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晖 《长白学刊》2005,(2):79-8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在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是以现代化变迁为大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力合一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的夫妇式家庭中,家庭的情感功能和消费功能等都将得到凸现和强化.  相似文献   

2.
保证种族绵续是家庭最为基础的功能,然而在社会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城市青年不孕症家庭问题突出。本研究从家庭关系角度入手,探究城市青年不孕症家庭问题及其背后的文化机制。研究发现,青年不孕症家庭夫妻关系呈现三种类型:风雨同舟型、怨声载道型、顺其自然型;代际关系呈现三种类型:和睦相处型、长辈公开羞辱小辈型、小辈拿长辈撒气型。文章讨论了当代话语下家庭关系变与不变的层面,家庭关系中代际关系、生育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女性地位发生改变,而传宗接代观念、家庭主轴以及社会网络关系重要性不曾改变。这变与不变的背后蕴含着政策层面、医疗技术水平、城市化水平、传统观念与当代观念的制衡以及个体化思想的出现等一些重要的社会与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其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工具性作用在于将对传统家庭的怨恨式认同传递和转化为对现代团体的弥补式认同,新青年从“爱有差等”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转向在现代共同体中寻求“平等之爱”。这一叙事模式在五四前后具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团体被“新青年”体验和阐释为一种传统家庭共同体的修正、补充与扩展。这提示在“家本位”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关系社会原理对于现代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理,在抗衡和消解的作用之外,也具有激发其需要、促进其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西方经典家庭现代化理论的思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核心家庭将成为主要的家庭形态,夫妻关系将取代代际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轴心,然而,中国转型期的家庭发展动态似乎呈现出一个不尽相同的图景。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探讨转型期中国家庭关系的主轴,同时从家庭结构、价值规范、夫妻关系质量三个层面考察其对家庭关系轴心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背后的性别模式。研究发现,转型期中国家庭关系呈现夫妻关系与代际关系双轴并重的格局,略超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将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也有近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以代际关系为主轴。居住安排、孝道观念和婚姻质量均对二者何为主轴产生影响。对于家庭关系主轴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性别模式差异,男性更倾向于将上行式代际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女性则更倾向于视下行式代际关系为主轴。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拓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现代化在代际更替中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航向。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离不开对青年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可大可久”的青春密码,也要着眼于当下,从代际变迁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点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青年人的作用发挥,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返县青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青年创新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刊特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视野下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青年代际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返县青年与县域乡村振兴”“青年的创新参与:建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参与”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学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代沟的性质界定与中国家庭的场域特点进行联结,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新视角.对代沟的界定,即把不同代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这一类表征代际距离的词汇统称为"代沟","代差"反映了变迁社会中不同代间的差别,具有客观性、协调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代差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承担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两代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代差视角是一个从正面的、代际协调的角度进行家庭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概念表征着人类对“共同善”美好生活样态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实践,构成了传统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审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消解了共同体的最初样态,而且建构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虚假的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一种超越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形式重塑了人类共同体生活的基本样态,形构了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样态,从而在理论上批判了西方式现代化对共同体消解的现实,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对共同体消解导致的种种现代性问题的弊端;在制度上建构了一种共同体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制度需求;在实践上推动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建构,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体向度与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繁衍后代、传承文明、保持稳定、构筑和谐、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谐”是音乐的一个基本概念,常指音符配合得适当、协调。音乐是通过主音符的和谐搭配,产生美妙的乐章。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主旋律,和谐家庭构建是其中的一个主音符;而在和谐家庭构建的主旋律中,也有着其关键的主音符。  相似文献   

9.
