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历来被认为是现代法制社会的两大支柱。新闻自由是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的权利,它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形式,保证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司法独立是一项被社会公认和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为司法公正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但是现实社会中,由于媒体或者司法机关的原因,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在阐述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冲突的现象及缘起,了解国外处理二者关系的先进做法,为我国协调二者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和谐与冲突并存。二者内在价值的冲突在特定的情景下不可避免引致司法活动与新闻舆论关系的紧张。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标准和措施寻求新闻自由价值与司法独立价值之间的平衡,使二者各得其所才是构建民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愈演愈烈,"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已经成为传播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司法制度和新闻制度的特殊情况,通过分析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相冲突的原因和我国媒体影响司法的特殊表现形式,参照国际准则和国外具体做法,提出了理顺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关系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董平 《法制与社会》2010,(11):120-121
媒体与司法是当代法治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两大固素,而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的价值更是法治社会的根本理念,本文以此为切入口,探求在法治社会中媒体与司法应有的和谐互动的关系,并结合当下中国制度层面的实际情况,分析在中国语境下媒体与司法形成紧张关系的真正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因媒体的偏向性报道造成司法独立压力的案件不在少数,媒体对案件的不当介入严重影响了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两者有冲突,但也有实质上的互补性,要解决两者冲突,在实践中应当建立一定的制度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的限制,防止新闻自由对司法独立的影响,司法独立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障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媒体监督司法活动的报道被认为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作用,本期请来的高一飞教授则指出,媒体与司法关系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因为涉及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需要新闻界和司法界双方取得共识,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媒体监督司法活动的报道被认为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作用,本期请来的高一飞教授则指出,媒体与司法关系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因为涉及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需要新闻界和司法界双方取得共识,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媒体监督司法活动的报道被认为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作用,本期请来的高一飞教授则指出,媒体与司法关系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因为涉及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需要新闻界和司法界双方取得共识,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司法独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受到各方关注的问题,而同样的新闻自由与舆论自由也被信仰自由的人们视为一种追求。在价值上,舆论自由以及司法独立同属于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追求,但是两者却有着天然的不同。事实上,舆论监督这个提法本身就与司法独立存在冲突,强行以监督和被监督的提法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利于司法公正进程的。  相似文献   

10.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是现代各民主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媒体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同时媒体与司法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在具体实践中,一旦面临二者相冲突时,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协调,无疑是困扰着法治进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谢晖 《北方法学》2012,(4):5-1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诱致了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其中司法矛盾尤为显眼。司法作为解决当事人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理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大量法律,司法的受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由司法推导的法律运行效果却不甚理想。转型中国的司法矛盾集中表现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司法守成与司法能动、精英司法与大众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诸方面。从法哲学视角对这几对矛盾进行评析,可以探知转型中国司法矛盾的症结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法官的精英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兵  王志胜 《现代法学》2004,26(2):100-106
现代社会精英是在民主政治、知识理性和社会分工潮流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通过开放、流动的社会竞争机制形成的卓越阶层。现代法官群体属于现代社会精英的一部分 ,它在构筑经验正义 ,推进民主与法治 ,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造就人文主义模式的精英法官群体是我国法官职业建设的目标 ,未来应通过保障宪法意义上的司法独立 ,改革法官选任制度 ,保持法官规模精当适度 ,以及防止法官异化等途径 ,推进法官精英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主体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论自由的主体是自然人 ,出版自由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 ,新闻自由的主体是法人。法律应当对言论区别不同类型给以相应的保护 ;对出版自由 ,法律既要保护 ,又要限制 ,但二者的界限尚有待明确 ;法律对新闻自由在保护的同时 ,要注意它与公民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与公众人物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采取不同的调整手段。  相似文献   

14.
论司法独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司法独立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 是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的必然产物。司法欲独立, 必先独立于立法与行政, 次须独立于社会, 特别是传媒; 上下级法院以及法官之间亦须相互独立。欲保障司法独立, 必使法官任期终身, 享优厚之待遇, 以及司法豁免权等。  相似文献   

15.
身份法是规范身份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婚姻法、收养法或亲属法,而不应包括继承法。自愿、平等和人格独立、保护弱者和儿童最大利益优先,是身份法立法的主要原则。自由原则包括选择共同生活方式或者家庭模式的自由、身份行为的自由。身份法以平等和人格独立为基础,应以维护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和人格独立为目标。身份法制度设计上应有利于对老年人的扶养,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在涉及儿童利益的事项上应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在各种不同利益冲突时应优先保护儿童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6.
清末部院之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容 《现代法学》2001,23(6):121-125
清末为仿行宪政而进行的官制改革使传统的司法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法部由于承担了包括审判在内的过多职能而阻碍了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实现审判独立 ,大理院与法部就死刑案、重案的复核权及人事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清政府未能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致使部院之争逐步升级。在清政府行政手段的调整下 ,部院之间终以相互妥协的方式就权限划分达成一致。部院之争不仅是政治体制近代化过程中机构之间的权力之争 ,更是司法权与行政权实现彻底分离这一变革与传统体制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Why do authoritarian rulers establish special courts? One view is that they do so to insulate the judiciary from politically oriented cases and allow it continued, albeit limited, independence. In this article I present a contrary case study of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in Burma that used special courts not to insulate the judiciary but to defeat it. Through comparison to other Asian cases I suggest that the Burmese regime's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 better explain its strategy than does extant judicial authority or formal ideology. The regime consisted of war fighters for whom the courts were enemy territory. But absent popular support, the regime's leaders could not embark immediately on a radical project for legal change that might compromise their hold on power. Consequently, they used special courts and other strategies to defeat judicial independence incrementally, until they could displace the professional judiciary and bring the courts fully under executive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王方玉 《北方法学》2020,(2):118-128
亲情正义与规则正义的立论基础不同,导致涉亲情案件中依法律规则的裁判结果与社会的情感评价可能冲突。亲情正义强调亲情伦理,思考问题充满感性和区别对待,更注重亲情带来的义务要求。而规则正义强调法律至上、理性思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注重平等对待。为弥合二者冲突,借鉴不同地方的法治经验实属必要。立法和司法也应更积极回应亲情正义的要求,清晰界定涉亲情案件中对事、对人的适用范围,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如此方能实现法律与情理的合理互动。  相似文献   

19.
对邱兴华杀人案的司法鉴定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大明 《犯罪研究》2008,(5):51-56,61
关于邱兴华杀人案(下称邱案)的各种学术讨论和争论似乎已经不少,但查阅文献发现,有关邱案的文章,分别是从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学、刑事心理学、精神医学角度,法制新闻学以及从人权保护,法治进步等角度对该案进行解读。然而既然这是一个涉及司法鉴定的个案(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鉴定活动),那么从司法鉴定学的角度对与该案有关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理论阐述,或许能有些许不同的作用。这几个问题包括:精神病概念的辨析,是否患病与是否需要接受刑事处罚之间是什么关系,何时需要启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应如何配置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成为一种专门且相对独立的活动,这不仅是分权制衡的必要和纠纷解决的产物,也是现代国家统治正当化的策略选择。由此,司法活动既受内在限制,也蕴含了影响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面对人们司法预期增长与法院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司法力量的铸成需以克制为基本立场,并依靠相应的制度和司法技艺灵活处理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和正当性的社会需求。相形之下,转型中国的司法尚未完成现代化就已经无法避免能动的角色担当,其力量的培育不仅需要在审判独立性方面着力,而且还要注重为法院"减压",并理性认识和评估法官实践中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