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海涛 《世纪桥》2014,(1):15-16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的曲折进程中,"左"倾指导思想一度主导了新中国成立后前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跃进"是其中颇具典型性的一个历史时段。"大跃进"时期,"以所有制变革为先"逐渐成为共识;其后,"不断革命论"在反"反冒进"中提出并得到贯彻,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酝酿和明确提出,则标志着"左"倾思想的登峰造极。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趁穷过渡",乃是"左"倾思想指导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云南在全国"大跃进"运动的版图中并不是一个重要角色。云南铜矿储量丰富,因而提出了"大炼钢铁铜"的口号。东川地区作为铜矿富集带,自然要承担起云南省"大战铜"的重任。作为"一五计划"重点项目之一,东川矿务局在"大炼钢铁铜"运动中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展开,中共中央及直属部门在"大跃进"时期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会议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会议的高密度性;三是会议所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由"左"渐渐演变为纠"左";四是会议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民歌是大跃进运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为浮夸风、共产风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体现出对于科学态度蔑视的社会心理,为大跃进运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政治话语规约下的变形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这种具有民族形式的诗歌体并没有成为新诗健康发展的起点,反而被进一步推向大跃进运动的狂热之中。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国内外诸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史学界多有研究,成果卓然。但是对毛泽东在"大跃进"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心态及其长远影响却缺少系统的探索。文章认为这一时期浪漫主义的空想与落后的现实的矛盾,坚持科学与破除迷信打破权威的矛盾,坚持民主与推行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矛盾,纠正已经出现的"左"倾错误与充分肯定三面红旗正确性的矛盾交织,困扰着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些矛盾的看法及其变化又直接影响"大跃进"运动的进程。对这些矛盾的错误选择和发展,使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长期难以纠正,并进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之年,大炼钢铁是这年“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成为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8.
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和全国一样,在"以钢为纲带动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跃进"方针指引下,掀起了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当时,兵团人口稀少,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工人奇缺,劳动力异常紧张。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有关师团通过擅自发动职工给亲友写信串连,或利用职工探亲之机动员其亲友来新疆,抑或通过夸大的宣传吸引劳力,更有部分单位私挖某些厂矿企业的新工人和一些刚进疆的支边青年,造成了劳动力盲目流动、在职工人跳厂(场)的乱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之采取遣返原籍和就地安置等手段调整解决这一问题,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之年,大炼钢铁是这年"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成为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直接诱因。"为实现一○七○万吨钢而奋斗"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热情的高涨,人们的头脑开始不冷静了,赶超英国的时间一再被缩短,1958年钢铁产量的指标不断被拔高。  相似文献   

10.
王云琦 《党史纵览》2014,(12):31-34
正"皮司令要回来啦"1958年11月初,萧瑟的秋风给人们送来了阵阵寒意,河南许多人已头戴护耳帽身着薄棉衣抵御风寒。与气候变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嵩山脚下正涌动着的"大跃进"热潮。登封当时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三面红旗高高飘扬,大炼钢铁,浮夸风甚嚣尘上,"人有多大胆地有  相似文献   

11.
马进卫 《支部生活》2010,(12):54-54
“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但是在“大跃进”运动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焕发出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生产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的农田水利建设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似文献   

12.
对毛泽东“大跃进”时期提倡“留有余地”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跃进"运动时期,针对高指标和浮夸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留有余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复杂的思绪脉络。在以"鼓劲"、"升温"为基调的成都会议和武汉会议上,毛泽东警示各地定计划要"务实"、"谨慎","留有余地",体现出热中带冷的思想方法;"大跃进"高潮阶段,对决策"1070万吨钢"的细致、多谋和谨慎,不仅体现了他要求"留有余地"的一贯思路,也表达出他对目标恐难实现的担忧和疑虑;"大跃进"纠"左"阶段,专门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角度对"留有余地"进行阐述,不仅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也体现出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和发展;"大跃进"反复直到结束阶段,毛泽东把对"留有余地"的思考,进一步放到了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全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战略高度,体现出他认识上的更上层楼;"大跃进"运动结束后,仍持续不断地讲"留有余地",反映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和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大跃进”运动以“出经验”、“出典型”、“出问题”而闻名全国,也是运动的重灾区,记述和研究山东的农业“大跃进”运动的历程,分析其影响,总结其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庆斌  唐任伍 《新视野》2012,(3):121-124
从"西雅图风暴"开始的街头抗议,到世界社会论坛、穷国峰会、网上"反全球化"等风起云涌。"反全球化"运动成为"全球治理"的一种新的常态方式,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规则失衡,贫富分化加剧,非经济的人类发展指数差距扩大,跨国公司权欲膨胀,工人失业加剧,单边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民族主权地位被削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劳动者被日益边缘化等。因此,"反全球化"运动实际上是对"扶强抑弱"的"丛林法则"的抗拒。但是,"反全球化"运动不但不会阻挡全球化的发展,而且成为"全球化"的一种新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遏制了单边主义的盛行,作为压力机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自我修正,作为纠错机制催生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1958年夏至1959年秋冬,在党中央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发起了一场旨在大幅度增产粮食的深翻土地运动.由于把深翻技术推向极端,违背了自然规律,使得这场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的以增产为目的的深翻土地运动,并没有带来增产的结果.然而它与同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还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其目的是要千方百计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因此它也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钱江 《湘潮》2012,(1):37-40
“放卫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在1958年6月初至1958年年底的“大跃进”中,媒体刊登(播放)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由于之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中国媒体将国内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全国在“超英赶美”、“苦战三年,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思想指导下,片面强调高速度、单纯追求高指标,开展了以大炼钢铁为重要内容的全面“大跃进”运动。  相似文献   

19.
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际,毛泽东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并亲自发起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讨论围绕着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的关系、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性质及表现等问题展开。随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逐渐发觉和纠正,讨论没有深入开展下去。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是毛泽东追求其理想社会的一种方式,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想寻求一种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而且是比苏联更快的方法。人民公社受斯大林所有制理论的影响,与苏联的农业公社有着相同之处。在纠"左"过程中,毛泽东建议四级领导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对纠"左"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纠"左",人民公社在所有制形式上退回到类似苏联的农业劳动组合,但仍然保留着苏联农业公社的某些特征,实际上成了两者的混合体,这是纠"左"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