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刘惠  程一 《中国妇运》2005,(9):10-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促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尹建国 《传承》2006,(6):33-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高度概括,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顺应民意,符合时代发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央还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五大执政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去落实科学的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去发展创新的理论,以完善的制度去保证长期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引导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并体现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高度重视民生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社会境界,集中表现为政权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拥护,人民生活在和衷共济、安居乐业的祥和状态,社会有序运行。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社会的和谐有赖于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保障。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  相似文献   

7.
邹万银 《前沿》2006,(12):217-2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和谐社会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胡锦涛同志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我们党主动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多方面体现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也从多方面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既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也体现着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谐的价值取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要求。当前,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由此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其中两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政治学的视阈来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对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推动政府转型、加强党对多元利益的社会整合以及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内涵与四个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普遍得到尊重的社会,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日益得到实现的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趋于缓和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理想。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特别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和谐,是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制度规范、关系融洽、发展有序的最高表现。和谐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徐贵耀 《新东方》2005,(10):47-5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突出位置,并且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由此,“和谐社会”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关注、追索与探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就必需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和谐社会特征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追求,在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夏芸 《前沿》2007,1(2):182-18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本文从社会调控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问题是实现利益的合理和有效整合,而社会调控作为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充满活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理想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洞察,既是对我国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华美乐章。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强调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完整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这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方面,社会是和谐的;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的和谐社会”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局面,是统一战线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发挥党执政兴国重要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一、统一战线的团结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需要全党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社会系统工程。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和联合不同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  相似文献   

20.
吴旭敦 《传承》2006,(6):98-99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顺应民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