活方式已达到了最高类型,只有当社会既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同时又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整个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理论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现阶段的道德或者具体说道德建设,首先应该明确这样三个问题:(一)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出发点,那就是从当前经济基础的特点出发,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分配领域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决定了我国现阶段道德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不赞成抽象而空洞地谈论公平以及抽象地将公平作为未来新社会的组织原则,他认为"永恒公平"只是一种主观臆想,应当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中谈论公平.从本质上讲,公平观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道德反映,公平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实现公平的手段是消灭阶级.  相似文献   

13.
进步的道德意识取代落后、腐朽的道德意识,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道德意识的进步、发展树立了新的丰碑。进步的道德意识内容丰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和价值,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是,把它作为资源来进行认识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导。从资源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进步的道德意识,对于人们增强进步的道德意识观念、科学开发和利用进步的道德意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伦理科学,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步的道德意识是存在的 进步的道德意识是人类整体意识的组成部份。自从人类社会产生起,进步的道德意识就产生了,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1.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进步道德意识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道德意识也不例外。由于人们生活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条件、经济、政治地位、生活方式、教育程度、素质高低的不同,从而使人类分化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社会。之所以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依次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就是这个道理。在多样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道德与个人利益具有密不可分性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的。在有阶级的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借以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靠内在修养,二是靠外在培育,两者缺一不可。利益是指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的好处。个人利益是一个客观存在,但…  相似文献   

15.
张娓军 《新湘评论》2010,(11):63-63
恩格斯在此从道德的历史与逻辑的发展上批判了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论,深刻论述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恩格斯认为道德并非像杜林所说的那样,它不是从来就有、永恒不变的,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各阶级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凌驾于一切民族和时代之上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没有的,且“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类历史上,专政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什么是阶级?说白了就是以经济地位为核心的社会地位划分出的一伙一伙的人。在当下的中国,有人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有人则不愿意。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是出于自己所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考虑。比如搞"宪政改革"的那些人,他们是不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的,而只是讲什么"公民社会"、"公共知识分子"之类,因为承认了阶级,就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样三问五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是。唯物史观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正是在这一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发展到21世纪,随着世界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  相似文献   

18.
孟来君  杨世樟 《唯实》2001,(12):78-80
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原始社会产生以来 ,道德就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有序。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道德的社会调控职能及其对社会的稳定作用 ,显得越来越重要 ,道德具有为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独特功能。一、道德具有理想性强和现实性、理想性统一的特点道德是为实现现阶段的任务和为未来发展阶段作准备的 ,它不仅为现实任务的完成提供思想精神条件 ,而且对未来任务的完成 ,对历史的前进运动都有指导意义。正因为道德有理想性、超前性 ,它才能成为激励人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  “文化”一词在当今世界使用的频率很高,对它的概念界定大约有 200多种不同的说法。按照《辞海》的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机构。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   文化的存在具有多样性。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历史阶段也有与特定民族、地域、阶级、阶层、行业相联系的不同文化。每一种具体的文化存在都以自己的基本特性建构着自己的文化内容,“书写”着自己的文化史,铺筑着自身的文化发展之路。历史因此而…  相似文献   

20.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道德素质和水平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