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始终贯穿着对用工自主权的呼唤.企业用工自主权是企业自主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制度,长期以来富余人员过多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负担过重,因而"减员增效"便成为国企改革的口号之一.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这就必然要求在取得用工自主权后,对劳动力的使用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否则就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本文对我国当前就业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并联系企业用人机制的市场化,采取择优录用、竞争再就业的用工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 ,市场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加强企业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当前企业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谈本人的几点浅见。一、当前企业改革中职工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现状 :一方面思想观念不转变 ,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思想。由于几十年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传统思想的束缚下 ,国家对企业统得太死 ,经营机制不灵活 ,经营没有自主权 ,企业没有活力 ,存在着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的现象。职工干多干少拿一样的工资 ,企业盈亏与已无关 ,没有责任、没有…  相似文献   

3.
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合同的单方变更。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仅确立劳动合同协商变更的原则,对用人单位单方变更权的立法缺失,引致司法实践中各法院对用工自主权的理解不一,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大量存在。为减少各地裁判乱象,平衡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与劳动者利益保护,宜从用工自主权行使基础以及用工自主权行使的正当性两方面出发考察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适应灵活用工需求的用工形式,由于其机制灵活、用工效率高、有利于人才流动而受到企业的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但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典型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而言,被派遣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作为个别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独立产权是不是用人单位的必要条件、劳动法律关系之人身性、财产性的统一与分离等方面,论述了分支机构在劳动法上的地位,并认为分支机构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的是人身性劳动法律关系,它是人身性的用工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经过连续二十余年的改革,在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也使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公有制企业经营权的逐渐放开直至企业成为具有完全独立人格的法人,这种变化使得企业经营管理阶层与普通劳动者阶层不再仅仅是国家计划指令的不同层次的执行者,而是各有其利益的独立群体。公有制企业从计划执行主体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铁饭碗、大锅饭”的打破,恰恰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群体利益分化的开始。经营者阶层的出现,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经  相似文献   

7.
劳动制度改革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在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起一种“国家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的劳动制度。为此,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用工制度方面某些合理因素,设计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体现安全感与危机感相统一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一、职业安全感有利于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需要理论认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从内容上分析,经…  相似文献   

8.
企业管理官员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国营企业的主要管理干部,而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的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经理人员。无论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是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都要求把企业管理官员转变成企业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制度的创新,机制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人的转变,首要的是企业领导人的身份、作用、素质、能力的变化。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官员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具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其职责是完成国家计划下达的生产任务,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主要通过行政…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化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培育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改革是在城乡隔绝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旧体制下,城市国有部门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造成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被禁锢在土地上,隔离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到非农产业,造成极大浪费和损失.劳动力市场改革基于城市"治懒"、农村"治贫"的目标展开.逐步把国有部门职工推向市场,同时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效率,渐进式改革、逐步释放被压抑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劳动力市场培育也是城乡劳动者权利的双向调整和逐步接近的过程.改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城乡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尚未实现.名义权利与实际权利的差异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权利差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威胁.增长、稳定、公平是左右政府改革行为的三大变量.劳动力市场上的权利不平等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巨大障碍.贯彻新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正在使政策导向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一、要严格区分政府的双重法律角色国家与政府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概念。政府是国家机关之一种,只代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国家经济行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由政府,特别是经济行政机关承担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公权主体的国家和作为私权主体的国家被人为地混淆起来。不仅企业的法人所有权或法人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国家作为企业投资者所享有的股东权和国家作为公权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也是混沌不清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正是凭借着行政管理者与企业投资者的双重身份直接干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微观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一从1985年初开始的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标志着我国农村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即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使农村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体制的瓦解,把生产的自主权还给农民。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对商品流通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的制约程度是很高的。生产的自主权与交换的自主权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光有生产的自主权,而无交换的自主权,这种生产自主权是极为有限的,更谈不上有可  相似文献   

12.
今年伊始,我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了。伴随着该法的普遍贯彻实施,在企业界,尤其是不少民营、外商企业中时而会发生一些不甚协调的呼声,诸如"《劳动合同法》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提高了企业用人成本"、"影响了  相似文献   

13.
张菡 《求知》2001,(2):30-30
就业形式是与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经营单位的建立与撤并以及劳动者就业均需国家统一分配。一般来说,一生只能有一个单位。不论单位好坏,劳动者都不能跳槽,否则,就会被认为“表现不好,觉悟不高”。而且,工时制度固定,每周48小时,几十年一贯制。工作任务不足,也不准从事第二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位的建立、发展、消亡都是由市场决定的,生产经营形式灵活,用工自主,劳动者可以自主择业。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经济效益全民占有,这对确立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不少弊端,特别是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权利和承担必要的经济责任,更缺乏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经营成果也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影响企业的活力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束缚了  相似文献   

15.
战后实行威权政治之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绩效,所反映的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结构的不同.威权体制下台湾的发展经验表明,在非民主体制下要达成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某些结构性前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分离、经济理性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市场经济导向、经济决策系统的专业化和"非政治化".威权政体在推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推动自身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李昌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分配的主体、分配的手段和分配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回国家作为分配主体转化为国家、企业的双层或多层分配工作;由行政手段管理劳动者收入分配转化为用经济手段调控收入分配;由单一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7.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个热门话题。新年伊始,我们从华光灯泡厂的改革中看到了希望。 沈阳华光灯泡厂是我国特种光源行业中的一个有名的大企业,70年代因研制成功高压钠灯,曾获全国电光源行业第一块质量金牌。近几年,该厂生产下滑,1990年亏损达331万元。 从1991年4月起,“华光”作为沈阳市第一家国营大中型企业模拟“三资”企业管理试点,首先在本厂五车间实行改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五车间便显示出希望之光。 华光厂五车间改革前后呈现的巨大反差,发人深省。“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体制,使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并形成人们的惰性。有人因此惊呼:勤劳的中国人民似乎变得不那么勤劳了!实践证明,国营大中型企业如果不坚决地革除这种端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的弊端,不严格执行《企业法》和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实际上就是鼓励懒汉,挫伤诚实劳动者的积极性,更会使惰性象癌细胞一样在整个企业中扩散开来。 华光厂的改革是一个方向。李鹏总理在1991年12月24日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也指出:1992年“企业改革的要点仍然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和‘铁交椅’,因此就要改革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聘任制度和内部的分配制度。” 华光厂打破“三铁”的三人谈,颇可读。  相似文献   

18.
第一,体制之特.首先是所有制结构方面,海南特区在经济成份上实行多元结构,即国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人体经济和"外资"经济并存,不人为地规定和限制各种经济成份在特区经济中的比例,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面前平等竞争、竞相发展.中央文件中既没有规定以公有制为主体,也没有说不以公有制为主体.其次是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中央指出:"海南省的改革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要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建立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是市场调节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际,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两个转变”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第一个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本身就包含着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劳动体制的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体制转化,就是企业劳动关系改变。《劳动法》的核心是调整劳动关系。《劳动法》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除原则、形式和规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企业与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即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劳动合同关系。为了实现《两个转变》,贯彻《劳动法》,就要将劳动用工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用工制度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合同制。这种劳动合同制,不只是将以前的固定工职工改为合同制,对临时工只要继续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双方也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待遇与别人相同。全员劳动合同制使劳动者得到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制度变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通过劳动合同立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依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