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法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响应.但应当在"十七大"语境下理解"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在中国国情背景下讨论"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以及如何去"创造条件".要防止政策设计和实施促使贫富差距的加剧.  相似文献   

2.
张丹丹 《人民论坛》2014,(6):232-234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在对自己所拥有财产进行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文章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状况,从土地、房屋、金融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产性收入,浙江居民的新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城乡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大幅上涨。浙江人会理财、善经营的特点充分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在浙江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叶榕  叶曦立 《群众》2008,(2):35-36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立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为什么要让更多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我们要创造哪些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些都是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杜伟 《时事报告》2007,(3):19-19
政策背景: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虽然基数小,但自2005年以来增幅却很快,是人均收入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谓合乎民心,顺应民意。  相似文献   

6.
从2002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一千美元,拥有的财产增多,出现了财产性收入增加迅速和来源结构的较大调整。同时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比重偏低,不平等现象严重及居民的投资知识缺乏等问题。国家和社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财产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陈百强 《山西政报》2008,(23):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的劳动收入在增长,财富也在劳动中不断增长。如何让财富成为资本、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个全新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新提法既符合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收入现状,也完全符合人民群众增加收入的愿望,更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昭示了我党“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文章通过考察近年来北京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发展变化,并将其与上海和全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北京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谨防财产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放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秋莲 《湖湘论坛》2009,22(1):103-105
新中国由“无产”社会进入“有产”社会是近几年的事,但有产者在整个社会中仍只是极少部分人,至少占半数以上的农民仍被排斥在有产者队伍之外。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财产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环境中,财产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放大效应很可能被释放出来。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储金泉  张守敬 《群众》2013,(3):I0047-I0048
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整体收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广阔前景,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围绕如何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问题,我们盐城市老促会调研组赴东台、大丰、射阳等地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可以抓住五个重点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11.
第一,重庆国资可以总结成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通过公有财产,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重庆无论是国资补贴微型企业的创办、还是降低民营企业的所得税,都是通过国有资产增值后藏富于民,遵循的是国民共进的思路,在增加财产性收入上,增加公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2.
辛其马 《创造》2008,(1):113-115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除了工资,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管这一论述不是专门针对资本市场发展而言,但在很多专家学者眼中,这一重要的概念之于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理性繁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指导意义。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家庭拥有的财产无论是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动产,还是房屋、土地、车辆、收藏品等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均属于“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在缓解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融资难、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缺失,近年来我区部分地区高利贷市场日渐“繁荣”,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资金数额越来越大,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影响到社会和金融稳定,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政策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4.
将中国城镇居民分为七个收入阶层,并将收入细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深入分析了收入结构对各个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分析表明:最低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倾向反而越高,但由于受低收入影响而制约服务消费能力的提升;从整体来看财产收入对服务消费影响最大;不同收入结构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收入是所有收入中对中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影响最大的类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影响比较大,而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能显著增加对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家庭规模、教育和职业也对服务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十七大报告中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成为各界议论的重要民生话题之一。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举措的深意何在?究竟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如何实现财产性收入的理性和持续增长?带着一系列百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在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相关论述,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报告中所提到的"群众"应该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中分享发展成果相对较少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目前,处于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交融处的失地农民大多分属这两大社会群体,因此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加这一人群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75.9%的受调查者采取各种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受调查者认为,垄断企业高管、领导干部、私人企业主是排在前三位的最能从财产性收入中获得实惠的群体■76.36%的受调查者认为,财产性收入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党中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富裕国民,提升民力的重要举措,意味着政府今后在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工资、养老金等收入的同时,还将努力创造多种条件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预示着我国国民收入将进入一个新的多元化格局,普通百姓将拥有更多的财富,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VAR模型,结合模型稳定性检验、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我国1993-2009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存在正向相互促进作用,它们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提出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为契机,全面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从而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加财产性收入:基础、意义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平  李沁生 《前进》2007,(12):23-25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很多令人注目的新论述、新观点,其中,"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更是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理解这一政策思路的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怎样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这既是在理论上必须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也是关系到其精神能否在实践中真正发挥预期效应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