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8月1日、8日,原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帼英在办公室接受了我室陈弘君、陈宪宇、王莹同志的采访。在采访中,张帼英同志回顾了她担任仁化县委书记期间推行农村改革的一些做法、改革后农村的变化和农民得到的好处以及改革遇到的困难、阻力,并畅谈了她作为一个基层县委书记的体会和感受。现将此部分访谈内容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王莹是我党文艺战线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才女。她15岁便参加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主演《赛金花》等进步影剧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奉命率团赴海外募集抗战资金,千万华侨倾囊相助,她为革命所做出的业绩受到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高度赞扬。然而,心狠手辣的江青却将她关进了监狱,她含冤去世时死亡书上只有一个代号……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足迹     
母亲去世已整整47年了.当时我俩年龄还小,一个(沁平)10岁、一个(夏平)9岁,对她了解不多,对她的身世也不甚清楚.最近,由于父亲写回忆录,我们系统地阅读了母亲生前的一些材料,包括她写的自传和日记,走访了曾经与母亲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才对母亲有了比较深的了解,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4.
出生于曾氏正骨世家的闫桂香在母亲的熏陶下长大,看着一位位痛苦不堪的伤者在母亲手下神奇般地康复,闫桂香暗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像母亲一样为病人解除痛苦。第一次看病,是在她17岁那年,新源县肖尔布拉克新村一位姓马的中年男子从脚手架上摔下,肘关节脱位,母亲带着她一起出诊,她和母亲轮流为伤者捏骨复位,由于她手法准确,悟性极高,触感敏锐,母亲当即决定在  相似文献   

5.
说起“文革”中被江青迫害致死的王莹,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她是我国二十世纪明30代电影界的明星,据说还因江青与她竟演《赛金花》一剧主角失败而怀恨在心,最终导致在“文革”中惨遭江青毒手。可是要是说起谢和戾来,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而且也很难将他与电影明星王莹联系起来。其实,他们不仅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夫妻,还都是我党的杰出地下工作者。他俩早年即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后来又多次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由于我在周恩来纪念馆工作的关系,终于有机会前往谢老家中拜访了他。谢和赓住在北京市区西北隅的一处国家机关楼宇里,…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7.
最美张秀玉     
她是一位赡养百岁母亲的孝女;是一位大施母爱的母亲;是一位和谐家庭的顶梁柱;是一位最美家庭的贡献者.2014年12月,她的家庭被十三师工会评为“和谐小康家庭”.她就是红星一场的红桥社区居民张秀玉. 花甲之年的张秀玉,是红星一场的退休职工.半个世纪前,张秀玉与同在红星一场踏实肯干的小伙惠博友结婚了.风雨兼程50载,一路走来,她像所有戈壁母亲一样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孝敬老人,敬爱夫君,抚养子女,现如今四世同堂的她上有百岁有余的老母亲,下有3个儿子2个女儿,还有5个孙子孙女儿.老母亲精神矍铄,夫妻间互相扶持,孩子们听话懂事,一家人和和美美,温馨而幸福.可谁又会想到这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曾经历了多少苦难与坎坷.  相似文献   

8.
说起十师幼儿园的何红娟老师,所有认识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人们钦佩她不仅因为她被评为师十大杰出青年,是师屯垦戍边奖章获得者,更因为她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可敬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何红娟自幼丧父,唯一的哥哥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母亲年迈需要照顾,生活的磨砺铸就了她坚强自立的性格。婚后她有了可爱的女儿,可丈夫工作忙,常常出差顾不上家,工作和生活的双重重担沉沉地压在她肩头,可这并没有  相似文献   

9.
邓颖超是我党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导人.在为新中国而战的艰苦岁月中,她与丈夫周恩来坚定地站到斗争的前列.作为一名女同志,她经受了两次失子之痛,以致于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机会.但她并不因此减弱作为母亲的那份情怀,把自己无私而又温暖的爱,奉献给了无数和她无任何血缘关系的革命后代.  相似文献   

