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5,(3):66-67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委班子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构建阳光司法体制,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让审判执行工作置于群众目光之下,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庭审视频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数量均位列全市法院首位。开通官方互联网、微博、微信,对我院审判执行工作情况进行公开,是我市首家开通微信的法院。目前官方微博累计发布微博1274篇,粉丝量达82  相似文献   

2.
白玉 《学理论》2009,(17):122-124
庭审直播的案件范围是庭审直播这一领域里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如何用法律规则来调整这个问题更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对此,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庭审直播的立法现状以及国际上关于庭审直播的规定,分别从实体上,程序上,例外情况,以及权利的救济,立法形式等角度探讨如何用法律规范和调整庭审直播案件范围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公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司法审判案件,如何在日益发达的网络传媒背景下保障公开审判,已成为司法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温董老关于"公开审判"的法学思想,理清审判公开对现代司法的价值,对我们重新审视新媒体与审判公开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与公开审判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开审判是司法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公开审判的认识不够全面 ,现行立法对司法公开的规定较为原则 ,不够细化。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开审判的改革措施及对策 ,以期达到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司法部门在公开审判、审判方式改革等方面已有了一些新的举措,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离党和人民所期望的还有不小的差距。要真正做到司法公开、公正,裁判公平和廉洁高效,还需要深层次的改革,做到“三个公开”和“三个分离”。 “三个公开” 公开审判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疏通利益诉求渠道,增强政府机构政务公开,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自1994年我国成为互联网的一员起,逐渐衍生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政治沟通,并以其便捷性、自由性、广泛性,很快成为公民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之一。2007年中国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诞生,成为中国进入微博时代的开端。接踵而来的便是"微博问政""、微博政治沟通"等新兴的政治沟通方式,立足于政治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官员微博"来探讨微博对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庭上的辩论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庭里,座无虚席。法庭就航空工业部武汉仪表厂工程师韩庆生一案进行公开审判。 武昌区人民检察院作为此案的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相似文献   

8.
丁小燕 《学理论》2011,(36):78-80
微博作为自媒体,甫一亮相就以内容的微小性、传播的移动性、转发的便捷性以及交流结构的开放性等优势吸引粉丝热捧。广西新闻网敏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审时度势,以今年"两会一节"为契机,在丰富的全媒体直播经验基础上,联合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搜狐微博,首次推出微观"两会一节"大型直播互动平台系列活动,借携手微博之机,探索媒介融合新模式,寻求共赢。  相似文献   

9.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方式,具有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及时互动的特征,越来越引起政府官员及廉政研究学者的关注。以微博反腐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维度,可构建四阶段模型。微博反腐通常要经历“低积极、低消极”、“低积极、高消极”、“高积极、高消极”、“高积极、低消极”等四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微博反腐处于“高积极、高消极”阶段,在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微博虚假信息过多,微博反腐运作流程不健全,存在着非理性化倾向,等等。针对当前阶段微博反腐的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完善微博反腐的规章制度,促进微博反腐法制化、规范化;科学设计微博反腐流程,建立微博反腐信息库;深化对微博反腐的认识,推进政务公开;实行微博实名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微博真正成为有效的反腐平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袁裕来诉安徽省政府案为主要切入点,从案例分析的角度,讨论行政主体在行政决定做出过程中政府信息是否应当公开。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立法规定,也讨论了一定的理论观点。最终得出结论,即提出三点意见作为区分行政过程信息是否应当公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涉及一个权衡将要保护的利益与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将要损害的利益之间的轻重问题。行为人在必要限度内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因其所保护的利益大于其所造成的损害,其行为具有正义合理性。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则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正>司法公开进入纵深阶段后遇到了一些困境,一些地方存在"拉抽屉,开一半留一半"的倾向。困境一:形式化。《2015年法治蓝皮书》指出,虽然有些司法部门在新媒体平台上四面开花,主动尝试着司法公开新途径。但在现有的法院微博、法院博客和法院微信中,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一些司法机关工作者告诉记者,考虑到不少案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虽已初具规模,其影响也日益扩大.但在运营过程中,政务微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困境:微博技术特征的先天约束、公共对话空间的难以构建、信息公开程度的明显不足、现有行政体制的内在障碍.党政部门要学会运营和利用好政务微博,必须对政务微博有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廉政文化研究》2010,(2):94-95
新的司法公开改革措施要建立健全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旁听报道庭审的规则:除法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其他案件都应该公开审理。新的司法公开改革措施要求各级法院认真对待媒体反映的审判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媒体反映的法院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调查、  相似文献   

15.
立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瞭望》2006,(13)
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劳动合同法有不同的诉求,经营者和劳动者都希望这部法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各自的利益就在法国因新劳工法案引发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之际,3月20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正式就这部涉及中国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继去年7月向社会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后,又一次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兼顾社会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柳 《瞭望》2005,(51)
“参与”贯穿2005年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个进程,公民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对维护社会 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的作用日渐彰显。 2005年,处处闪动着民众参与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身影。物权法草 案,征集各界意见1.4万条;个税法 听证,全国遴选不同意见、不同地域、 不同收入的代表20位;与此同时,政 务公开不断推进,信息公开不断完善, 公共事务中调节各方利益机制稳健起 步……倾听和采纳群众在对涉及切身 利益的重大法律、政策制定过程中的 合理诉求,成为全社会统一观念,取 得共识,调节利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施平 《瞭望》2000,(32)
7月31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 民法院对成克杰受贿案作出一审 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位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高官,只要腐败受贿触犯法律,一样要绳之以法、决不宽假而言,人们从中又一次感受到中央肃清腐败的决心。在成克杰案之前,已经有了陈希同案、胡长清案,以及其他高官伏法的案件。谁也不能置身法外,不是一句空话。 贪污腐败是一种社会病。自从人类社会出现管理众人之事的公共权力之后,利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的行为就未曾断绝。以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史和《资本…  相似文献   

18.
杨金志  兰天鸣 《瞭望》2020,(4):48-49
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对相似的案件做出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这一类案不类判的难题,怎么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探索的类案裁判方法总结工作机制,或将是一把密钥.类案裁判方法是司法领域的“临床学”,可以帮助法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审理思路,掌握审理要点和明确审理难点,提升驾驭庭审、查清事实和正确裁判的能力,提升办案效率,传承优秀审判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从微博发展看校园微博开通的意义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皓 《学理论》2011,(10):302-303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为14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自从2007年微博正式进入国内网民的视野以来,它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在企业、政府相继推出微博以后,学校开通校园微博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会面临一些问题,其未来建立和维护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20.
利益视角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益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实质是利益的共享与转移。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利益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受现行体制条件下利益分配关系驱使,政府职能部门协作不力、规划不协调;政府信息公开中“外部效应”普遍存在;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对称性,使得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方便地借信息寻租。基于此,政府信息公开应遵循四条原则:无赖假定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免费原则、程序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