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族教育的文化不连续性造成了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代际文化冲突,而冲突的产生又影响着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制约其学校教育完成,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必然不能忽略代际文化冲突克服问题。依据民族教育代际文化冲突的起源,对相关文化冲突的克服可以从加深文化理解、端正文化态度、调整文化内容、增加文化沟通等方面着手。民族教育基于文化的深层调整将有效缓解或克服代际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推进民族学生的现代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2.
家庭共同体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它不仅孕育出代际韧性,也是代际韧性作用发挥的现实空间。家庭代际韧性在抵御外部风险、情感感召、传承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以及提升家庭安全感与社会安全性等方面作用于家庭共同体,使其具有其他共同体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家庭代际韧性的运行机制则体现在家庭关系的平等化、任务导向的家庭凝聚力、博弈性协商、全生命周期均衡性以及期望效应等方面。当前我国家庭代际韧性还带有自发性,需要国家和社会多方面的呵护、扶持与赋权,将家庭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结合,锻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韧性以及增强国家韧性。  相似文献   

3.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偶合家庭”无论从家庭的成立、组合,还是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及家庭的职能各方面,可以说都已经失去了“家”的意义。“偶合家庭”正是在俄罗斯转型期社会两种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在这失去了规范的世界里,人们一系列偶然选择的结果。它是19世纪后半叶俄国的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宗法专制文化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俄国专型期社一种怪异的家庭范例。一家庭自婚姻始。婚姻不仅是两性问题,而且涉及家庭和集团的繁衍、维系、巩固、发展,是人们为了持续正常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5.
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主要衡量指标是代际收入弹性。教育是主要的代际转移机制,其产出绩效受到家庭背景的深刻影响。儿童护理的公共供给能有效实现家庭资源的均等化,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6.
保证种族绵续是家庭最为基础的功能,然而在社会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城市青年不孕症家庭问题突出。本研究从家庭关系角度入手,探究城市青年不孕症家庭问题及其背后的文化机制。研究发现,青年不孕症家庭夫妻关系呈现三种类型:风雨同舟型、怨声载道型、顺其自然型;代际关系呈现三种类型:和睦相处型、长辈公开羞辱小辈型、小辈拿长辈撒气型。文章讨论了当代话语下家庭关系变与不变的层面,家庭关系中代际关系、生育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女性地位发生改变,而传宗接代观念、家庭主轴以及社会网络关系重要性不曾改变。这变与不变的背后蕴含着政策层面、医疗技术水平、城市化水平、传统观念与当代观念的制衡以及个体化思想的出现等一些重要的社会与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农村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女儿在赡养父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父系继嗣和财产继承制度并未因此而消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女儿养老都不被正式承认。家庭代际传承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家庭经济基础和家庭权力的代际转移而引发的自发过程,而是一个融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为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巨变之下,家庭代际冲突日益普遍化、激烈化。代际之间的矛盾、纠纷,折射出传统孝道与现代平权理念之间的动态博弈。充分体现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解放的现代进步文明精神,以人为本,促进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转换,构建平等互尊、责任互补、相亲相爱、代际共融、老少共享、人人和谐的现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挥妇女在家风传承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  相似文献   

10.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优化代际互动和扭转代际倾斜、实现代际跨越的有效对策,从而谋求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人帮助已婚儿女承担家务劳动,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种代际互惠。第一,在代际及性别权力关系改变与工业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代际互惠发生了改变。第二,代际互惠观念背后隐藏了一些意识形态,它们与工业化进程中家庭功能外移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文章在父系家庭和工业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下,从代际和性别权力关系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城市双职工家庭中,在第一个孩子出世到上小学之前这段家庭生命周期内,祖父母特别是祖母协助双职工家庭中的儿子和儿媳承担育儿及其他家务工作这一现象,探讨了在经济力量改变社会性别和父权制家庭关系的背景下,老年女性的福利遭到削减、家庭面临工业化挑战、社会政策被期待做出调整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研究的代际关系,既有断裂,也有传承。青年研究的代际断裂呈现出隔阂、误解、排斥、冲突等状态;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则呈现出知晓、理解、尊重、支持、融合等状态。青年研究的代际差异有利于理论创新,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有利于知识积累,要倡导青年研究不同代际之间的沟通合作,要构建青年研究不同代际之间的成果共享机制。进入新时代,鼓励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推动青年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反哺:生发动因与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社会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原本由父及子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或代际"颠覆"。造就文化反哺的动因包括社会变迁的提速、同辈群体的影响和大众传播的普及,而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则在于它改变了文化或文明传承的方向,或者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如果说文化反哺现象从共时态角度说算是"只此一地",那么从历时态角度说则堪称"只此一次"。这两大特征赋予包括"文化反哺"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嬗变即我们所说的"中国体验"以独特的社会价值,也使当代中国目前仍在延续的这场转型有可能避免沦为单纯的财富增长或GDP堆积。  相似文献   

14.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为背景考察当代家庭代际关系及其变动。新的制度促使代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亲子平等关系形成,儿女均享有对亲代遗产继承权,子代婚姻实现自主,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亲代减轻了对子代赡养的依赖。改革开放后,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女儿在代际关系中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增大。当代农村亲子同居所形成的三代家庭占比上升,但城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亲代与一个已婚子女同居养老占比明显降低。社会变革时代,当代代际关系也存有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刘怀光  江雪岩 《前沿》2011,(3):131-134
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关系由原先亲代到子代的单一文化传递模式转变为亲代与子代间的双向传喻模式。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为我们阐释了代际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合理代际关系的相处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则为我们解决代际间的冲突暗示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以及更为广泛的公共交往领域中都需要根据交往理性的要求重构代际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明 《传承》2011,(31):52-53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相对稳定的代际传承与变动不居的创新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运动构成文化发展的基本表现形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传承力与创新力上。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面临着传承难、创新更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代沟的性质界定与中国家庭的场域特点进行联结,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新视角.对代沟的界定,即把不同代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这一类表征代际距离的词汇统称为"代沟","代差"反映了变迁社会中不同代间的差别,具有客观性、协调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代差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承担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两代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代差视角是一个从正面的、代际协调的角度进行家庭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论域下的文化冲突及其时代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冉 《求索》2011,(5):76-77,176
社会转型是人们理解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社会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为文化冲突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其间,不同文化模式以及不同文化精神之间的冲突将日益成为人们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为此,需要构建文化自觉之模式,促使处于文化冲突中的文化主体克服和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兼容胸怀,进而形成、选择和实施正确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模式,开展文明对话,化解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直接过渡"与基诺族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 "直接过渡"是他者文化主导下有计划整体性的文化突变.由于文化变迁连续性的中断,原有"生存方式"的解体或坍塌,人们所熟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被迫改变,传统文化的消失不可避免.文化突变意味着文化冲突的极其强烈,种种现实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文化冲突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人们对他者文化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忆"乃至"选择性排除".民族文化的新生根本在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代际差异与冲突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伟  陈婷婷 《长白学刊》2009,(6):116-118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老年一代和青年一代在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社会角色、社会心理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这导致他们在经济收入与资源分配、政治观念与理想信念、文化取向与文化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上的差异与冲突。代际差异与冲突是具体的、历史的,但并不是根本利益的差异与冲突,这种差异与冲突中具有非对称性和反向社会化的特征。因此,在对待代际差异与冲突上要坚持合理差异、沟通与合作和适度冲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