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农村崛起与区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金融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越匹配,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渗透力就越深入。本文运用区域金融理论,对区域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中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中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培育与中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中部农村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分析发现国家控制农村金融市场既有损于公平目标也不利于效率目标的实现。推进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是对当前金融配置状态的一种帕累托改进,关键在于确立市场化改革思路,选择最优的农村金融结构,切实提高农村产业和企业的自生能力,构建农村融资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看农村金融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理论月刊》2008,(9):169-173
纵观国外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农村金融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商业性金融阶段、合作金融阶段和商业性金融共同发展阶段、现代商业性金融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揭示出农村金融的实质是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对农村各业做出的有偿的资金支持和补贴,以及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农村信贷需求特征设计的金融结构。由于农业的特性,决定着农村金融并非只是一定阶段存在的临时性"产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资金非农化的原因与根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急需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不仅不能吸收社会资金进入农村,而且农村本身的金融资金还大量流出。其原因是农业比较利益低,农村金融的管制和垄断经营。要扭转农村金融资金非农化的趋势,必须采取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推进农村金融经营主体多元化,降低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农村金融呈现出金融需求日益旺盛,金融机构功能错位发展、金融供需结构失衡的特征,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适应更完善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着力加快农村金融的组织创新、产品创新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普惠需要更多和更有效的地方创新。广西田东县作为全国承担有关农村金融改革实验任务的六个市县"农村改革实验区"之一,在整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农村金融普惠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东模式"。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经验、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着重从金融诱致性因素培养、金融体系协同效率、农村经济转改以及农村金融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深化田东农村金融改革、优化田东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以时间顺序为纽带对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进行介绍,并对其变迁过程中呈现的形态进行缺陷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产权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最后,重点从制度主体供需、制度创新方向及产权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对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挑战。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金融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重点是重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创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农村金融良好发展趋势的带动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弱点,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相匹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以及新的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选择有效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的增长型发展战略,并在内部资源充分的条件下,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  相似文献   

10.
重构农村金融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农村金融制度的层面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金融功能理论作为立论的基石 ,分析、总结了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要使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合意的发展必须重构农村金融制度的结论。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在制度改革、机构创新、市场活跃、特别是农村金融信贷总量与消费信贷规模扩大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农村金融制度转型滞后、组织结构单一、金融服务网点收缩、金融供给不足、农村资源资产转化困难、民间金融发展混乱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继续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实施市场化拆分,要依法放开农村民间金融行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借助产权制度形成农村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的金融通道,全面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观念。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和保障,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农村产业变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原有农村金融供给已不适应时代需求,需要与时俱进,从服务项目和体系建设上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农村金融与农业生产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区域差异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存在多样化特点,农村发达地区,金融供给比较充分,农村金融功能发挥较好,而欠发达地区的效果却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分维数较大的农村地区,其存贷款规模和储蓄投资转化率分形维数也较大,它们的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也较高,反之亦然。这表明,我国的农村金融功能并不是静态的,它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推动甘肃农村金融事业蓬勃发展农行甘肃省分行上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农村金融部门迎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为繁荣农村金融事业、支持甘肃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谱写了新的篇...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2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据悉,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辖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改试验区建设的起步,也对农村金融支撑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金融改革明显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相似文献   

17.
张璇 《人民论坛》2011,(7):148-149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农村金融改革多年来,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金融作为一种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要素的途径所发挥的反贫困绩效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结合我国2012—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与反贫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提高反贫困绩效可以从提高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着手,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于农村贫困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也就表明了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果要处在适宜的内外部形势下才能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农村金融的现实问题和既有理论研究、政策主张的不足,将农村金融置于农村经济系统和整体金融系统之中,描绘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随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具体路径。新时期发展农村金融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和依托,以市场化为目标,以商业性金融为方向,以业务为纽带,通过合作性金融改制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商业性金融服务农村的倒逼机制。在发展农村金融过程中,要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商业化,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资燕  纪承江 《前沿》2012,(14):97-98
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构建共同发展繁荣的局面.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农村金融有着重要意义.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三农的区域和产业结构,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及城乡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贵州省的农村金融存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偏少,农业贷款难,农业保险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适合于农村的金融体系,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