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识长廊     
《党的建设》2007,(1):56-56
·你知道吗·什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相似文献   

2.
国民收入分配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核心环节。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应包括三次,相关制度创新也应围绕此进行。其中,初次分配应重点从市场准入、报酬协商、最低标准、联动增长等方面推进;二次分配的核心是居民税收制度,包括所得税、财产、遗产赠与、特别消费税、居民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失业救济等;三次分配主要是指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制度,主要包括机构制度、公益捐赠、管理、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学习月刊》2010,(8):42-43
一、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参与初次分配的三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4.
居民劳动报酬率是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21世纪以来,辽宁省劳动报酬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因素造成的,未来辽宁省劳动报酬率的提高需要通过政府维护劳动者权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市场调节的工资待遇等初次分配,存在差距扩大化与某些不公的问题;政府调节的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存在覆盖面不足与力度不够的问题。第三次分配是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以及弥补第二次分配不足的重要社会分配方式,是托起社会的第三只手。全民普及慈善行为,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是由初次分配状况决定的,再分配只能起到修补作用,特别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很难根本上改变初次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那么,怎么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如何推进初次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一、加快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缩小个人禀赋差异,实现起点公平。提高每个人的素质,缩小个人  相似文献   

7.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初次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可重点从工资增长机制和竞争机制两方面着手;再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应重点从税收和转移性支付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中,不但再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着不尽公平的状况。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和经济政策上统筹落实,将逐步实现初次分配的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分配是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框架下的一种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必要补充,在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次分配在理论和实践范畴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0.
改革以来工资收入在我国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过低,且增长速度低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以虚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在当前阶段,政府、企业和工会应当分别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代表劳动者维权的责任,采取共同协作的方式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此例,构造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从收入分配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宜勇、翁仁木在《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的角度深入研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重点检查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初次分配领域该退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分配方式根源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严重倾斜的现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这种分配结构根源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不合理的所有制形式。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全面推进所有制改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为此,必须进行国有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增加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比重不合理问题,不利于促进消费,也不利于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调整与优化。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突出、国内消费乏力等等,笔者在此基础上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领域提出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太淼 《学习论坛》2010,26(1):10-14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具体分配制度体系,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分配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谋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和迫切要求。构建公正、合理的中国特色的具体分配制度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分配的诸多环节和因素,尽量做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必须从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诸多层面来构建,尽量做到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是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劳动收入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而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是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长期以为,我国居民的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来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实现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从分配起点、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三方面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根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真正做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表现在劳动报酬低、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权重小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就是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这个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本文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比较了各收入主体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收入比重的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劳动者、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在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方面的作用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