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去年,扬州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这是扬州人的"扬州梦",是"中国梦"的扬州篇章。我们要与时代"合拍"、与党政"同行"、与群众"共鸣",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名城这个"扬州梦",凝聚智慧、汇集力量、履职尽责,努力把人生价值释放到实现"扬州梦"、"江苏梦"、"中国梦"的实践中,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扬州篇章而努力奋斗。一、履行职能满腔热忱。满腔热忱才能谱写激情乐章。政协委员只有把荣誉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0,(5):F0002-F0002
<正>扬州是一座有着幸福底色的城市。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扬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  相似文献   

3.
袁秋年 《群众》2010,(6):52-53
<正>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对内加强  相似文献   

4.
<正>"我想从沧海桑田扬州城、风起浪涌扬州事、灿若星辰扬州人、绚丽华章扬州文四个方面来触摸扬州2500年的历史脉络……"2015年5月4日,扬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虎华《2500年的扬州故事》的专题讲座,拉开了一年一度扬州市政协"界别活动周"的帷幕。从2007年开始,市政协连续九年以"界别活动周"为载体,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察实情、求良策、汇民智,既密切了委员与群众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扬州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制胜法宝和动力源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走进新时代,扬州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高质量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要求,全面提升"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水平,精心打造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充满活力的新兴科创名城,推动扬州发展迈向新辉煌。守正创新,挺立跨越发展之脊薪火相传,鼓棹扬帆。扬州是  相似文献   

6.
正4月中旬,台湾中天电视《魅力东方》栏目组、台湾《民众日报》媒体代表团赴扬州实地采风,走访多地拍摄扬州自然风光,寻找古城风韵,用镜头、文字、图片聚焦扬州满城春色、人文情怀。台湾媒体"扬州行"采风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活动旨在以台湾媒体人的"双眼"发现古城之美,向台湾同胞推介扬州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台湾同胞认识、了解扬州的一扇"新窗口"。  相似文献   

7.
袁丹 《友声》2013,(4):16-17
<正>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内,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是宁镇扬城市带重点发展城市。全市现辖1县2市3区,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扬州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扬州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近2500年建城史,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自然遗产、人文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唐城遗址和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传承久远、绚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评话、扬剧、扬州工艺、淮扬美食等汇成了一幅幅光彩夺目的人文画卷。目前,扬州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9项、省级项目61项。多年来,扬州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夯基础、促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扬州样本"。  相似文献   

9.
怀古"同人西辞阅江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擅改李白诗一句,实权宜于概括我们"委员活动日"的时间地点和活动意向的。而我与扬州还别具夙缘。上世纪"反右"运动,我曾贬谪扬州22载。  相似文献   

10.
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全球只有36座,中国有4座,分别是四川成都、广东顺德、澳门特别行政区和江苏扬州。扬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缘于扬州市政协的一份社情民意信息。2018年5月28日,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的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纳,亲自指挥部署,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宣传推介活动,向世界展示扬州味道、扬州文化、扬州魅力。2019年10月31日,扬州获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新时代,扬州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战略在扬州叠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进入实务化项目化操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省委"把人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岸青年一代,同是奋斗者,同为追梦人。7至8月,扬州启动"我心飞扬·筑梦扬州"扬州台湾青少年交流月活动。本次活动由扬州市台办主办,来自台湾多个城市的8批、近300位青少年来扬交流实习。扬台第二届青少年足球交流赛、"手拉手心连心创未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非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9,(24)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扬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本地居民、创业创新者、外来旅游旅行者三个视角出发,连续18年推出改善民生"1号文件"、连续6年出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号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服务游客"3号文件",深入推动美好生活从宜居开始、美好生活向宜创发力、美好生活往宜游延伸,探索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江苏政协》2011,(2):27-28
<正>多年来,扬州市不断进行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3年,扬州唐城遗址考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扬州宋大城西门遗址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荣誉提名奖,  相似文献   

15.
今年11月22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爱国者朱自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写道;"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文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巳自称为扬州人了;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扬州最为繁华的琼花路旁,竖立着一块"朱自清故居"的指示牌,沿着指示方向,就到了古朴小巷安乐巷27号,这就是朱自清故居。朝东的大门旁,一块深绿色的匾上,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5个大字:"朱自清故居"。这是一所扬州传统的小四合院,进入大门有一门堂,三间两厢,甚为幽静。来到第一展览室,刚进门就看见一座用大理石雕成的朱自清头像,他举目昂视,脸上显露出愤怒和不安。看得出,朱自清对当时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无论是反对独裁,还是反对侵略,他都和广大师生站在最前沿。最突出的是1948年,美国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扶植战败的日本,一方面又"援助"美国面粉。当时全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朱自清有严重的胃病,很需要这些面粉,但他仍然于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把配给证退了回去,并叮嘱夫人陈竹隐:"我们家...  相似文献   

16.
魂系梅花岭     
<正>梅花岭显得有些寂寞。正是秋高气爽旅游旺季,在旅游胜地扬州,几乎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游人如织,但离人声鼎沸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仅一箭之遥的梅花岭史公祠却冷冷清清,园子里静谧肃穆,整个上午,除了我们这个上海老年旅游小组几个人来拜谒史可法祠堂和衣冠冢外,未见其他游客。而要了解江淮名城扬州的历史,是绕不开史可法和"扬州十日"这一页的啊,这里有民族英魂和浩然正气!史公祠与墓均南向,东墓西祠,并列相通。院正中是飨堂,堂前两边悬挂着一副著名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  相似文献   

17.
正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是扬州"十三五"期间的民生"1号工程"和全市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之一。扬州市把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作为造福300万扬州农民的重要举措,通过财政投入、人才培养、医联体帮扶、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极大提升了农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扬州做法,并要求推广扬州经验。探路医疗资源重心下沉。扬州  相似文献   

18.
正"绿杨城郭是扬州"是人们对扬州的印象,瘦西湖、何园、个园等园林便是其写照。如今,"绿杨城郭"的内涵又有了新延伸,扬州不仅有"高大上"的古典园林,还在城市黄金地块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中心、体育休闲公园,甚至在老城区见缝插针地布局了一批"口袋公园"。这些公园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实现了城市与公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潜移默化地培育着百姓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传达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11(2):76-77
古城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名,在2500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扬州境内河湖广布,水系发达,襟(长)江枕淮(河),中含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水域面积约占市域的四分之一.水是扬州的命脉,扬州古韵的灵魂,水环境既是扬州的经济环境,更是扬州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清扬州闺秀何佩珠(1819-?)因其剧作《梨花梦》近年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将研究重心从对剧作的阐释转向著述活动的家族、地域、文化环境,从剧作者何佩珠的写作意图转向其家庭的文化轨迹,进而拓展视野,以期获得对扬州一带闺秀著述与交游风气的新认知。文中搜集何氏一门现存著作,发掘这一家庭与徽商家族在扬州缔造的盐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以绘图方式直观展现其社交纽带。何氏交游圈既覆盖扬州精英社会,也通过关键"节点"延伸至江南文化中心一带。其中阮元这一关键"节点"尤能为研究扬州闺秀群体及其与江南文化中心的联系开启广阔空间。拓展的视野可纠正既有扬州研究的片面性,展现出为"风月"想象所遮蔽的闺秀文化风气,同时为徽商家族研究与明清妇女著述研究带来方法论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