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论中国近代国际法观念的肇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伟 《政法论丛》2004,(3):84-89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 ,伴随着国际法的译介和传播以及对外交涉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国际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近代意义的国际法观念开始萌生。在此基础上 ,近代开明的士人官僚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主权平等观念。并以国际法为依据开展对外交涉 ,创建近代外交机制。  相似文献   

2.
四月二十五日,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组举行学术讨论会,探讨国际法的作用和制裁问题。关于国际法的作用,大家都持肯定意见,但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在这点上则有“标准论”和“工具论”之分,前者认为国际法是判断国际行为的是非标准,后者认为国际法是由国家协议产生的,它是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标准论”和“工具论”应该统一起来,既不要贬低也不要夸大国际法的作用,只有实事求是地评价,才能正确地运用它为我们服务。关于国际法的制裁问题,大家共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维护与保障和平是今日国际法的中心课题,防止战争和保障和平成为国际法的必要组成部分。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符合这个逻辑要求。联合国宪章亦以此作为基础。北约对南联盟持续六十多天的空袭虽然结束了,但这次巴尔干冲突却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南联盟在遭到重大损失后却对外宣称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因此,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北约武力干涉南联盟的行动性质予以分析,找出真正的传统国际法的破坏者和道义的胜利者。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国能够维护来之不易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法学会第二次年会于八六年十一月廿四日起至廿九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汪道涵主持了开幕式。著名国际法学家、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王铁崖、韩德培分别作了有关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方面的专题报告。参加讨论会的有我国外交、对外经济易贸、政法等部门和各地国际法教学、研究机构的代表共一百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国际法观念是国际关系中行为体自身状况和国际社会环境互构的心理映射,是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法局面与中国自身状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在中国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和各实践环节,最终形成心理的认知和判断。中国对国际法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是国际法自身大国强权与中国近代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共同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国际法对中国的负反馈和中国国际法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预期加强中国的国际法立场、提升中国参与国际立法和对国际法实施的监督、国际司法的积极程度,必须改善国际法心态,其途径则是强化中国国际法律知识积淀、增加自身的法律参与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过去数年中,由于我们缺少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外交涉有时陷于被动,经济上吃了亏还不知道,对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和各国的立法情况,既缺乏了解,更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如三权豁免、司法管辖、缔结条约、签订合同等都是法律问题,直到同外国有关的许多案件出来以后,才引起人们注意。他如比较立法,如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反倾销法”、“反垄断法”,西欧亦有类似立法,虽是国内法,但同国际商业交往密切有关,我们同他们做生意,应该未雨绸缪,事先加以注意和研究。否则到对方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式签订了不少关于保护投资的协定。这些协定以国际法为基础,作为彼此保证履行保护私人投资的准则,并使其不受国内法管辖。在国际关系中,对外投资所承担的主要政治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无论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都是应当学好的。但是,要学好这门课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学国际法。据了解,一些在内地基层法院工作的学员认为,国际法离自己的工作部门和专业距离远,用不上,学不学都没关系。其实,这种看法至少是短视的。国际法是我们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进行国际斗争与合作,促进国际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工具。学习国际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法学素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学习国际法都  相似文献   

9.
温树斌 《河北法学》2007,25(8):134-137
以法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辨析了国际法的基本属性.国际法具有法的一般性质--规范性和强制性.国际法比国内法具有更显著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无论作为法的一个部门,还是作为一个法律体系,国际法都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与“一带一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鸣 《法学杂志》2016,(1):11-17
“一带一路”作为国际经贸交往与合作的构想,必然与国际法发生密切关系,“一带一路”肯定将是国际法学界研究的对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一带一路”有四个目的,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国际法的深入研究,推动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构建,带动国际法交叉学科发展.从国际法角度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方法由两条路径合二为一构成,一条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路径,另一条是国际法作为一个过程的路径.从国际法角度研究“一带一路”有六个重点领域,即国际法基本原则、海洋秩序、国际经济法、保护中国海外利益、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网络法.  相似文献   

