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加强法制教育是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了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法制教育采取丰富多采的实践形式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政策、法律滞后,造成失地农民主体缺位,权益受损,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必须承认、重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富含方方面面的实际举措,要求每个人都切实行动起来,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要求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研究和谐社会构建的行动逻辑,建立共建共享的构建机制,是尽快建设好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此期间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的调整进入突破阶段;社会事业的发展将进入起飞阶段;社会矛盾的化解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心理的调适进入自觉阶段;社会管理的运作进入创新阶段。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社会政策,谋求民生改善和社会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5.
朱有志  杨盛海 《求索》2013,(2):180-182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发挥检察建议的引导、规范和指向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的多元化体系,是检察建议社会管理价值的精髓。本文主要着眼于检察建议的制度创新探索.及对检察建议社会管理价值的深入剖析,深刻阐释检察建议社会管理价值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使检察建议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马骏  童中贤  杨盛海 《求索》2016,(4):128-133
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优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县域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特殊性出发,选择适合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县域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动力不足、机制不活、效益不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点以县城扩权扩容提质为突破口,推进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转型,推进县(市)城向中等城市转型,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城发展成为大城市,从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特色产业产城融合、新区新城引导拓展、旧城改造紧凑发展、城市群组整体联动、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等推进模式,加快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体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瓶颈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则是城市化的内在前提。不少失地农民拒绝走进城市,强制进入的农民则在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全面分析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特征、走进城市、融入城市生活的瓶颈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体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