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与经济结构转型期,社会冲突与危机不断涌现,城市成为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多发点.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社会不稳定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进而探求通过制度设计,形成缓解社会矛盾减压阀,切入城市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有效路径与展开的方式,构建多中心城市基层治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对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诠释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初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慢于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发达乃至危机时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快于经济的增长,而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过度会产生不良的社会经济影响;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回落,又恢复到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状态。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同经济增长基本适应,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波动性较大,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因为农村社会保障缺乏稳定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点应是:一方面加强对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适度控制;另一方面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市二元结构是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的翻版。错误的城市化模式以及严重滞后的制度变革,导致城乡矛盾随着农村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演变为城市贫富分化的矛盾。城市二元结构加剧了城市不同阶层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增大了城市化发展的风险。因此,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加快制度的重新设计和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实现公平分配,缩小城市贫富差距,是化解城市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常艳祺 《学理论》2012,(11):142-143
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括社会公平、改善民生、减少贫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层次的深刻内涵,对于一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要求,分析指出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排斥性增长"现象,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及建议如下:一是创造公平发展机会,实现经济的平稳式增长;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经济的共享式增长;三是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益贫式增长;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战略机遇与社会矛盾凸显相互混搭与对撞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城市新移民问题已成为探讨和审视很多政治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相对剥夺感是任何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难以规避的一种伴生现象,但相形之下,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诸多维度的社会排斥,则是诱发城市新移民相对剥夺感生成及助推社会矛盾累积的重要根源。因此,城市新移民相对剥夺感的克化之道,应是在现代性平台上设法谋划建构一套体现正义和包容性的制度,消除排斥性增长,提高城市新移民的"可行能力"和推崇宽容的政治文化,促进城乡文化的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张静 《学理论》2012,(16):102-103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大学生就业愈来愈趋于多样,非正规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选择之一。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数量不断增长,但在就业观念、教育体制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还尚未完全与非正规就业的快速发展相契合,产生了诸多问题与矛盾。如何解决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需要共同关注与思考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9)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悠久,为法国社会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护,成了西方国家纷纷效仿的典范。然而,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它虽然为社会中的贫困群体提供了生活所需,但这并未从本质上解决法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正相反,它影响了社会生产效率,使得法国的经济和社会丧失活力,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邵芸 《学理论》2013,(4):95-97
城市低保制度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城市社会救助的转型。它在社会层面为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保证其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在政治层面维护了社会稳定,缓和了社会矛盾;在经济层面,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了保障。尽管该项制度的实施因制度设计等因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福利依赖、贫困陷阱以及削弱了低保群体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综合来看,低保制度的正功能大于负功能,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仍能按照制度自身演进规律,在实践中日臻完善,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是我国当前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重要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历史和社会环境变迁,公共需要存在与质量的增长及提高的需要以及公共事务治理的低效性等因素。除了引导公众有确定理性、合理预期和理性消费外,提升政府能力,改善公共产品的品质,谋求政府与社会私人部门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调整公共产品的供求结构,不失为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绩效,实现矛盾治理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对超计划生育者实施一定的经济惩罚 ,曾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惩罚面临着来自农村与城市的挑战。我们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 ,改过去的计划生育个体奖罚制度为集体经济奖罚制度 ,变政府监督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 ,使计划生育经济奖罚真正起到控制人口增长 ,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乡关系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整个城市发展的过程,对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发展中国家,城乡矛盾等问题尤为突出.我国西部地区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周边还存在广大的农村区域,其城乡关系具有特殊性.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城镇化过程,对于分析城乡互动关系在经济结构、空间增长、社会文化构成等方面的反映,研究其中心城区与周边村镇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49)
中国政府的扶贫行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85年以前,中国政府虽然没有针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采取专门的反贫困行动,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但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一直在大幅度下降。1978年以前,在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和“五保”制度。这种制度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的贫困问题。1978年发动的农村全面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贫困发生率急剧下降。在这一阶段,缓解贫困的成就完全是借助全面经济增长,特别是全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实现的。———随…  相似文献   

13.
经济繁荣的根源在哪?一般认为制度决定经济增长.诚然,制度对经济增长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无法解释无效制度的固化问题.制度可以分为包容性制度和榨取性制度,前者是经济繁荣的引擎,后者是经济衰败的根源.而权力结构决定制度类型,权力结构均衡,生成包容性制度;权力结构失衡,生成榨取性制度.因此,权力结构决定制度类型,制度类型决定经济兴衰.榨取性制度向包容性制度变迁由制度漂移和关键节点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中国几乎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是,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相当数量的人并未能同时享受这种成就,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贫民阶层初现。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17)
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是人多地少。从微观看,这是落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矛盾;从宏观看,却是农业的进步与城市化落后的矛盾,体现在农业由于生产率提高提供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被工业和城市吸收。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矛盾是中国各种经济矛盾的总根源。不是农业落后、而是城市化滞后拖了农业现代化、企业化的后腿,城市化滞后的问题应当得到重视,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应该提上日程,城市化这一课需要补上。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后遗症的必然结果、也就是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围绕着空间权利的社会抗争正呈现高发态势。正确认识和应对空间社会抗争行为,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城市空间社会抗争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发生逻辑,它是对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重构的一种能动反映,既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集中反映了增长主义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正义价值缺失,更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现有体制、制度承载能力不足相冲突的结果。治理空间社会抗争既不能漠视其存在,更不能简单地高压,必须针对其形成机理和实质综合施治。通过谨守空间正义的价值,限制政府空间权力扩张,强化社会力量培育,完善法律救济制度等促进空间社会抗争有序化治理。  相似文献   

17.
城市权力结构变迁伴随着城市增长、精明增长和再城市化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城市政府、政府官员、企业、媒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在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下形成了联盟。同时,当权力结盟是在不完善的市场体制下进行时,权力结构及其运作过程就难以受到其他政治主体的制约。精明增长对城市增长之间的理论替代,既意味着城市的边界受到了限制,也意味着权力结盟必须遵循边界约束,即城市发展必须与社区权力联系起来,并以紧凑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加协调的公共生活。但是伴随着再城市化的进程,精明增长理论中的城市理想仍然可能被新的社会隔绝所打破,城市发展仍有可能进入新一轮的权力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0)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城市二元结构却日益突显。城市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农民工难以实现身份转变融入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悬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城市公共服务的差别待遇。"城市二元结构"的日益强化,将导致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影响城市的更好发展,甚至诱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在城市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现实面前,现阶段缓解城市二元结构问题,需要尽快废除不合理的城乡分治各项制度,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包容共享。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演变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 《学理论》2009,(31):172-173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形成,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经济环境、经济体制、理论认识等背景所决定的,并曾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发生过巨大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其消极影响也已经初步显露。只有对其作出全面分析和准确评价,才能促进今日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贫困人口与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依据实证调查的数据和资料,描述北京城市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诸方面(贫困家庭成年人和后续劳动力的下岗失业与再就业,子女教育,家庭人口结构,伤残病人口等)遇到的困境,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及社会救助的相应对策,分析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