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群众》2010,(5):F0002-F0002
<正>扬州是一座有着幸福底色的城市。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扬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0,(3):56-56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万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昌隆、民风淳厚、开放包容,是一座有着近7000年文明史和近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我们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扬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一个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矗立在长江之滨、运河之畔。  相似文献   

3.
陈启发 《群众》2010,(4):58-58,61
<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连云港当前热议的话题。这方面的探索要特别关注如下问题。一、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已进入"创新态"发展的新阶段,切实增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为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正义 《群众》2010,(5):30-31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扬州比较优势、在地区竞争中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选择。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特质魅力,为我们吸聚各方人才、推进创意创新,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及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大连市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但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是和谐文化的建设,可以说和谐文化建设和大连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在认清和谐文化建设与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关系的前提下,推动大连和谐文化建设,以达到促进大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林晓妹 《新东方》2013,(3):29-3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表明我党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的时代,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型"中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修复、自我创新的过程,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本质就是建设创新型执政党,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则需要以学习型执政党、创新型执政党建设来促进。  相似文献   

7.
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与“14+10”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泽 《桂海论丛》2014,(4):125-128
科技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依靠科技人才,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在推动"14+10"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适应"14+10"产业发展需要,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数量偏少,且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太合理;使用效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体制机制和优惠政策有待完善。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面向"14+10"产业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不断优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潘长春 《前沿》2013,(12):30-32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关键工程和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加强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接受理想信念、纪律作风、道德法制等各方面教育,打牢思想政治基础,掌握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知识、技术,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领导、推动科学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才能成为各方面工作的"行家里手"。本文主要探讨晋安区副科级领导干部在进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曹山河 《湖湘论坛》2008,21(6):59-60
建设创新型湖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好这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严谨科学的评价系统。创新型湖南的评价系统为"四个子系统、四过程、一整合"的模型,即"441"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0.
温汉雄 《传承》2013,(2):79-81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进程中,广东高校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高校应该成为创新型广东建设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的核心力量、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广东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型高校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天意 《新东方》2007,(12):74-75
党的十七大报告论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首位,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特别强调科技进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关键作用,指出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海南是个年轻的特区省份,海南各方面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特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大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坚持人才工作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3.
杨海明 《传承》2007,(8):18-20
通过对贺州市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以江泽民学习观为指导,从抓认知、建制度、促发展和发挥"一把手"表率作用来推进贺州市创建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活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周昕 《长江论坛》2012,(2):31-38
良好的法治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武汉、北京和深圳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自主创新地方法规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促进自主创新地方法治环境。与此同时,上述城市仍存在立法内容滞后、立法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一、政府行政指导不力、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存在亟需填补的立法真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为目标,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自主创新核心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健全知识产权执法长效机制,依法构建多元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赋予创新主体充分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指导,而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举措的必经环节。只有从文化、教育、制度、组织等方面为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保障,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人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形成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最重要的是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着力探讨了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所需的良好环境的三个方面:育人环境、创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并指出,只有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才的体制机制;优化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才能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要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在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崇高感、创新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朱慧报道)2009年1月9日,值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三周年之际,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创新中国论坛主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创新型国家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0.
《新重庆》2006,(6):1-1
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都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