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1975年春,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全党全军全国掀起了一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利用毛泽东要张春桥、姚文元写文章配合理论学习的机会,别有用心地把运动的重点引到所谓“反经验主义”上去。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4,(1)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史坤坤 《世纪桥》2013,(10):61-62
"大民主"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产生于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极盛于"文革",终止于改革开放初期。历史上的"大民主"自始至终与中国政治运动相伴,其本身也加剧了政治运动的剧烈性。研究毛泽东晚年"大民主"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值得深思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中共留守中央起初采取了较为激烈的反日反蒋方针,在执行不力情况下,留守中央及时转变斗争目的与策略,力图通过加入国民党所组织的反日团体、联合各类工会与小资产阶级等较为灵活的手段恢复与扩大党在城市的力量,使得中共在城市的党团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中共"六大"以后,中央对"济案"引发的反帝运动的方针再次转为激烈,力图以城市为中心,"掀起革命高潮"。"六大"前后中共对"济案"的应对在推动全国反帝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党的白区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曲阜的"破四旧"运动始于1966年8月,止于1967年初。运动之初,当地干部组织群众努力把"破四旧"运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力保"三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遭破坏。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升级和北师大"井冈山战斗团"等外地红卫兵组织的介入,"破四旧"最终演变成一场"造孔家店的反"的灾难性破坏运动。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开展,不仅未能"移风易俗"、"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反而严重地破坏了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给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界对"文化大革命"的认知,是随着研究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各种史料的不断涌现而逐步深入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西方学者借鉴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文化大革命"研究的重点从精英政治转向群众运动。由于这种研究受主观预设、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提出的"社会冲突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偏误。本文基于南京地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当地群众运动的起源、群众派性认同的形成以及群众派性斗争持续存在的动力等问题,对"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些结论提出批评和质疑,并试图对"文化大革命"运动本身作出新的整体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揭示了"中国模式"的本质——"所谓‘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认清这一本质,必须分析四个共识——"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莫斯科共识"、"中共92共识"(中共十四大达成的关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的共识),尤其要从"中共92共识"中,把握"中国模式"的七大要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基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其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是其"绝招",四项基本原则是其根本,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是其关键,"一国两制"是中国模式解决历史纷争的创举。  相似文献   

9.
曾庆斌  唐任伍 《新视野》2012,(3):121-124
从"西雅图风暴"开始的街头抗议,到世界社会论坛、穷国峰会、网上"反全球化"等风起云涌。"反全球化"运动成为"全球治理"的一种新的常态方式,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规则失衡,贫富分化加剧,非经济的人类发展指数差距扩大,跨国公司权欲膨胀,工人失业加剧,单边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民族主权地位被削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劳动者被日益边缘化等。因此,"反全球化"运动实际上是对"扶强抑弱"的"丛林法则"的抗拒。但是,"反全球化"运动不但不会阻挡全球化的发展,而且成为"全球化"的一种新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遏制了单边主义的盛行,作为压力机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自我修正,作为纠错机制催生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前一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在一夜之间响彻全国城乡,霎时就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狂潮。有人说那是一场洗礼,有人说那是一场灾难。对那场运动的是非功过现在不管怎么评说,对亲历过那场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桃园经验"是"四清"运动高潮阶段的夺权样板,作为王光美第一次群众政治运动"首秀",其在全国大"热"必定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分析"桃园经验"全国大"热"的原因,增加对于60年代初期"四清"运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正确的标准与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傅宁 《理论学刊》2020,(5):160-167,后插1
"韩华"是一个特殊的华侨群体。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早期韩华从山东移民到朝鲜半岛,其后裔现分散居住在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且依旧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在结构,保持着齐鲁故乡的方言和文化内聚力。他们身历世界政治的风云激变,切身体验到国运盛衰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不同时期中国政府驻韩国大使馆的馆舍庭院,追本溯源,乃是韩华购买所得。韩华为了保住这片被他们视为"祖先之地"的特殊地块,不惜奉献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先后进行了四次、时间跨度将近百年的"保产"运动,书写了华侨爱国运动史上的华丽篇章。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运动,对各行各业和全国人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延续时间的漫长性,对全国影响的广泛性,对各领域组织制度改造的深刻性,对我国60年代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这一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及其所造成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60年代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五反"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的一个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上海市由于其在中国有特殊的金融、经济地位,所以在运动中备受中央关注。由于上海市在"四反"运动向"五反"运动过渡的过程中,相应的斗争策略未能及时转换,斗争政策没有及时制定并向参与群众做很好的解释宣传,领导力量还未迅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加上运动的限期开展,造成了运动的局面一度出现了打击面过大、斗争方式过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使得上海市的"五反"运动不得不"暂缓发动"。  相似文献   

16.
"文革"前夕,中共发动了一场开始于军队系统,继而蔓延到普通劳动者的大规模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这段历史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因为发生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和简单化的歧路。但这段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也总结了许多群众性学习经验,涌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对于他们的经验教训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1958年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国的各条战线也掀起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其中, "拔白旗、"插红旗"运动就是典型一例。这场运动持续时间虽然短暂,但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有着鲜明的时代印痕。由于一般党史资料很少提及,本文拟对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作一梳理,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专委会"制度是浙江省富阳市于2007年开始在其政府机构展开的一项新改革,实施两年多来被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其改革理念及实践中部分具体做法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西方国家掀起的"协同政府"改革有相似之处。因此,根据"协同政府"的相关理论对"专委会"制度予以补充和完善,努力使其上升为全国新一轮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可供借鉴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与日本之间建立了正式的所谓"外交关系",日本国内形成了"台湾帮",出现了严重的"台湾情节"。与此同时,台湾也出现"日本情结",即便在日台当局正式断交后,二者仍藕断丝连,日本因素对于台湾当局政策变化及走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正是从这个纠结出发,通过一些重要的结点来分析台湾地区与日本关系的特殊性,有助于研读两者间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和全国一样,在"以钢为纲带动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跃进"方针指引下,掀起了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当时,兵团人口稀少,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工人奇缺,劳动力异常紧张。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有关师团通过擅自发动职工给亲友写信串连,或利用职工探亲之机动员其亲友来新疆,抑或通过夸大的宣传吸引劳力,更有部分单位私挖某些厂矿企业的新工人和一些刚进疆的支边青年,造成了劳动力盲目流动、在职工人跳厂(场)的乱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之采取遣返原籍和就地安置等手段调整解决这一问题,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