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队人才培养制度,是军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规程或行动准则体系,军事竞争的焦点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浪潮中 ,每个国家由于历史条件和背景的不同 ,其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也不相同 ,从而决定了现代化模式的不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艰辛探索。分析比较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 ,由国际国内综合因素所形成的 ,对国家历史命运及其世界历史地位必将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机会和境遇。从国际经验、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外部环境、领导力量等战略视角看 ,2 1世纪头 2 0年我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4.
国防人口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奇缺”与劳动力“过剩”并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两难”境地。国防人口流动对促进农村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确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思想观念,把开发国防人力资源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和完善退役军人培训机制,提高国防人口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积极发挥退役军人的作用,培育国防人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实行用地、贷款、税费等优惠政策,为国防人口建设新农村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网,为国防人口建设新农村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比预想要好得多、快得多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报告关于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论断,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人口老龄化既有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共同特征 ,又有农业大省这一特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突出特点。湖南人口急剧老龄化将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必须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探索多种形式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老龄经济产业和老年社会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7.
面对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领导干部的战略意识,坚持"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营造安全稳定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一次次化"危"为"机",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90年化"危"为"机"的生动实践表明,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战略决策是关键环节,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革命军队是中流砥柱,党的建设是根本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培育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接力探索的伟大历程,是勇于创新、勇于变革的伟大历程,是成功实践、成就辉煌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丰富和拓展,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既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实践要求,又是判断改革发展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华美乐章。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强调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完整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这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方面,社会是和谐的;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的和谐社会”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