10.
1913年3月,我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冷镇,当时叫冷子堡.父亲赵鸿禧曾与别人合开染坊,过世时年仅30岁,那时我还不到一周岁.母亲本是当地旗人(满族人)家的姑娘,姓金,嫁给父亲后别人便叫她赵金氏.我只知道她是我最亲爱的母亲,一辈子也不知道她究竟叫什么名字.父亲死后,家里地里全靠她操劳,晚上还要纺纱织布.我那时虽然很小,但仍记得吃饭从来没有炒菜,只有咸菜和大葱蘸大酱,春夏秋季挖野菜吃.在这样的条件下,母亲仍坚持供我们三个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11.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12.
岁月是一条无始无终的河流,在它日夜奔腾的涛声中,我的父母先后去了天堂,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母亲出身贫寒,天生丽质。年少时随外祖父做小本生意。她不识字,但却有着聪明的经商头脑,是外祖父的得力助手。十八岁嫁给我父为妻,在岁月更迭中度过了她的一生。母亲先后生下8个孩子,后来仅存我们姐弟5人。  相似文献   

13.
借鉴     
《先锋队》2014,(7):5-5
欧美国家也有上访制度 在西方一些法制相当健全的国家,也存在上访制度。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收到很多贫苦人民要求资助的来信。其中有一封上访信是个18岁的姑娘写的,她的母亲已经连续5年找不到工作了。她告诉罗斯福,天冷了,  相似文献   

14.
说起“文革”中被江青迫害致死的王莹,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她是我国电影界的早期明星,且因江青与她竞演《赛金花》一剧主角失败而怀恨在心,最终导致在“文革”年间惨遭江青毒手.可是要说起谢和赓来,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而且怎么也不会将他与电影明星王莹联系起来.其实,他们不仅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夫妻,还都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1 谢和赓1912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是清代举人,书法功底很厚,曾为苏小小建墓立碑;父亲谢顺慈是晚清秀才.广西大学堂的高材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他很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由于二哥谢铁民是我党的早期党员.在哥哥的影响下.1930年他在北平中国大学学习经济时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遵照党的措示,去察哈尔冯玉祥部,担任了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军长的上尉秘书.9月,抗日同盟军失败.谢和赓这时十分响往革命根据地瑞金.向组织上提出了去中央苏区工作的要求.但中共北方局党组织却派他与宣侠父一道回广西,利用广西同乡这一关系去做桂系军阀上层人物的工作.当时南汉宸代表北方局交待他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调查研究桂系上层军政情况;设法争取接近李宗仁、白崇禧;秘密进行发动全国抗日宣传鼓动工作.  相似文献   

15.
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生活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生活虽然艰辛,但母亲并未委屈孩子,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她并不贪玩好动,也不在弄堂里打闹,爱静静地呆在家中的小屋翻翻书。好静的她被母亲送到少年宫艺术班学习舞蹈,每周她都得乘公交车赶很远的路去上课。虽然她对舞蹈的兴趣并不高,但她知道母亲是用省吃俭用的钱供她学习,因此学得还算认真努力。  相似文献   

16.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也就是1973年6月的一天,在广东省“工交办”工作的妹妹王莹接到办公室的同志通知:根据上级示知,要她和哥哥王文彬(当时在省革委会组织办公室工作)第二天上午到省委小岛宾馆,粟裕同志想见见你们。骤然的惊喜,多年的悬念,不知从何陈述。  相似文献   

18.
百字小说4篇     
真情“母病重速归”.她接了电报就忙奔大林家.进屋,扑到病人床头:“娘,我是您的儿媳,大林出国学习还未回,……”母笑,归西.原来,大林在报刊上班不久一次车祸中遇难.她和大林在那次车祸中乘一车.她得知,大林和母亲相依为命.背影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陈珉,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自1937年3月参加革命,经历了祖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她一生坎坷,严谨正直;坚持真理,忠贞不渝;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母亲,我爱你     
<正>我的家在山里。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没有走出大山一步。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饱经生活的苦难和岁月的沧桑,但她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广博。风霜虽浸染了满头银丝,但母亲依然以坚强的性格,让时光的刀痕雕琢她满脸的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