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庚 《前沿》2013,(13):90-92
2012年4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求是》上撰文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7月,在湖北考察时他又强调,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要研究制订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这些观点表明了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背景下国家对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主要思路就是在中央统筹规划下立足于区域经济整合基础上注重内涵和质量的新型城市化.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前20年国家在“规模论”思想争议下的外延式城市化发展模式以及其产生的区域分隔弊端,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正走上注重区域整合的城市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里的"人"既是城镇化的主体,也是城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人的城镇化实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根本变化,它与物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着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在我国现阶段,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而立足长远的战略选择,可以推进发展转型升级和促进"新四化"间的深度融合发展等而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薇 《友声》2014,(3):20-20
<正>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历史上,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由中世纪向近现代转变的重要桥梁和动力之一,而新型的城市规划则是欧洲走向未来的标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现代化不断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重要成绩。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支持了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而新型城镇化则将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加快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区别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般经验,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是同步进行的。回顾历史,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讨论到探索再到推进的三个阶段,期间出现了"小城镇论"、"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综合发展论"等多种发展思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确定政策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是今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且唯一方向,这一新型城镇化模式将全方位的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楚天主人》2013,(4):31-31
正建议人:辜胜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案由: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最大新引擎。城镇化会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内需拉动的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有人测算,城镇化可以推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数量红利之后的发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的城镇化模式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社会包容性不足、环境友好程度不够的问题。这种模式已与中国的国情不相适应,与新时期人民对于发展的新期待不相符合。我们必须加快城镇化转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否则,不仅我国的城镇化难以持续,也会大大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推进新型城市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这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特别是对长三角的城市化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本主义城市化进行了前瞻性的三重批判和无情的揭露。从历史维度来看,"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从逻辑维度来看,城市化的本质是以资为本,遵循资本逻辑原则;从价值维度来看,虽然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注重人的发展,但资本占有劳动,资本统治人,人始终只被当成城镇化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化批判思想对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亦有重要的启示:摒弃资本逻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面发展与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二次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城市化,体现了人口流动由中心集聚向多点扩散转型、空间格局由小城镇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转型、城市功能由产城分离向产城人融合转型等多维度进阶的特征。在实现二次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创新引领、产城人融合、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文化交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破题发力,推动城市化发展路径由“量”向“质”切换,更好发挥城市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骏  童中贤  杨盛海 《求索》2016,(4):128-133
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优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县域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特殊性出发,选择适合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县域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动力不足、机制不活、效益不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点以县城扩权扩容提质为突破口,推进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转型,推进县(市)城向中等城市转型,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城发展成为大城市,从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特色产业产城融合、新区新城引导拓展、旧城改造紧凑发展、城市群组整体联动、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等推进模式,加快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森 《小康》2013,(4):19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就城镇化而城镇化,要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满足他们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化是历史任务,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经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潜力在新型城镇化,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了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2.
葛宪明  郭江山 《求索》2013,(11):238-240
新型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继续,是扩内需和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与之前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表现的农民职业转换以及由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换都有了新的内涵,它体现出中国"创造"的特色包括农民市民化、城镇产业化、城镇有文化、小城镇升级转型和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最后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把控好尺度和速度以及明晰政府和市场调控空间。  相似文献   

13.
吴向鹏 《长江论坛》2007,(6):29-32,38
典型国家城市化的特征表现为工业化带动、市场主导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外部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城市化进程不同于其他国家,表现为开放特征、经济转型和资源耗散三大特征。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关键现实挑战及公共政策导向需要关注实现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培育城市的创新能力、引导城市和郊区统筹发展、城市成长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生活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之路。应把握城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工业化是落后地区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荣昌区是城市发展新区,在"十三五"时期正处于"撤县建区"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对荣昌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荣昌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新型工业化是对工业化的深化和提高,不是另起炉灶,是立足现实基础,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动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这新四化之路中,新型城镇化全面承载其他三化,是中国未来发展能否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城镇化既离不开户籍改革的推动和保障,也是整体解决户籍领域社会不公等诸多问题的历史机遇。哪里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人口就会向哪里流动。这是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和必然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实证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应放松户籍限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本特征,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联动解决中国发展转型中的各类城乡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对新城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一是新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摒弃增长导向的发展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基本准则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二是新城不能仅考虑自身发展,必须化解城乡发展双重问题。一方面需要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一方面要解决中心城市发展问题。三是新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城乡割裂发展模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者和  相似文献   

19.
谈月明 《今日浙江》2014,(17):18-19
正新常态既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新常态既是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我们要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围绕"两美浙江"建设目标,把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全省建设系统适应新常态的总部署,着力构筑城市经济新优势。加快构筑新型城市化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城市化提质发展新型城市化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的重要潜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建设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人居环境以及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应新形势,加快转型步伐。一、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我市城市建设实现转型发展(一)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