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戈尔巴乔夫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和他所进行的活动。布坚科提出,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呢,还是他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思想只是幌子,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想把“社会主义送进档案馆”的意图?当时“挖掘社会主义潜力”的口号本身是否符合国情?如果是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又为何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1975年至1985年,越南经济、社会被僵化的集中计划模式和战时体制所束缚,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失业增加。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制定经济改革路线,主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1年6月,在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下,越共“七大”确立了“按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主流派的路线转换自1989年下半年苏联改革危机不断、险象环生的局面形成之后,1990年初春,苏联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又出现了一次重要的转折:无论戈尔巴乔夫本人是否承认,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是,在此以前,戈氏奉行所谓“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路线,也即戈氏的一切努  相似文献   

4.
越南反腐败斗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反腐败斗争,随着革新的深化而逐步深化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腐败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面对严峻的反腐形势,不久前召开的越共“十大”将反腐败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大”之后,越南的反腐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但斗争尚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5.
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革新开放的路线之后,越南在工业、农业、商业、财政和对外经贸等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越南的经济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91年越共“七大”充分肯定了革新开放的路线,并对“六大”的改革路线进行了补充和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在一九八一年八月八日举行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奈温总统作了一个重要的宣布,这个宣布使代表们感到震惊。他在讲说中声明,他决定在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九日“第三届人民议会”产生后辞去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的职位。不久前他刚又重新当选为纲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奈温声明,他准备辞去总统的职位,因为他感到自己需要保证平稳地把政权过渡给新的领导,另一方面,他已经老迈多病。他表示也想辞去党内主席的职务,但没有坚决表明要这样做。然而他暗示可以通过协商以决定他的去留。  相似文献   

7.
一、越南:沿着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进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1976年以来越南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全面革新开放的路线,从此,越南逐渐走上了建设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共“六大”以后,革新开放迅速地在越南全面展开。其特点是:农村改革、价格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在逐渐展开。在农村,实行承包土地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改革。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改革农业经营管理的第10号…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全国各界、各阶层人民同仇敌代,奋起抗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其中,东南亚华侨在人力物力上对祖国抗战的积极支援对赢得这场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作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阿尔巴尼亚1992年3月的大选敲响了欧洲最后一个社会主义强硬路线国家的丧钟,选举结果证实了现为政坛领袖的心脏外科专家贝里夏不久前所宣称的“共产主义漫长黑夜”的结束。社会党没有企图掩饰他们的失败。该党发言人说选举结果“令人难以置信”。但阿利雅对这次政治大转变并不感到震惊。他几乎肯定要从政坛上消失。人们要了解当代的阿尔巴尼亚首先要了解霍查及其遗产。阿利雅在人们对社会主义越来越冷淡的气氛中仍保留了霍查的许多遗产。阿利雅所主宰的社会是由个人长期统治所形成的。直到他于1985年去世,霍查一直是这个封闭社会的独裁者。他曾同铁托、赫鲁晓夫和中国争吵过,标榜自己是共产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党群合作决策模式由“八位一体”的内容构成。决策主体是政党与群众,决策基本程序是走群众路线,决策价值取向是为群众谋利,决策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决策合作方式是党群共协商.决策智援方式是党内外结合,决策运行机制由九大机制构成,决策制度体系由九大制度构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改革在东欧国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现在,东欧各国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阻力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大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改革之路。其中,摆在东欧各国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为严肃的问题,便是社会主义多元化。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多元化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多元化问题?南斯拉夫著名的理论家、南共联盟领导人爱德华·卡德  相似文献   

12.
工会路线是推动民主化后韩国冲突型劳资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主化初期工会的政治斗争主义路线引发了劳工大攻势。战斗型经济主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新的主导工会路线,并在1997年经济危机后得到了强化,其聚焦于经济斗争目标,并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工会的组织力量开展斗争。战斗型经济主义的工会路线不仅直接引发了韩国劳资之间的"零和博弈",还破坏了企业内和企业间工人的团结,导致了工人内部"组织混乱的分散化"和"组织混乱的集中化",进而推动冲突型劳资关系在民主化之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二月下旬苏共召开的二十七大,是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年以来,为贯彻所奉行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涉及面很广。本文仅就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材料和看法。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加速发展”的方针苏联自七十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九和第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  相似文献   

14.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苏联国内开展了广泛的改革。这次改革规模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苏共领导人多次强调,这次改革具有革命性质,但又指出,这决不意味着要改变苏联社会制度的实质,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原则,铲除与这些原则格格不入的东西,并为有效利用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创造条件,戈尔巴乔夫把这次改革的实质概括为两句话:“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笔者认为,了解苏联目前开展的改革的实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评价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争论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南半岛战火的平息,越南大地上正涌起一股外国投资热潮。越南外资状况何以能在几年内迅速由沉寂转向热烈呢?笔者认为,越共“六大”所确定的改革路线固然功不可没,而越南外资法则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西方人从越南外资法中惊异地发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制定了“社会主义国家中最为自由的外来投资法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越  相似文献   

16.
“改革的成就在决定性程度上依从于我们的干部多么迅速和多么深刻地领会变革的必要性,多么创造性地和目标坚完地把党的路线贯彻到生活中去。”戈尔巴乔夫的这段话充分反映了他对干部问题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成败确实决定于干部,决定于干部对改革路线的贯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调兵遣将,从中央到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撤换了大批中上层干部,其目的就是要排除阻力,选拔“目标坚完地”贯彻改革路线的干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戈尔巴乔夫的干部路线渐趋成  相似文献   

17.
1985年4月11日,恩维尔·霍查去世,拉米兹·阿利雅上台。阿利雅接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以来,一再强调阿尔巴尼亚将坚定地继承霍查的路线。在阿党“九大”(1986年11月)上,阿利雅表示要继续执行霍查的政治原则:决不同超级大国和解,决不纂改中央计划经济的原则和决不接受外国的援助。在1987年庆祝“五一”节时,在群众的游行队伍中仍有这么一条标语:“形形色色的现代修正主义——铁  相似文献   

18.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1981年7月)召开五年以来,党和国家的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党的九大及其以后时期的转折特点,首先表现在党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公开地承认了以往所犯的错误,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中得出了结论,制定并向全国公布了社会主义的革新纲领。在1984年3月中旬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文件中说:“中央委员会按照九大决议开展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带有路径依赖性质,俄罗斯体制转型经历了很长的时期,从新经济政策转向计划体制,又试图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但是转型的效果都不好,苏联时期转型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完全对立起来,所以改革只是对原有计划体制的修补,从戈尔巴乔夫后期开始推行激进的转轨,最终导致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全面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但实际上只有“休克”没有“疗效”。俄罗斯转型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苏联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有哪些经验和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苏共二十七大对此进行了总结,也规定了党和国家今后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的任务。本文拟就其中若干主要的问题,诸如社会主义法制的完整性和法制建设的协调统一,关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关于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制建设以及利用法律力量同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斗争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