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录     
中国形象不鲜明,原因是我们在精神文化生产或者说理论创新机制方面遇到了障碍。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李德顺在一次研讨会上说,中国故事讲不好,中国形象不鲜明,原因是我们在精神文化生产或者说理论创新机制方面遇到了障碍。这种障碍主要表现为路径依赖,习惯于沿用旧的方法,缺乏创造力和应对新挑战的勇气.结果必然不得要领,甚至南辕北辙。具体来看,当前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一切从既定本本,即从“洋本本”、“吉本本”和“富本本”出发。这三种本本依赖,束缚了精神生产力和理论创新力,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应当予以改正。  相似文献   

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涉及到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即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搞‘两个凡是’,实际上是换个面貌来坚持林彪、‘四人帮’那一套;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他强调,实事求是,首先是思想解放。“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最早站出来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引导全党解决科学地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以便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旗号,借着“舶来”的种种巫术,迷惑和欺骗公众。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0%以上的年轻人根本不相信“巫医跳大神能治好病”这类迷信说法,可是对于披上了时尚外衣的“现代迷信”,他们却丧失了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三不迷信”、“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要求,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欢迎上课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这种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师生平等观念的培养、贯彻课堂教学的平等性原则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贯彻平等性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1.非歧视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全体学生平等享有教育资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歪理邪说的理论内核是假科学真迷信,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科学是迷信也是李洪志歪理邪说的天敌与克星。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去揭批“法轮功”,才能彻底批倒李洪志的歪理邪说。用科学战胜迷信,是强国之本,必须长期坚持,狠抓不放。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共中央提出要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理论学习能否深入,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不能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又提出这个问题,并把它上升到关系“亡党亡国”的高度来认识,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户籍制度从1958年开始实行,至今已有40多年了。40年前,当一个并不起眼的小“红本本儿”——户口本走过千家万户时,城乡金至逐渐形成,人们也随之界限分明地划分出“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身份界限,而且传送到下一代。谁学不会忘记,“红本本儿”不仅是城乡身份的标志,它还是人尚能否吃到商品粮,能否领到布票、油票、副食系及一切秒以生荐的各类物资又享受有关福利的重要凭证。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面对飞速前进的教市化、现代化快车,新的“户政”政策向世人发出了不容置疑的信号:发闭的城门正缓缓开启,40年的户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反对迷信的思想始于“五四”运动时期 ,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从急进的文化批判视角到以政治、经济斗争引导群众再到系统的运用唯物辩证法、自然科学反对迷信 ,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佐人 《现代领导》2008,(8):15-15
“面壁”和“破壁”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南北朝时代的传说。前者说,迭摩老祖钻研佛学,曾经面壁坐禅在嵩山少林寺,迭十年之久(见《神僧传》)。后者说,名画师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生态盎然,但都未画眼睛,问他为何不画眼睛,他回答说:画了眼睛.龙就要飞了。  相似文献   

10.
两点感受     
这次到昆明来参加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讨论会,听了领导同志的报告,郭绍虞同志的开幕词,以及同志们的精辟论述,极有启发。对怎样进行古典文学理论研究工作极有帮助。以下试谈两点。打破了“厚今薄古”的迷信。“薄古”就是轻视古的,既然轻视古典文学理论,自然影响对古典文学理论深入研究,不可能从古典文学理论中探索到创作的规律,也不可能把这种创作规律运用到现代创作上去,不可能“古为今用”。现代创作不可能从古典文学理论中取得借鉴。这样,“薄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林地二十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其中心问题是,究竟是以本本或语录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也会迷信吗?●反思的基点:审视和回顾“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历程●五四所提倡的科学其意义更为宏大,是一种精神和方法科学家会迷信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常常也信仰宗教,那是有神论的,也有一些相信占星术等等迷信行为。这就需要仔细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了。若是仔细想一想,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也并非容易说清楚。人们常常把科学与自然科学混为一谈,一提科学家多指自然科学家;又常把科学和技术相提并论,这都是不严格的。至于迷信又常和宗教混淆,更是不应该。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等),…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将军都是辽宁海城人。前一时期,这两位有着特殊关系的世纪老人在美国会面时,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张学良告诉吕正操:“我现在有些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我也迷信。迷信老百姓。”张学良沉吟良久.感叹道:“得民者昌。”  相似文献   

16.
崇“8”之风当刹龙再先“8”与“发”谐音,为图个“吉利”,能够“发”,发财致富,官运亨通,事业发达,近些年来,社会上崇“8”之风甚盛,不少地方的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竟然也迷信上了“8”字。使用的电话、车牌、门牌、手机和BP机等号码,尾数要带“8”;个别...  相似文献   

17.
68岁的虹储小区居民周慧芳,翻出一个红本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她“储蓄”的时间:某月某日,为居民作家政服务;某日,帮邻居接双胞胎……但记录到了2002年2月,便戛然而止了。这个红本本是由长宁区虹储小区发放的一本“时间存折”。15年前,小区成立“时间银行”:志愿者把为别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存”入“银行”,一旦志愿者本人或家庭需要帮助,就能从“银行”中取出“被别人服务”的时间;差不多同期,虹口区晋阳居委也开始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护理,并将时间“储蓄”起来,到年迈时享受同等时间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重新抬头,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频频发生,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事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仍存在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少数党员干部迷信思想仍较严重,甚至大搞迷信活动,严重玷污了共产党员干部的形象,成了干部队伍中的“怪胎”,群众戏称他们为“风水干部”。这些“风水干部’”,相信星占、卜巫、风水、命相,热衷于求神拜佛、修庙建宇,成为唯心主义的俘虏,上演了一幕幕荒唐闹剧: 为图官途顺利,巨资三改“凤水” 且不说广西的李乘龙、徐炳松,单说那广东省吴川市的刘永基…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就要亡党亡国。"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各个国家的历史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木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迷信     
●科学是在和迷信的斗争中逐渐完善●从认识论上说封建迷信根源于人类对自然灾异的无知和敬畏●共产党员不腐败,知识分子不迷信,中国的事情就能办好科学和迷信是人类思想认识上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科学代表的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思维,是主观逼近客观符合客观,是渐进的,是实事求是。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近代科学的引进者、启蒙者之一的丁文江先生就曾指出:“凡世界上的现象与事实都是科学的材料,只要用的方法不错,都可以认为是科学。所谓科学方法是用理论的方法把一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