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淦 《创造》2001,(9):43-43
昆明滇池明珠的海埂,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公园,有国家体委训练基地,还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历史博物馆,现在又多出了一个以收藏民间古玩、历史文化、文物著称的场所,她就是全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翰荣轩文化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双向建构: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思考段跃庆经济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内在联系。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必然震荡着某一特定的文化体系,并要求它做出与之...  相似文献   

3.
<正>深入挖掘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个胡同的历史,以雕塑、牌匾、碑刻等多种形式展示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和公园里,让历史活起来,走进市民生活,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博物馆。街巷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街巷文化"是广大市民的身边文化,一座雕塑、一堵城墙、一块老碑、一条旧牌、一个街道名、一张旧地图,就像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静静地开放着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4.
收藏趣谈     
随着人们口味的攀升,收藏这一文化现象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热络景象。 创办个人博物馆 个人在京城拥有博物馆,意味着这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收藏极有历史价值,且无人可比,收藏的丰富性至少要到一定规模,而且要拥有一定的收藏场地。去年,《北京日报》上公布了京城第一批个人博物馆居然有6座,分属于京城6个人。个人博物馆的出现,表明了京城收藏文化已发展到一定层次,且有一个飞跃发展的趋势。在北京京通高速公路旁,有一片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有三:一是收藏,二是研究,三是展示。这三大功能的基础是收藏,即有一定数量的藏品,否则不能谓之“博物馆”。然而,任何博物馆都不可能把从古至今的各类文物收藏殆尽。因之,每个博物馆需有它的长项和特色,才能得到各界的认可,成为某一历史文化与实物相结合的社会课堂。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间收藏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保存历史文物、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民间收藏被文人墨客、贵族士大夫所把持,成了他们特有的专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收藏才真正走向民间,走进寻常百姓家,民间收藏才从文人雅士的消遣娱乐转向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民间收藏才真正发挥了其审美、研究、教育的多重功能。本文试图从民间收藏与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变迁以及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来论述大力发展民间收藏的深层意义。民间收藏与博物馆 一般说来,博物馆的要素有三:即藏品、对藏品进行研究和对公…  相似文献   

7.
张美玲 《前沿》2012,(12):52-53
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全体,在某一具体历史条件下,其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一命题及由命题所构成的论证的形成,背后都有一个历史文化的支撑,因而对其的评价必须考虑到论证主体的文化隶属关系。本文通过对"杀盗非杀人"这一命题进行逻辑文化分析例证了上述观点,从而揭示了逻辑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8.
袁家方 《北京观察》2006,(12):44-47
每个城市都有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这些商业街区不单是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代表,还典型、深刻地反映着其城市的历史发展,反映着人们生活方式--一种最富历史穿透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胡颖 《小康》2005,(11):75-76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历史上每一个昌明的时期,既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陶瓷器、玉石器、漆器、青铜器、古籍善本、家具、书画、邮票和一些民俗工艺品都是现代人的收藏范围。作为收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  相似文献   

10.
收藏,究其本义是收集、保存自然遗存或人类历史创造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鉴赏的活动过程。如今爱好收藏的人士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收藏活动有利于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益于社会文化事业、精神文明的进步。结合本人十年业余收藏的体会,我把收藏的意义和益处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深化与佐证学科研究,是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人类获取自然与人文历史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文字媒体间接获取,另一个是通过亲身观察、研究自然与人文遗存物直接获…  相似文献   

11.
昆明滇池明珠的海埂,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公园,有国家体委训练基地,还有云南民族村,云以收藏民间古玩、历史文化、文物著称的场所,她就是全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翰荣轩文化艺术博物馆。私人收藏之多,堪称中国之最被誉为云南最大的民间珍宝馆和全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翰荣轩文化艺术博物馆,占地40余亩,投资数千万元,于1999年4月建成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馆内设6个展厅,收藏展示馆长罗焕新先生集两代人数十年的珍藏,其藏品包括云南历代名人书画,云南青花瓷器,少数民族服饰,建水紫砂陶,以幻龙为代表的古…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燃烧不息的窑火,烧出了一个光彩夺目的陶瓷王国。瓷都景德镇丰富的陶瓷历史遗迹、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术和瓷味十足的地方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旅游文化。您来景德镇,有几个地方不可不到。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在景德镇陶瓷馆内共收藏了不同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一万八千多件,有自五代以来的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普洱     
梁荔 《创造》2007,(4):78-91
一个有着持续发展潜力并不持续不断发散发着吸引力的地方,必定有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位于古代普洱区域中心地区的普洱市,正是因为"普洱文化"的积淀和喷发,有了今天的蒸蒸日上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来到天津,如果你站在海河金钢桥上,北可望北洋时期河北新区,且通达京都;南可观九国租界,风情万种;西可看六百年旧城遗韵,沧桑岁月;东可见浩瀚渤海,波澜壮阔,而你的脚下正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三岔河口。这时,你会发现很难用某一个历史词汇,某一种文化现象,某一缕民俗民风来解读你的感受,来定位这座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天津文化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积淀丰厚,开放包容,她正好似历史舞台上的双面佳人,凝聚着复合多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一件警史文物通常是一个警察故事,是一段警察历史的见证。警史文物收藏能增长警察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警史方面的知识,造就知识型的警察队伍;能够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激发警察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奏响公安队伍奋发向上的主旋律;能够提升警察的精神生活,丰富警察业余生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成为提高警察文化修养、提高警察文化品位的一个平台,从而达到文化育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祁丽 《前沿》2014,(21):205-206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的部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旅游文化是一种非原生型文化,历史文化则概念宽泛,甚至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而言,对这两种文化的关系论述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论证,人们对这两者也常常出现混淆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两者的区别与关联进行研究。本文将主要对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内在转化关系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5000年的中华文明,铸就了诸多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历史名楼,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名楼文化。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享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情怀。中华名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见证了一方历史,承载着民族精神,是两岸同胞寻找文化之根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起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成为两岸同胞进行交流互动的精神高地。本刊特刊登一组大陆历史  相似文献   

18.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基础是丰厚的云南各民族文化,前提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系统展现我省各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它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于近现代,是各民族不同时代在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直观反映,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构成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种影响制约我们思想行动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自信和强大软实力的表现。文化自  相似文献   

20.
何雁 《今日海南》2012,(3):22-23
拥用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电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作为国际旅游岛的中心城市,海I口改如何充分发挥闷家历史三文化私城资源优辨,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