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大理州总工会积极为农民工搭好“两个平台”、构筑“三个机制”、抓实“四个一样”,把“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工作落到实处的经验。1.搭建“两个平台”,为农民工做好服务。一是营造关心农民工工作生活平台。各级工会组织深入企业吸纳农民工入会,努力做到政治上相信依靠、工作上一视同仁、生活上热情关心、活动上丰富多彩。二是提供农民工施展聪明才智平台。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文体活动来增强农民工的志气、朝气和士气,使农民工的靓丽风采得到充分展示。2.构筑“三个机制”,为农民工做好维权。一是建立源头参与机制;二是建立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三是健全困难农民工帮扶救助机制。3.抓实“四个一样”,为农民工做好帮扶。一是政治上一样平等;二是在权利上一样维护;三是生活上一样关心;四是技能上一样帮带。大理州总工会把关爱农民工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尽力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有效地保护、调动和发挥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大理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6,(3):50-51
2005年对众多打工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颇多的一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清欠”工作,许多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防止企业拖欠工资的办法,使得老板恶意欠薪的难度加大,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有了更多保障;蔓延全国的“民工荒”宣告廉价劳动力取之不竭的时代已经结束,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身价”提升了,在选择职业方面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事情比以前好找了;全社会对于农民工的巨大贡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农民工的歧视少了,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措施多了。农民进城务工的三个基本要求:找到事,挣到钱,不受气。在这三方面,2005年都有了很大改观。在新的一年,农民工当然希望在这三个基本方面的好势头能够继续下去,同时,在农民工最终完成城市化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有新的要求提出来。这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农民工要能在城市稳得住,不是临时性的打短工,而是相对稳定地在一个岗位上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3.
乡言 《农村青年》2008,(10):1-1
农民工黄伟木“卧底”维权事件引起很多人的热议。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是:农民工“卧底”维权的做法不值得提倡。比如当地劳动部门一位官员就表示:农民工“卧底”看似维护劳动关系,实际上是破坏劳动关系,把劳资双方对立起来。利用一部尚待完善的法律、一小部分尚存问题的企业来达到个人目的,不值得推崇。“自己权益受损了,可以投诉,由劳动部门帮助企业纠正。眼看着企业犯错,再想着去索偿,不能提倡。”  相似文献   

4.
一是关注农民工安全教育。为采掘一线农民工拍摄“全家福”照片,征集“安全寄语”,送“安全祝福”。二是关注农民工技能提高。以组织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三是关注农民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对农民工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5.
《重庆工运》2006,(6):17-19
我们公司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农民工常年保持在6000多人,已占企业总人数的80%以上,公司根据农民工的实际.结合围有企业原有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学习借鉴了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四好”经验,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出发,逐步摸索出了用“企业化、系统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四化”工作方法管理和教育农民工的新路子,取得了企业、农民工双赢的效果。“四化”作法是:  相似文献   

6.
“昨日9:30.2013年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筑城广场举行.24000余人应聘.达成用工意向5662人。招聘会首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民工选择省内就业。”(2013年2月20日《贵阳晚报》)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民工选择省内就业.传出可喜信号。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是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俗话说:“远走不如近爬”.“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如果能把更多的农民工留在家门口就业.无疑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7.
李伟 《重庆工运》2009,(11):45-45
从10月28日开始的奉节县庆祝第三个重庆农民工日活动,以“送温暖、办实事”为活动主题,杜绝形式、讲求实效、贴进农民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缤彩纷呈,是全县三年来项目最多、时间跨度最长、覆盖面最广、效果最好的一次庆祝重庆农民工日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中国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69亿人,在整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时下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保,有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两种选择。但当前不少农民工在这两张“社保网”面前,却总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10,(5):60-60
遵义市总工会来稿,介绍了他们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开展以“关心外出农民工,关怀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的“三关工程”,充分发挥镇村工会组织作用,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经验。一是建立基层工会双向维权机制,使外出农民工有坚强的后盾支撑。市总工会加入了与沿海发达地区45个城市结成的“城际间双向维权联盟”,建立了四级维权网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2002年首创的“农民工双向维权机制”经过近9年的完善提升,现已成为全国工会三大维权机制之一。信阳市总工会主席陈民近日指出,要以有效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重点,坚持“三个把握”,给力“双向维权机制”创新,为当代工运事业发展再创鲜活经验。  相似文献   

11.
夏阳 《工友》2006,(12):4-4
当我们大声呼吁农民工待遇偏低时,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素质总体上也偏低;当我们的政府由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技工难而琢磨如何“服务”时.也不能忽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一份体面一点的工作。我们在研究一些行业.企业发生的“民工荒”,“技工荒”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农民工的“服务性能”高低,不仅影响着他们在城市求职,同时时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卫应臣  陈业青 《工友》2007,(5):46-47
据建设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生力军。研究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农民工的现状,解决项目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日,我们对中铁大桥局集团五公司项目农民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时代风采》2011,(3):26-27
从农村,到城市;由农民,到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在中国大地上奔走、徘徊,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原本应该是农民工的时代——谁也不能忽视这个群体。但是,作为强大群体的一员,农民工却总是被社会边缘化,打入“弱势”。  相似文献   

14.
智敏 《农村青年》2007,(9):16-18
2006年10月,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将18个农民工公诉至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2006年12月,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18个农民工分别被判处2年至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原本是到南京找工作的,为何获刑进了监狱? 虽然判决已经生效,但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未停止。 专家认为: 一、18个农民工寻衅滋事,非法扰乱劳务市场正常秩序,理应受到惩罚。 二、农民工钱还没有挣到却不得不先向无法保障他们工作的人交钱,这实在没有道理。 三、别把农民工逼上犯罪之路。  相似文献   

15.
谢红江 《中国工运》2010,(12):60-60
一是强化培训,引导就业,加大对下岗职工、农民工的帮扶。二是加大扶持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力度。三是开展为下岗职工、农民工援助服务大行动。四是成立“工字号”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有创业愿望的失业职工、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政策咨询等10项服务。  相似文献   

16.
时周 《工友》2013,(12):16-18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为,“农民工”是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字眼,他希望废除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17.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刊有《新时期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现象初探》一文。文中指出,“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图铭  王德华 《工友》2007,(6):44-45
需要决定存在!需要是活力的真正源泉!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必须研究农民工的需求何在?中铁大桥局工会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所首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农民工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发展、自我,并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搭建了由低到高“三级台阶”,实现了农民工维权工作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伟玲 《农村青年》2006,(6):17-19
农民工在维权的时候请得起律师吗?谁在为一些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什么样的人被农民工称作“二律师”?是“收费的就是骗子”吗?在异地为老乡提供法律服务的人,面对怎样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20.
党国英在《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1日撰文对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措施。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即指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是第一次出现在高层政治文件的新鲜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