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道是"东南半壁江山"著名人物,曾镜冰是"东南一旗帜"著名人物,他们在闽赣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情怀,生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黄道和曾镜冰于1933年4月,分别从中央苏区和闽北苏区调到隶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工作。黄道任闽赣省委宣传部长,曾镜冰任闽赣省团委宣传部长。从此,他们就在一起共事。这年10月,闽赣省委驻地黎川失守,此时闽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被敌军切断。1934年2月,黄道和曾镜冰  相似文献   

2.
在火红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的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曾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所在地。它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闽北苏区是由方志敏的亲密战友黄道主持全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1932年9月间,党决定红十军第二次进闽北作战。这次进闽北的主要任务,是要从争取战争的胜利中来扩大闽北苏区,特别着重打通闽北与赣东北两个苏区的联系。当时,两个苏区相隔只有30余里,我们认为只要打几个胜仗,再努力做争取群众的工作。这界于两苏区之间的地区,是不难很快被赤化的。  相似文献   

4.
黄立贵之殁     
黄立贵是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威镇闽赣边地区,敌人闻名落魄丧胆,被革命群众称为“黄老虎”。闽北红军独立师,是在1932年11月17日闽北苏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的,当时,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攻崇安,占蒲城,打通了闽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已有千余兵力的闽北红军独立团,配合朱德所率的红一、三、五军团,连克建宁、泰宁、将乐、邵武、光泽,使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联成了一片。红色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闽北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计有4个团、4000多人枪,黄立贵被任命为师长。  相似文献   

5.
1931年7月11日,闽北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闽北地区苏维埃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统一领导的新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经济、财政委员会,在闽浙赣边区20余个县、50余万人口中,成功地建立了闽北苏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发展苏区生产力、促进苏区文化进步、解决苏区生产和生活供给、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30年秋冬之交,蒋介石派遣大批别动队和杂牌兵,趁闽北红军到赣东北参加组编红十军,兵力空虚之机,大肆“围剿”闽北苏区。面对敌人的凶猛“围剿”,苏区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闽北苏区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消息传到赣东北后,中共赣东北省委决定  相似文献   

7.
1932年冬,中央红军和闽北红军开辟了光泽苏区。我亲眼看到朱毛红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3年6月,我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光泽县独立营保卫队当警卫员。12月光泽苏区失陷的当天,我们保卫队护送县委、县苏机关撤退转移,跟随黄立贵师长辗转到达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后来我被调到闽北独立师二纵队一支队当卫生员。班长牺牲后,我接任卫生班长。  相似文献   

8.
闽北苏区法制,它的制订和实施,为创建闽北革命根据地、夺取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它的独具闽北地方特色的法律文件和司法制度,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制史上,占有醒目的地位,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对闽北苏区法制的成因、性质和特点等诸方面的分析,探讨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特殊规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闽北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福建崇安为中心,包括福建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纵横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闽北苏区形成于一九三○年春,是年七月,同赣东北苏区合并成为闽浙赣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九三三年四月,又与建黎泰等苏区合组为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为巩固和扩大闽北苏区,使之与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夺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9月,方志敏第二次率红十军进闽北。9月13日,红十军在江西铅山县紫溪与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团参谋长兼副团长李金泉、团政治委员薛子正等会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立了作战计划。9月15日战斗打响了。红十军83团和闽北独立团由军长周建屏指挥攻打崇安县星村街。81团和82团由政委方志敏指挥攻打赤石街。军部下了最坚决的命令:为保卫崇安苏区,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星村、赤石之敌.凌晨,两支部队同时向星  相似文献   

11.
正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闽北革命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他的革命实践既具有历史性和区域性,又具有时代性和全国性。本文以方志敏情系闽北的"三部曲"为题,介绍方志敏在火红的苏维埃年代,是如何把发展赣东北苏区与发展闽北苏区放在一个平台上,实践他"我是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一分子,在开展和巩固赣东北苏区的战斗中,在进行苏维埃的建设中,我都是用尽我所有的力量去做的"诺言的。  相似文献   

12.
正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苏维埃政府建于1930年5月,距今已9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崇安苏区是闽北苏维埃政权的发源地,素有"闽北苏区摇篮"之称,在闽北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崇安苏区从产生到发展直到消亡,前后共经历了7年时间(包括民众局2年历史),其演变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第第一一阶阶段段(1928年10月—1929年12月)1928年10月,在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领导的第一次上梅暴动后,崇安县民众局在上梅产  相似文献   

13.
苏区时期创办的闽北红军医院,以及所属的医疗单位的设立,使闽北根据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网点,它在闽浙赣医疗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漫漫长征路之后,蒋介石调集8个师、旅正规军,加上保安团队共约10万之众合围闽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5日,闽北分区机关和部队决定撤离苏区首府大安。7月,闽北分区委决定对闽北红军进行整编,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相似文献   

15.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下辖25个县,闽北苏区占了其中11个县。这11个县当中,崇安、建阳、崇(安)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东方、建(瓯)松(溪)政(和)8个县全部或大部在目前福建省南平市境内,铅山、上(饶)铅(山)、广丰3县现属江西省。闽北苏区位于中央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部地段,  相似文献   

17.
左丰美,江西铅山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从赣东北到闽北苏区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长期在闽北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为闽北根据地的发展和三年游击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老红军。  相似文献   

18.
1933年下半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形势严峻。闽北革命根据地进入艰难的岁月。这时候,黄道接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他根据闽北苏区的实际,抵制“左”倾错误,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方针,灵活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阵地、保存了革命武装,保存了革命组织,为闽北三年山地游击战争的胜利,为巩固、发展闽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曾发生过肃反扩大化的惨痛事件。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七年间,一大批无辜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被以“改组派”、“AB团”的罪名抓捕,被杀者约二千余人,其中崇安苏区的有六百余人。肃反扩大化给苏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九三五年间,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就沉痛地指出:“我现在肯定地说,赣东北和闽北的肃反工作,是有错误的,无形中使革命受到不少损失!应该用布尔什  相似文献   

20.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中国工农红军军旗的本色,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的内核与精髓。大安村,是武夷山市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中央红军村。这里曾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领袖方志敏率领红十军第二次入闽的会师地,革命家黄道在大安闽北苏区首府主政5年的中心地,黄立贵率领中央红七军团五十八团重返闽北苏区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