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9,(47)
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由来已久。自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在内地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60年代末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内地包括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的进程。但是,随着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迅速崛起,与中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差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从发展速度上看。从1949年到1979年,以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东部地区为708%,中部为628%,其速度之比为113∶1;而从1979年到1998年,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34%,中部地区为95%,东、中部地区年均GDP…  相似文献   

2.
一、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及负面影响从1978年至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由小到大,近几年已出现了加速扩大的趋势。首先,反映在三大地区经济总量差距的扩大上。例如,1994年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085亿元,占全国GDP的58.5%,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208亿元和6330亿元,只占全国GDP的274%和14.1%。而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在1978年时,东部地区人均GDP为466元,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为312元和257元,差距分别为154元和209元;而到D94年时,东部地区人均G…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扩大已是全国上下都关心和焦虑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使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快速发展,又使中西部地区迅速发展,从而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山西省副省长王文学对加快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有一套新的思路,为此,我们采访了他。记者: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搞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针_你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省份的领导,能否谈谈…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7,(33)
跨世纪话题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内容提要:地区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是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这一现象在我国也开始显露:建国后一度缩小的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由于东部发展得比中西部地区更快,如今又扩大了。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来看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为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导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对外贸易不仅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而且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因此,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大力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政策扶植力度;优化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东西部存在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西部交通不发达等多种原因,在经济发展中使东部的发展快于中西部的发展。近十多年来,这种地区差距扩大的速度在加快,它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在国家制定的2010年远景目标中,已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今后改革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东中西部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缩小?本文作如下简略分析: 据20个主要指标计算的综合指数1994年比1978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呈五大新特点 《经济日报》2004年1月19日报道,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9.4万个。目前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7265万户,平均每户增收1000元,比2000年增加100元。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如下五大新特点: 1.中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发展提速、东中西部地区分布差距逐步缩小。东部地区已形成农业产业化组织4.3万个,占45.2%;中部地区2.9万个,占31.2%;西部地区2.2万个,占23.6%。2.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结构趋向合理。经过两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0,(14):4-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9.
解决我国东西差距问题的对策探讨韩振峰我国东部与西部经济差距日趋拉大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通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上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社...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李昌和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7,(12)
刚刚闭幕的“两会”期间,我国的中西部受到普遍关注。加快中西部的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通过双方相互扩大开放和密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今在许多人心目中,西部已非过去所谓的沙海驼铃,大漠孤烟,而是一片潜力无尽、充满希望的热土。 中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6%以上,总人口的58%以上,那里有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不仅是中西部地区的需要,也直接关系到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持续发展。没有中西部的繁荣昌盛,不可能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不可能保持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没有中西部的振兴,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振兴,不可能获得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不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困境和出路杨志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已形成相距资20年的经济发展差距,而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呈现出不断拉大的态势。本文拟就不发达地区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7,(4):123-130
通过地方政府2000年-2014年财政性教育支出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承担了80%以上的责任;从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额来看,与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财政性教育支出越多,反之亦然,地区差距非常明显;从支出力度看,15年来财政性教育支出比例仅仅增长8.9%,变化缓慢,且存在策略性行为,东部地区支出力度相对中西部地区要大;从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东部的发达地区北京、上海等都排在前面,西部地区比较靠后,如贵州、广西、安徽等省份;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多,达到45.6%,接近一半,其次为西部地区的25.9%,第三为中部地区的19.9%,15年变化不大,东北地区8.6%,且略有下降;从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来看,东部地区普遍缺口较大,东北地区也是如此;而中部地区的缺口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西部地区基本上没有缺口,甚至略有结余;从财力保障看,2020年西部地区多数省份没有难度,中东部地区相对压力较大。我们的建议是:建立财政性教育支出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转移支付,增加中央政府教育支出责任,整合国家财力资源,扩大基本公共教育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转移大潮中,珠三角企业面临到哪里落脚的问题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近年来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特别是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老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产业转移是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力量。然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实践中,这种转移并不"流畅",企业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在产业转移这种经济流动的过程中,政府该担当什么角色?"转出地"和"转入地"是否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东南沿海地区相对缓慢,而且这种速度差距和经济实力差距呈现技大的趋势。如何解决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引起了国人广泛的讨论。Z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象,重要的是如何E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协调发展”之路据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我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8%,而同期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7,(17)
在正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实的同时,中西部省份的领导人正在殚精竭虑地寻求及启动能够加快开发步伐的经济发展动力,以期缩短仍在继续拉大的东西部差距。但要在较短的时期内改变这些相对发展滞后地区的落后面貌,应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差距,客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一项壮举,不宜采取常规的发展思路,应采取超常规发展战略。西部地区之所以在20年中,与东部地区拉大了差距,关键是它曾错过了两次有利的发展机遇:先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像东部地区那样利用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然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没有抓住国内“千元级”消费浪潮到来的时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按市场导向配置资源。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发展缓慢还与其不良的经济特点和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例如,产业结构资源型特征明显,原材料、采掘业等基础性产品比重大,加工增值性产品比重低;企业以…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5,(4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关系,控制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促进国民经济全局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东 《理论导刊》2001,(6):29-30
一、产业模式选择将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矿藏,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赫克希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似乎应围绕着这个方面做文章。此次西部大开发,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一模式。实际上,建国以来,我国就形成了不利于西部发展的西部资源提供型经济和东部资源加工型经济的区位分工。西部始终被视为国内资源生产地区、粗加工地区,东部则是深加工地区。实践证明,在这一模式下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拉大,出现了所谓的“比较利益陷阱”。这是由于资源和原材料等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测度和分解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但在2003年之后差距呈小幅持续缩小的趋势.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组内各省之阃呈现出某种趋同倾向,而西部地区组内各省却呈现出"群体趋异"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蒙、川、渝、陕四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其他西部地区省市的差距拉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