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伦理研究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层的制度根源和利益根源。制度伦理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满足和实现社会成员个体需要和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伦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伦理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维护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个人利益和私人权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公正、和谐与普惠,促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从社会根源来看,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由于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处在转型时期而导致的结构、制度、文化、价值等多重失范的结果.从理论根源来看,环境不公是环境伦理学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环境意识的缺失、环境伦理思想的滞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制度才能维持一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只有制度才能有效地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也只有制度才能保障人们的和睦相处。当前,我们的制度从理论上讲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不和谐现象存在呢?追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制度的不和谐造成的。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实现制度的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1]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不公的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背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并成为时下的社会焦点问题,消除教育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全社会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公正理念、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教育投资、对弱势和劣势群体实行利益补偿以及加强法律保障等措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教育公正,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追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社会不公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实质以及无产阶级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路径等三个方面表达了社会公正思想,即受制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在经济结构中的不平等是最根本的不公正;由于最为明显的阶级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质上的最不公正社会;进行社会革命,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无产阶级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观的主要观点包括:公正是一种德性,中道是公正德性的理想境界,公正德性源自公正行为的规训,给予和维护幸福是公正德性的价值诉求。从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观来看,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走出"制度正义"的路径依赖,即公正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应当重视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而且需要塑造具有公正德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并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一致,显示了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所有制、区域发展、体制转型、分配体制、社会心理等六个方面,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新世纪新阶段存在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和源泉,有着深刻的道德源泉.其道德内涵包括形式上的公正和实体上的公正,对人的价值发展有深刻影响,同时,经济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研究经济公正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有几个问题是应当注意的首先,公共资源属于社会群体共有;其次,公正分配不是平均分配;第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特别要注意不能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第四,公共资源不仅是可见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的倾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还应是和谐的社会.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矛盾冲突随之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日益凸显.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深层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制度方面的,二是文化方面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化制度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道德的滑坡,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问题的分析,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路径,但只有从制度层面展开的分析才能切中肯綮——制度的现实导向会塑造社会个体的行动模式,制度的价值逻辑会造就社会生活中的实然价值.制度精神中对于工具理性过度推崇而搁置价值理性,致使社会拜金成风、道德意识淡漠,是今日社会诚信大面积丧失、社会道德滑坡的最深刻根源;正视并解决政治伦理层面的深层问题,才是解决我们社会道德持续滑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所有制、区域发展、体制转型、分配体制、社会心理等六个方面,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新世纪新阶段存在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益分配非均等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成员的生存状况,而且还是社会不公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对社会利益分配非均等化的根源进行剖析,并对中国社会利益非均衡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提出消除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现象的建议措施:政治制度层面的均衡化策略、经济层面的收入均衡化结构调节、文化教育层面的公平制度建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杨伟东 《前线》2014,(12):10-12
<正>司法是一个国家法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解决纠纷、处理矛盾和维护稳定的重大使命。通常认为,司法是维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化身,是捍卫社会公正的屏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立足于此,《决定》的相关举措立意不仅在于提高司法的公正性,而且更在于通过司法公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有几个问题是应当注意的:首先,公共资源属于社会群体共有;其次,公正分配不是平均分配;第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特别要注意不能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第四,公共资源不仅是可见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的倾斜。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下,政府行政角色美德有着特定的内涵.当前,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存在着缺失现象,表现为:行政角色职责转变不彻底;行政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行政角色逐利倾向过度扩张;权力腐败蔓延.因此,必须加强行政角色美德的建构,在全社会培植统摄人心的公正精神气质;制定基于公正理念的可持续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加强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冲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矛盾的二重层面:和谐与冲突。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谐社会中的冲突问题,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冲突存在的重要根源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利益差别与利益对立、社会互动、突发危机、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冲突的功能可以从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冲突的整合机制包括对应社会冲突的社会基本矛盾根源的整合机制、利益差别和利益对立根源的整合机制、社会互动根源的整合机制、突发危机根源的整合机制、外部因素根源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上"双面人"现象十分严重,说明其价值系统的失衡、道德水准的下降,社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双面人"现象的根源存在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中,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正本清源,重树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