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法治社会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做了较为全面地探析 ,认为 :保障人权是现代法的精神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保障人权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保障人权是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实行法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和法治的真谛都是人权。人权的享有和实现离不开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法治人性化的表现是保障人权,当前,人性化成为法治的焦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人权的天然内涵。刑法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屏障,这是刑法价值的应有之意。刑法从其价值的多个层面涵盖着保护女童性权利。刑法的价值既包括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外在层面,这是刑法的形式价值;又包括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权的内在层面,这是刑法的实质价值。刑法的秩序价值明确包含保护女童性权利,打击性侵女童犯罪是刑法秩序价值的重要使命。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核心,保障和完善女童性权利及其安全是现代法治与人权理念的重要提倡。  相似文献   

4.
人权保障:民主与宪政理论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宪法学以人权为逻辑起点 ,而人权产生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为了保障人权 ,宪法学出现了两大根本理论。民主理论从人权的肯定形态“公民权利”方面保障人权 ,宪政理论则从人权的否定形态“国家权力”方面保障人权。民主与宪政理论的结合形成人权保障的理性屏障。  相似文献   

5.
人权保障是宪政权利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在人权保障的各种途径中,司法保护是最佳途径,也是最后的屏障。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权保障还不尽人意。因此,完善我国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作用,必须重塑司法的权威,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力度;消除偏见,确立“保障人权至上”的宪法观念;加强国际人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使我们人权的司法保护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6.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使得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不再是原则性的宣言。该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夯实了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础:从原则的高度宣示法律的政治道德基础,强化人权保障的意识形态;合理界定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使人权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规范警察行为,明确其在保障人权方面的义务;限制自由权利的滥用,提供更广泛范围的人权保障;提供实效救济,使人权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新理论与新实践是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体现。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构建了理论继承、实践经验、现实批判的三重逻辑。从主要内容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以人权本体为核心要义,涵盖了人权路线、人权目标、人权保障和人权治理等五个维度。从现实意义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罪刑法定原则是保障人权国际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7年我国修订后的《刑法》从完善我国刑事法治、保障人权的需要出发 ,在第 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并废止了类推制度 ,成为我国刑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重点阐述了四个方面问题 :国际人权公约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从国内法向国际法原则的演进及其意义 ,我国刑事立法司法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情况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 ,强化刑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权入宪,是我国法治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该法浓厚的过渡性色彩决定了对有关人权保障的规定还远不够,特别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法治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应以人权入宪为契机结合联合国有关刑事司法准则及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充分发挥出保障人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国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性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监所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我国公安监所通过人性化管理来实现对被监管人员人权的保障,但由于管理理念不到位、制度不甚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在以人性化管理手段保障人权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因此,有必要把握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发挥其在人权保障领域的应有之效.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因此,厘清人权的基本含义,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实现障碍,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权保障经验,选择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路径,是一个重大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安执法中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人权保障观念已不适应公安执法新形势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依法治国的理念和需要,公安执法中的人权保障观念应适应这种理念和需要,从六个方面来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更好地履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权理论及制度的建构来说,我们是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引进的泊来品,但是我们自身也包含有本土资源性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路径,并将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当中,促进了学者们对人权体系建构的思考热潮,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人权保障在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路径当中体现出渐进性特征,因此我国以宪法确立的人权和公民权利保障体系的建构,也将是渐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04年3月14日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庄严地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了宪法保障,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人权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尽管我国的人权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国内法律中都有对人权保障的内容规定,但国内相关法律对人权的保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不断完善宪法、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的内容,来切实保障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人权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几个方面,即主权至上论、本质区别论、根本目标论、法制保障论。党的十七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权理论,强调人权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彰显人权主体的广泛性;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人权的内涵更加全面,突出了法治在保障人权中的作用,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权事业重在建设,人权保障重在行动。最近几年是中国人权事业大发展的几年,也是人权保障全面付诸行动的几年。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向全国人大提出“人权”入宪的建议,到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由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上升为宪法原则,这一系列举措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党和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最为重视的一项权利,它由最基础的生存权、健康权扩展到涉及政治、经济各领域的以人为核心的各项权利。我国经历了从承认人权、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到以法的强制力来保障人权的过程,尤其是人权入宪,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刑事诉讼任务中。刑事诉讼的程序设置和具体规定也围绕人权保障作了相应修改。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要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有必要了解人权保护的历史发展及我国政府人权保护的政策方针,清楚诉讼参与人的法定人权,明确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职责,找出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权保障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已经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刑事诉讼如何来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关键和焦点所在。为此本文从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人权保障范式理念以及保障范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公平公正,力求达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就是建设和谐司法。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也是建设和谐司法的题中之意:本文对建立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