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玉文  骆福林 《河北法学》2011,29(11):89-95
消费者权"小额多数被害"的特征要求创新消费者权救济方式,消费者权救济的有效路径是:创设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消费者组织积极行动能有效克服消费者"羊群效应"现象,建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时借鉴境外消费公益诉讼的成功经验,授予消费者组织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构建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传播形态学的面貌和媒介地理学的版图,而且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短信生活"。很明显短信的流行已经不仅仅是商业现象、技术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对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毋庸讳言,当前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过高,极大阻碍消费者维权热情,导致消费纠纷出现恶性循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消费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面临取证难、投诉难、鉴定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教授所说,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高,有的时候"为了追回一只鸡,必须杀掉一头牛"。  相似文献   

4.
科学、民主、公正、平等,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明乎此,有关"霸王条款"、"强制消费"之类的东西可以休矣,应当休矣! 所谓霸王条款、强制消费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于消费领域,原因有二:首先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别无选择;其次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什么.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餐饮业、娱乐业发展越来越快,营业场所中各种各样的告示、敬告随处可见,其中最常见和对消费者影响较大的一种就是"禁止自带酒水"。本文将对这种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禁止自带酒水"问题为消费者提供简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崇拜明星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屡见不鲜,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即人类崇拜神到崇拜人的一种转变。也是人类自己为自己创造了"明星",成为自给自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部分是分析此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的原因是"生产者"即商家抓住人们心理不断产出"受欢迎"的"商品"即明星不断满足人类追求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现代化通讯工具——手机,为生活忙碌的都市人带来了高效和快捷,而其中的手机短信的兴起,更使人们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亦可顺利沟通。所以,如今的手机用户感受到手机短信的便利和经济,于是大多数人开通了短信业务,并利用手机短信聊天、交流。但近年来,却有不法之徒竟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一新生事物,采取发送手机短信方式进行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5月22日表决通过的<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删除了原来条例中有的"饭店不得设定最低消费,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包间费等不合理的费用"的条款,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能不能自带酒水、饮料,将由饭店来决定.修改后的条例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知情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表现为消费领域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的客观现象与法律社会化思潮兴起及消费者保护运动广泛开展的主观诉求。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消费者知情权的法理基础,主要包括:民法的理念由形式正义转为实质正义、商法上抽象人格的具体化和合同法领域"契约自由"理论束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实施以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一些不合理现象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利,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增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以前就常听人谈起消费法庭,没想到还真走上了一回."谈起消费法庭,王先生显得十分激动.事情源于2008年底,王先生在一家超市购买了百个不锈钢饭盒,不料仅过一个多月,这些饭盒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锈现象,.  相似文献   

12.
赵丽 《法治与社会》2017,(12):76-77
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的发展,对于很多人而言,网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在大家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各种网购陷阱也随之出现.在电商平台购物,消费者如何维权? 这个问题,曾一度让经历过网购维权的消费者有苦难言.不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近几年,网购消费维权不再是"哑巴吃黄连".  相似文献   

13.
在外观设计侵权中认定相同或相近似的主体是一般消费者而不是普通专业设计人员。消费者应当是对欲消费之对象有一定了解,对其功能及为完成功能必不可少的设计有一定认识,不能让消费者超越自己的知识范围和职业领域去消费,如果存在这种情况也应为其假定一名有消费经验的消费"代理人"。  相似文献   

14.
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沦为"月欠族",靠借贷进行提前消费,导致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金额不断增加。对此现象,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始对消费金融进行合理管控,为消费者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这不是一个夸大其词的段子,因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沦为"月欠族",靠借贷进行提前消费,看似潇洒的生活背后早已债台高筑。不久前,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919.16亿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成为一项大众消费活动,在餐饮业中,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众多的餐饮消费侵权现象,消费者进行维权时遭遇法律法规的盲点使得餐饮消费维权缺乏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遭受严重损害。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餐饮赔偿标准或形成有效的餐饮消费维权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香港虽然素以"购物天堂"著称,但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典。香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其立法体例与大陆完全不同,消费者权利内容、保护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等方面规定也与大陆有别。认真研讨香港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律特点,对保护大陆消费者在香港的消费权益,尽量减少涉港消费投诉,促进大陆消费者到香港旅游观光和购物,进一步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潜规则的日益横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规制消费潜规则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不利于消费者维权,对此应进一步完善该法,铲除消费潜规则存在的"土壤"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论服务消费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冉  陈德敏 《河北法学》2005,23(4):120-124
服务消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猛发展,而服务消费中存在的诸多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也不断出现,逐渐上升。针对我国服务消费中消费者权益受损害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服务消费类型、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服务消费法制的欠缺,对服务消费权益保护从法理上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服务消费管理条例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家庭生活消费的一项重要支出,教育服务在"授业"与"营利"间一旦缺位"诚信",受伤的无疑是教育消费者。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近年受理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呈现持续递增趋势,其中2012年受案101起,2013年3月初已受案25起。欲笑傲教育消费之江湖,消费者不可忽视以下问题。培训服务资质要认清  相似文献   

20.
黄忠顺 《中国法学》2020,(1):260-282
通过个别诉讼行使惩罚性赔偿请求权,难以对经营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消费者协会、检察机关提起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客观存在。即使将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公益性职责"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勉强解释为立法者赋予消费者协会、检察机关以形式性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以该请求权为基础的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也只是受害消费者享有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集中行使方式。除非立法机关为消费者协会、检察机关另行创设实质性惩罚性赔偿请求权,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注定与特定受害消费者存在密切联系,无法从根本上破解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及其发放难题。因而,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对行政处罚与刑事罚金仅构成补充,在完善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应当强化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与其他消费者权益保护手段之间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