老人帮助已婚儿女承担家务劳动,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种代际互惠。第一,在代际及性别权力关系改变与工业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代际互惠发生了改变。第二,代际互惠观念背后隐藏了一些意识形态,它们与工业化进程中家庭功能外移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文章在父系家庭和工业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下,从代际和性别权力关系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城市双职工家庭中,在第一个孩子出世到上小学之前这段家庭生命周期内,祖父母特别是祖母协助双职工家庭中的儿子和儿媳承担育儿及其他家务工作这一现象,探讨了在经济力量改变社会性别和父权制家庭关系的背景下,老年女性的福利遭到削减、家庭面临工业化挑战、社会政策被期待做出调整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青年一代承担赡养的义务正逐渐弱化,老年人对子女的支持日益增多,出现了"啃老"等不平衡的代际交换。正确处理代际间的关系,对协调两代人的心理,形成融洽的家庭生活气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因其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匹配有效运作了两千多年,不仅维护了家庭的稳定而且强化了既定的社会秩序。现代化进程使传统家庭伦理失去了权威性、统一性,同时迫切要求以家庭关系变革和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实现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陈雯 《长白学刊》2009,(2):115-119
在现代风险社会中,理性并非是维持家庭稳定的全部因素,感性因素也在发挥着积极的功能。作为现代化基本特征的理性过度渗透于家庭日常生活,初级群体的亲密情感逐渐出现了内卷化、悬置以及最终脱域现象。而这种去感情化社会事实生成所引起的家庭关系的排斥与家庭关系的解构,是现代家庭进入一种不确定性风险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永萍 《理论月刊》2023,(7):93-101
家庭结构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关联和聚合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力量逐渐渗入乡村社会并成为影响农民家庭变迁的主导性变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区位中分别处于市场中心和市场边缘的位置,这种区位条件的差异不仅形塑了差异化的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模式,而且形塑了差异化的婚姻区位和价值观念,并进一步影响农民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状态。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代际关系比较平和,形成了子代依附父代的家庭结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限,代际关系比较紧张,形成了父代依附子代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东中西差异不仅展现了中国家庭变迁路径的复杂性,而且提供了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理解家庭问题并定位家庭政策的重要框架,为转型期家庭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法国家庭政策及其对支持妇女平衡工作家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家庭政策在欧洲较有特色,法国政府及其在家庭政策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社团联盟甚至认为,法国是欧洲唯一在严格意义上实施家庭政策的国家。本文介绍了法国家庭政策的概念、目的及其在帮助父母缓和工作与家庭冲突中所起的作用,展示了法国家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探讨了法国家庭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6.
对"空巢"现象的普遍关注映射了当代中国家庭的变迁。"空巢"的背后是父母寿命的延长、子女数量的减少、代际间居住安排的变化和迁移流动的发生,其实质是现代化和人口变迁的影响。在青年"离巢"和父母"空巢"成为家庭新常态的情况下,社会应对这些群体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而国家则应制定更多有利于鼓励和加强代际联系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家庭代际文化冲突是社会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文化创新等有着密切联系。从三喻文化理论看,人类文化传承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传承的非连续性更加突出,往往会产生家庭代际文化冲突。对此,应当补偿家庭文化代差,传承优秀家风家教,弥合代际文化裂痕,减少家庭代际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8.
变迁中的中国家庭与儿童看护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就业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母亲照顾子女的家庭内分工模式,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关系的变迁使家庭趋向代际分居,成年子女的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的推迟以及老年人病因的变换等多种因素,使儿童看护的家族内支持变得不可期待。因而呼吁政府和社会介入儿童看护领域,为家庭提供优质低廉的托管机构和福利措施弥补家庭对年幼子女照顾与保护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1949年建国前中国男权家庭中,父权与夫权的交织作用对夫妇权力关系的影响。其基本方法是跳出性别分析方法的局限,将家庭男权制度置于父系继嗣的体系中去研究,从而揭示已婚妇女在代际和夫妻权力关系方面错综复杂、起伏跌宕的婚姻历程。研究发现,在大家庭里,当父权起主导作用时,年轻夫妻均无权力,婆婆受父权的保护,受父权压迫最大的是家中儿媳。在"反哺"阶段,夫权往往用来保证男方的父母老有所养,而非完全满足男方的私利。夫妻之间,妻子通过生育子嗣和参与家庭事务逐步纳入父系体系,增强了丈夫对她们维系父系家庭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夫权对她们的约束。本文展示了至少在中国部分的父系继嗣家庭中,当夫权遇到父权时,性别与代际权力出现多重性,易变性和内争性,从而造成夫权时强时弱,时有时无,既同父权遥相呼应,又与其发生冲突。因此,中国传统男权家庭中妇女的地位在一生中是变动不定的。中国妇女在父系家庭中的地位也只有放置于纵(父权)横(夫权)两个轴心当中,通观她们的全部生活历史才能完全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胡颖森 《求索》2012,(7):256-257
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高等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就业市场化障碍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发展的滞后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绝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因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面临低收入的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为切断低收入的代际传递,应创新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设计,健全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