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上世纪末网络大众化普及开始到现在,我国网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人们的权利,而这其中又以隐私权的频繁受侵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隐私权,特别是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一直缺乏关注,司法实践中更是缺乏技术性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对隐私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新的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制约,规定详细的隐私标准,利用技术、法律等各项手段保护脆弱的网络隐私权。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入手,介绍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进而阐述如何进行法律规置。  相似文献   

2.
曹琳 《党史博采》2007,(6):28-29
从上世纪末网络大众化普及开始到现在,我国网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人们的权利,而这其中又以隐私权的频繁受侵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隐私权,特别是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一直缺乏关注,司法实践中更是缺乏技术性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对隐私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新的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制约,规定详细的隐私标准,利用技术、法律等各项手段保护脆弱的网络隐私权.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入手,介绍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进而阐述如何进行法律规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使用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 ,然而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试就网络隐私权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特性作了一定的分析 ,并指出了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表现形式 ,旨在对如何界定和惩处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提供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自己在网络中的隐私权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刘德良 《新视野》2003,(4):72-74
互联网对现行的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使隐私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和人之间的隐私利益依存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现代社会对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信息的需求与个人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它改变了隐私传播、加工和利用的技术条件,使得现行整个隐私保护制度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对此,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始针对互联网对现行隐私保护制度的影响进行立法变革,以适应网络发展和隐私保护的需要。而我国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观望阶段,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网络隐私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延伸,具有传统隐私权之扩展属性。而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又决定了金融隐私的易受侵害性。在此情境下,互联网金融隐私的保护应当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金融隐私权性质之界定,以及当前我国保护现状之研究,对金融隐私权之保护进行比较法之分析,提出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之对策。  相似文献   

6.
龙媛 《世纪桥》2010,(11):155-156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网络令现实社会中个人隐私权的有关问题延伸到了网络空间,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本文拟对网络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加以区分,对网络隐私权的特定含义和内容加以界定。同时提出结合各国主要的保护模式,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隐私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网络隐私侵权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成为当务之急。完善立法,加强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增强网民自我保护意识,将有利于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张金梁 《世纪桥》2011,(3):61-62
本文从普遍人权保护的意义上研究并分析了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利的宪法保护的几点建议。这不仅顺应了国际人权保护发展的潮流、履行我国签署的人权公约义务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宪政建设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探讨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人格权发展到一定程序后才随之出现的,当人类对人的保护还谈不上的时候,隐私权是处在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只有当法制文明、人类文明高度发展之后才出现了隐私权和保护隐私权的立法。因此,一个国家对公民隐私权的承认和保护的现状,不仅是这个国家法律制度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亦是该国文明程度发展的重要象征。 一、隐私和隐私权的基本涵义 关于隐私和隐私权的涵义,国际法律界(包括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有几十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我国法律界比较一致的理解是:隐私是指自然人私生活领域中不为他人所知并与公众利益无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明雯 《世纪桥》2007,(7):71-72
网络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扩展形式,虽然其保护范围同样涵盖了传统隐私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间、私人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它又有着与传统隐私权不同的特征和侧重点。本文对传统隐私权及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契机的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文章从网络社会的特点入手,分析由此带来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征信体系建设在促进信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可能产生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负面效应。所以,征信立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征信立法中如何处理好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与征信业的发展的关系是征信立法的关键。一、个人隐私与信用信息一般认为,隐私是个人希望不被泄露的信息,此处信息的范围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谤的观点。我国学者对隐私和隐私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认为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  相似文献   

13.
论艾滋病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华 《理论学刊》2004,(10):97-99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的一种 ,艾滋病人作为自然人 ,其隐私权理所当然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但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并不意味着隐私权绝对优于其他一切权利。由于艾滋病存在着可能危及他人生命权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 ,艾滋病人的那些可能影响到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理应为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所知悉 ,这就产生了个人知情权与艾滋病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是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利益平衡的原则实现双方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正>一、网络隐私侵权特征分析在网络急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个人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中缺少应有的保护,显得太过脆弱。面对大量涌现的网络隐私侵权现象,我们能够感受到网络隐私侵权和传统隐私侵权相比,具有其在网络环境中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网络隐私侵权影响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5.
石春梅 《世纪桥》2011,(13):41-42
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产业的大繁荣和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与新闻舆论监督权、社会公众知情权间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由此而来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被侵犯而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本文对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作了概述,分析了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关系和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理论基础,从保护与限制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利益平衡出发,对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6.
信息政策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它在许多国家正变得日益重要。在信息政策领域中有许多具体的主题,包括知识产权、版权、电信、关于互联网的技术说明书,网络交流的规则,如电子邮件和网页。信息政策也包括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运用于政府的行政改革中以及在处理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关系中,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信息政策也包括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在中国则被称作“隐私”。信息隐私是隐私的一个部分。但信息政策的论题也包括“信息自由”,即允许人们从政府和其他组织中获取有关政策、决定、计划、报告的信息,这些信息经常是对公众保密的。本文将着重探讨对隐私的保护,但也包括对信息自由的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不仅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张扬与发展,也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诸多困境,如何应对这种全新环境带来的全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涉及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信息泄露让个人信息被赤裸裸地摆在社会上,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滥用他人个人信息不仅是对个人隐私权的刺探,也涉及了人格权、财产权等问题。因此,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在学界也已成为共识。一、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个人信息作为判断、识别一个人所有信息的一种自然与社会存在的基本依据,可以直接对自然人特定化。人格是一个人尊严和价值的体现,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夏天 《世纪桥》2011,(3):87-88
互联网正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它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界限,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门槛,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现实中的社会平等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网络几乎完全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也很容易使当代大学生丧失对社会、国家、家庭甚至对自己的责任感。互联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冲击到了传统教育模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学习方式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学习资源匮乏或冗余、不良信息泛滥、情感交流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工作、学习及发展,同时也对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良性运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