11.
何田田 《法商研究》2021,38(5):61-73
话语是反映价值观和思想的可察之途.大国外交离不开国际法,国际法的首要价值是秩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考察与研究中国外交话语表达所蕴含的国际法秩序价值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基本话语,是国际法治中国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所秉持的立场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开创性地运用国际法解决问题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逐渐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法学会1988年年会于6月6日至6月9日在北京举行,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于1980年2月,是我国研究国际法的全国性学术团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日益扩大,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际法的研究工作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本届年会正是在此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一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授、学者和研究人员,有来自外交、对外经济贸易、政法、金融等部门的专家和  相似文献   

13.
严阳 《河北法学》2023,(10):117-137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是国际法院适用法律的规定,国内外学者视其为国际法渊源的权威文本。这是因为,国际法的初级法性质决定了司法路径呈现国际法表现形式的正当性,国际法院的身份地位加深了国际社会对第38条的认同,国际法职业共同体在百年以来创造并传承着第38条作为国际法渊源权威文本的国际法知识。由此,权威的国际法渊源话语文本形成,其价值在于开启认识国际法之窗、塑造国际法渊源理论体系的基础、提供国际法渊源论辩的语料。经过百年的国际社会流变和国际法发展,国际法的其他表现形式没有涵盖于第38条,因而,第38条的文本具有滞后性,国际法渊源的范畴存在拓展的可能。修改第38条是过于理想的解决方式,将其他规范置于第38条中解释而赋予第38条新含义但超出了条文的深度和广度过于牵强,而国际法职业共同体以第38条为中心、第38条之外其他规范为外围,建构国际法渊源体系。这些尝试和努力都体现了国际法职业共同体回应第38条滞后性的行动,并不是说滞后性问题毫无意义,它既反映了国际法职业共同体兴盛国际法研究的“自我追寻”,也是由国际法职业共同体参与开放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并且提供应对国际社会变局策略的“利他追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已有不少论著,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合理化建议,但是总体上没有跳出利用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中医药的圈子。实际上,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得中医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保护和发展。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产权理论、国内法与国际法关系、被动保护与主动制裁角度研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发现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其著述中介绍了欧洲法律,并将拉丁文国际法著作《法律及神作为立法者》译成中文,开启了国际法在华的星火传播。1689年中俄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西方国际法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运用。但总体而言国际法在当时的中国曲高和寡,反映出国际法输入中国并非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传统中国以天下观为中心的对外秩序与西方国家主导的近代世界秩序碰撞和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的作用是国际法中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在一般国际法教科书里却谈得不多,而且不甚予以注意。然而,如果讲了一大堆国际法的制度和规范,而不明了它的作用,就不能正确地运用它为我们进行国际事务的交往服务。在今天,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特别是三个世界的国家共处的情况下,不明了它的作用,就不能正确利用国际法作为有力武器,联合第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析国际法是不是"法"的问题,其次还必须解决国际法的实效性问题,最后,从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来看,国际法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法在国家的隔离下离我们个人的距离有多远,或者说,国际法透过国家这个中介对于个人有何意义。结论为:国际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8.
魏磊杰 《法学评论》2024,(3):182-196
西法东渐初期,吸纳西方传教士的既有做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秉持一种通经致用的比附之法,以图借助先秦法政思想重构新的普遍主义世界观,最终达致有效应对西方殖民现代性知识“入侵”之目的。经历百年沉寂,伴随中国崛起,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者在新的世纪赓续了这一知识传统,此等“春秋国际公法”观背后的思维逻辑又被重新发现和调用,以求在学术层面有效推助各自学科本土化之同时,亦能在政治层面为业已进入后现代性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公平的世界愿景。对中国知识精英调用先秦法政思想的百年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可为当下必然需要依托传统法政资源塑造的中国国际关系/国际法新观念的对外投射提供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19.
李浩培 《中外法学》1980,(4):5,18,40
<正> 本年三月间,外交部国际法工作人员五人,以凌青同志为首,应日本方面的邀请,到日进行友好访问。我们除拜访日本外务省的一些官员以及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横田和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畑外,还参观了东京大学图书馆,并在东京和京都同日本国际法学者分别举行了座谈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在座谈中,我们和日本国际法学者相互介绍了中日两国关于国际法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国际法探析●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王玫黎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格以及中国所处的世界秩序都无法从我们自己的传统里产生出近代国际法观念。①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至少可以追溯到周朝。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统治者———周天子仍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