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考与运用》2007,(4):108-115
直辖以来,重庆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直辖市设立、三峡库区建设、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等历史机遇,围绕“创建法治重庆、完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07,(7):6-7
走过直辖十年,3000多万巴渝儿女又昂首走进“特区”元年——就在我们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隆重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讲话中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建好“新特区”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7,(4):59-75
重庆位于长江经济带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交点,是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带大库区为特色的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重庆己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新阶段。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新阶段重庆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4.
走过直辖十年,迈向“特区”十年。 十年前,我们迎来了直辖的机遇。而今,除了要进一步发挥直辖优势,我们又迎来了建设“新特区”的机遇。 为了建设好“新特区”,市委、市政府已经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就在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大会召开前夕,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发出公开信——  相似文献   

5.
任泥 《当代党员》2006,(6):16-16
直辖以来首次召开重庆市科学技术大会,吹响了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重庆”的号角。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老工业重地,创新,自主创新,是重庆发展的灵魂。本刊推出这组“特别报道”,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6.
陈悦 《当代党员》2007,(2):18-21
为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快速集聚生产要素,填平城乡鸿沟,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使“二元结构直辖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直辖市,市委书记汪洋在年前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打好“直辖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6,(5):10-10
重庆直辖转眼九年了。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使命和责任,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每一位重庆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直辖意识。直辖首先是一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是一种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意识,还是一种自强和创新意识。我们务必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以强烈的直辖意识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强烈的直辖意识推动改革发展,努力把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重庆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直辖市。本刊编发市委书记汪洋谈“增强直辖意识,争取更大作为”和市委党校两位教授的文章,作为本期主题阅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刚直辖时,重庆是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15年来,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等环境整治工程,重庆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成为全国目前唯一获得“生态中国城市奖”的省级城市。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14日,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然而,直辖之“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对直辖十周年的重庆作出了新的“三大定位”。其一,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二,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三,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是对重庆在全国直辖市中的特点与历史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对的战略响应抓住了实现“三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2,(7):33-33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 直辖之初,说起重庆,人们常用四个字形容:“大、小、重、难。”面积“大”,京津沪加起来,还不及重庆一半;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仅1000多亿元;历史包袱“重”。国有企业八成亏损,生态环保欠账多;百万移民“难”,366万人口脱贫难。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7):16-17
重庆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希望之城。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了辉煌业绩:从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到顺泸起义,从南方局的坚守到重庆谈判,从邓小平主政西南到“三线建设”,从计划单列到重庆直辖……在90年波澜壮阔的党史长河中,重庆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7):1-1
历史的垂青给了重庆又一次惊喜,正当巴渝儿女满怀豪情迎来直辖十周年喜庆的时候,中央批准重庆为今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古老而年轻的重庆,幸逢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双重喜庆”。  相似文献   

14.
直辖13年来,经过3000多万重庆人民汗水和心血的浇灌,重庆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一如果评选直辖13年重庆的“变化之最”。城市建设当之无愧。特别令人振奋的是,2008年以来,一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规模庞大的旧城改造,正在让重庆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5.
《思考与运用》2004,(1):4-7
2004年1月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召开的第一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重庆直辖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重庆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比2000年开展空气质量日报以来增加100天,重庆摘掉了“雾都”和“全国10大重污染城市”的帽子。直辖10年来,重庆市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投资达500多亿元,100余家企业在“退二进三”的环保搬迁中“洗心革面”迎来发展的第二春。重庆的天蓝了,水绿了,主城区及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得到双向优化。重庆直辖10年的环保历程,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亏损”,这是直辖之初重庆国有企业之“痛”。“7个一批”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让国有企业成功突围;国资委长袖善舞,“渝富模式”和“重庆模式”使重庆国企轻装上阵、集团作战,重庆国企再创辉煌:2006年重庆工业利润跃升为155亿元,10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3,(4):16-16
一、初春时节,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重庆代表团参政议政表现活跃。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重庆代表团参加讨论,听意见建议,提出对重庆的希望。他们指出,经过直辖几年的建设,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希望重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未来的重庆一定会大有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不断深化对西部大开发、设立重庆直辖市和三峡工程建设这三大历史机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能力,提高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议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中央领导人对重庆工作的指示,学习重庆代表团的相关发言和建议,积极将全国“两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刚直辖时,重庆对外加工贸易几乎为零,众多区县出口为零。15年来,重庆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已跃升成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引进外资数额进入国家第一梯队;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量领跑中西部地区;2011年进出口总值超过350亿美元,增幅全国第一;外地货物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比高达32%……  相似文献   

20.
《思考与运用》2007,(4):3-18
重庆直辖已走过十年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加快推进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基本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目前,重庆已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