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试从马特拉的著作入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展现其对国际传播的看法,透视分别以商业文化和启蒙文化为背景的“传播的全球化”与“传播的世界化”概念的差别,归纳出“全球化体现着同质化的商业意识形态”和“世界化表现为对传播流动进行多元民主挪用和尊重公共服务”的命题。对马特拉国际传播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在追随实证主义的传播商业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一种尊重差别、争取传播民主权利和促进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而且在我国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体和谐"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及其弟子创建的哲学假说,强调宇宙天体、音乐、数字、神和人的心灵之间的和谐关系。该假说后经中世纪和近代发展到18世纪,涉及音乐、神学、天文学和文学领域。天体和谐是荷尔德林和谐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早期组诗"蒂宾根颂歌"中把天体和谐中的音乐感性特征与现代个性的精神特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天体和谐作为简单和谐是其以和谐对峙与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和谐观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3.
日本传统文化不仅揭示了日本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与生活艺术,更渗透着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念。"和"是日本社会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它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是贯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纵观日本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理念与境界不断缔造着"和"之韵与美,更构建着日本人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4.
歌德在精神上接近"和谐"这一西方思想财富。在温克尔曼的影响下,他倡导通过艺术重新恢复古希腊社会中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其和谐观既受古希腊和谐理念的影响,又与他接受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密切相关。歌德在德国现代批判哲学启发下的整体论思想与对立观丰富了其和谐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简述了“法语世界”这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认为“法语世界”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曾一度有过的政治概念。所谓“法语文化”也将像戴高乐内阁文化部长、法国著名作家和学者安德烈·马尔罗认为的那样,逐步地被“人类博爱”文化所涵盖。  相似文献   

6.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11,(4):70-76,80
威廉·海因泽的长篇小说《阿尔丁海洛与幸福岛》中关于泛神论的对话启发了荷尔德林对颂歌《和谐女神颂》与小说《许佩利翁》等作品的创作.其“一即万有”的观点与和谐观以及对天父“以太”的认识都影响了荷氏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7.
徐普 《法国研究》2011,(2):67-75
本文拟就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翻译理论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贝尔曼被认为是个“直译派”理论家,他的“直译”观与其“翻译伦理”有着紧密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出发点,前者为后者的旨归。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贝氏“翻译伦理”也不乏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8.
国际体系观是人们对国际体系结构、属性及其主要矛盾等问题的主观反映,是政党和政府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诉求。在90年光辉历史进程中,随着国际体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体系观经历了“中间地带”——“三个世界”——“东西南北”——“和谐世界”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维 《德国研究》2013,28(2):93-103
迄今为止,国内、国际学界均未能注意到,卡莱基“泛欧”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德意志经验的积极影响密不可分。首先,卡莱基关注奥匈双元帝国内部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变迁,并由此萌发多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其日后提出“泛欧”联合主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卡莱基概括、总结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历史经验,提出欧洲联合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两战间的欧洲联合进程。最后,卡莱基重视瑞士德意志民族与境内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的成功经验,他仿照瑞士联邦的模式,清晰地勾勒了“欧洲合众国”的宏伟蓝图。研究上述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泛欧”思想的起源、辩证看待德意志民族发展道路与欧洲联合道路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欧洲一体化的现状与未来,都具有无可回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但是大部分印尼人尤其是爪哇人信奉的伊斯兰教有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即带有浓厚爪哇特色的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与爪哇原始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相结合而成的爪哇伊斯兰教。爪哇伊斯兰教强调的是实现内心或精神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但现实的印尼社会却与“和谐”相距甚远,所以爪哇伊斯兰教所崇尚和追求的只能说是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