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审程序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院诉讼活动公正与否的最终社会评价.2007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再审程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但修改后的再审程序仍有许多规定值得商榷.鉴此,有必要对修订后的再审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白一妤 《学理论》2012,(24):97-98
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指有权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它是再审程序的功能和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仍然是以追求绝对公正为价值取向,以监督权为基础,严重背离民事诉讼理论规律及市场经济的要求。从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角度,应当严格限制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数量。从民事诉讼理论的角度,应当确立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因此,我国应当建立以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为前提性保障,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3.
吴畅 《学理论》2010,(18):139-140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看,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在申诉制度,启动主体,再审理由和控辩平衡四个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对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必须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张坤世 《理论探索》2007,(1):147-150
我国现行的诉讼法没有将抗诉程序与再审程序进行区分,使得抗诉机关的抗诉行为径行启动再审,从目的性、诉权理论、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以及程序设计等方面看,正是这种不科学的制度安排,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许多冲突。因此,应当突破现行抗诉制度的模式,顺应现代司法理念所推崇的确立再审之诉的要求,实行抗诉程序与再审程序分离,严格划分抗诉程序与再审程序的界限,创制相对独立的抗诉程序。唯有如此,现行抗诉制度所引发的大多数问题,才能得以化解,若干理论上的不足也可籍此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刑事再审程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再审程序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纠错,实现司法公正,但纠错是以开启再审程序为前提的,这就必然涉及到诉讼效率问题。我国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设计以追求实体公正为理念,轻视程序公正,忽视效率价值。因此,重构再审程序时,应在重视实体公正的基础上,关注程序公正价值;在对再审程序具体规则进行设计时,应在满足公正要求的底线上,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6.
刑事再审制度是对已经生效的错误法律裁判依法给予纠正的特别程序,是以审判监督的形式启动并予以审理。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要使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能够充分进行监督,就必须完善检察机关在再审程序中的参与权。因此,本文在我国现有刑事再审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刑事再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以完善的构建措施,力争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在刑事再审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执行中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救济时,案外人通过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还是通过向执行法院院长"申诉"而由院长依职权审查处理?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司法解释均未作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改良大陆法系常用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借鉴法国民事诉讼法"第三人取消判决的异议"制度、依托审判监督程序.扩大申请再审的主体范围,构建案外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救济途径应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1)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订草案。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第162条,此规定有着现行法律制度所不能具有的优点,是我国程序立法的一次重要创新。分析法条可知,从制度构架上来看,小额诉讼程序属于简易程序的一种;法条对于标的额的限制采取了一种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标准;但"一审终审"的规定仍然存在缺陷,不符合我国民事审判实际,仍难以保障当事人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法院按法律规定,都进行了一系列国内民事诉讼的改革,但不尽人意的是,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忽视了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本文就是从涉外民事诉讼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权、翻译与律师制度、上诉与再审制度,以期对涉外民事诉讼模式的完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旭东 《学理论》2015,(8):53-54
会计责任的归属直接关系到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因此《会计法》的两次修订都对此问题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困境,从1985年到1993年的《会计法》实现了会计责任归属从多方到单位负责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体现了控制会计造假需求和推动诚信义务发展这两个意义,从而为现代会计责任制度乃至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以及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五次全会都强调,要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修订。这次修订,有两个突出的重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把条例中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去除,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二是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出来、具体化,使党纪特色更加鲜明。正确把握这两个重点,对于深刻理解党纪和  相似文献   

12.
胡小君 《团结》2011,(3):26-28,45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一系列修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进展。今年即将全面开展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面临着如何有效贯彻落实新《选举法》,从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现行的国际税收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以相互协商程序为主。一些国际组织拟定了税收仲裁方案,在传统的双边协商程序的基础上,增添了仲裁机制,特别是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OECD税收协定范本》规定的仲裁条款具有代表意义。通过对国际税收仲裁的发展、性质、特点、作用等进行分析,可以为中国在谈判和修订双边税收协定时引入仲裁条款的可能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群 《学理论》2013,(24):328-329
高校公文审核是具有很强的业务性的工作,要做好高校公文审核工作,必须建设好公文审核队伍,完善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坚持先排后审、印前再审,逢文必审、每字必核,审写分离、急文慎审三个原则,审核程序、内容、结构、格式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去年同前年相比,江西省各级法院接待的来信来访下降了30.9%;已审结的各类案件经审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下降了20.2%;在再审案件中,改判率下降了5.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这些指标又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江西省法院系统严肃执法的水平明显提高了.这些成果来源于江西省法院系统的不懈努力.他们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促进了法院干警的严肃执法和勤政廉政.开展错案追究提高严肃执法自觉性今年新年前夕,江西省11个中级法院和101个基层法院相继收到省高级法院发来的一份“红头文件”.文件通报批评了4名在经济审判和执行工作中违法违纪的干警,同时宣布给予他们党纪、政纪处分.  相似文献   

16.
从1988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开始试行,至1998年11月4日这部法律修订草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我国各地的农村村委会已普遍进行了3次换届选举,福建、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了第4次换届选举。进入下半年...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草案已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两次审议,行将被第三次提交审议,其出台的时机条件已经接近成熟。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同国际接轨是极为重要的,当前修订《会计法》虽然对一些具体条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是共同点,就是修订《会计法》是为了强化会计监管和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力度,使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更为明确,以利于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依法惩治造假行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了越…  相似文献   

18.
胡聪 《学理论》2013,(23):132-133,136
司法鉴定程序缺陷极易引发暗箱操作,常常导致错鉴的产生,最终损害了司法权威。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刑事诉讼法》修订了司法鉴定的某些程序性规定,在我国刑事领域鉴定程序的完善方面呈现出较多的亮点。然而,该法在鉴定人人身安全保障、鉴定人出庭质证、鉴定启动和救济以及鉴定过程中的监督等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有效降低错鉴概率。  相似文献   

19.
靳萱 《民主》2006,(8):8-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今年6月29日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就此部法律修订的背景,以及将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全程参与此部法律修订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关键词:立法核心精神记者:作为这部法律修订过程的全程参与者,请问当此部法律通过的那一刻,您是什么心情?许嘉璐:《义务教育法》实施了20年,全国人大组成人员换了四届,每届人大代表为了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和完善,为了让中国一两亿孩子都能受益,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4,(10)
宪法的修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全面修宪和部分修宪。全面修宪即在不改变国家的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从头到尾或对大部分内容(包括结构)进行整体修订并重新颁布。我国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整体修改。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